【摘 要】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所以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建立有效机制,本文从有效机制、科学管理、合理评价几方面出发,来探讨下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一、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希望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迅速投入到社会工作中,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以鼓励企业全程参与高职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有效构建人才培养机制非常关键,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企业与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则无法激励企业全程投入到高职人才教育中,也无法保护企业的基本权利,更不能强制企业承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义务与责任。
二、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1.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构建政府层面的激励机制,对于举办高职学院的企业,在土地使用及教师待遇方面可以给予民办学校一样的政策和优惠,对企业收取的相关教育附加费可以归还给企业让企业用于更多职教工作,而对于职教贡献比较突出的企业,应该授予荣誉,让企业更有信心;另一方面要构建学校层面的激励机制,学校要以育人为本,对于合作的企业要主动给予一定的利益,让合作关系更融洽,对于学校优秀的高职人才应该优先让合作企业挑选,同时利用学校的技术与信息为合作企业引进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提供支持,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也要宣传合作企业的文化,给予企业做形象宣传。
目前,我国很多与企业合作的学校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主动寻找企业来合作,而企业主动来寻找学校合作的却非常少,就算有企业与学校合作大多数也是为了项目支持、员工培训、实习基地提供等合作,但是对建立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高职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还不能比。在国外,政府制定了各种减税、资助等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们不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我国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从国家法律和政策、地方政府法规政策、行业协会办法、高职办学规定各方面出发,健全激励机制,给予企业更多的激励刺激,提升他们的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2.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首先,政府层面要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作配合,让企业和高职院校参与的管理体系,通过政府层面制定相应的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法规与政策,并且领导和指导企业与学校合作,推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进程。政府要做好管理与宏观调控,要统筹当地的企业与高职院校资源,发挥政府管理与职能,做好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工作,此外,还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协调好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让校企合作能够有序开展。
其次,要建立教学管理机制,通过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建立,达到校企合一。建立教学管理机制要制定具体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对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做指导作用,并且能够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在建立的时候要及时沟通,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两方面出发,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从三方面出发,第一,要构建政府主导的企业参与的评价机制,目前政府对一些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作为了招生计划的一项考核要求,并且也开始注重了企业参与的评价,但是这个力度不大,所以要构建政府主导的评价机制中加强企业参与力度,这样才是科学、完善的。第二,社会评价机制要让行业协会参与。社会评价能够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的联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办水平,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同时,通过社会评价能够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学有效性,也能够提高高职的社会影响与社会认同感。不过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评价还是以政府为指导,社会评价的作用非常小,在一些发达国家都会采用社会评价的方式来监控人才的培养,比如美国评估标准是有工程技术评估委员会制定的,澳大利亚的培训计划与标准是由行业协会制定的等。我国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案例,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评价机制。第三,用人单位要定期进行评价。高职院校除了培养能够立刻上岗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外,还要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随之变化,所以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评价非常重要,可以让高职院校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让人才符合企业要求,此外,通过企业评价,也能够有效减少高职院校的盲目培养性,也减少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与成本。
三、结束语
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能够促进教育改革,让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有效的机制能够引导、激励企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在企业的发展机会,也降低社会人才培养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晓琼.构建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02).
[2]王美玉、傅生生、王寿良、包晓莉.企业全程参与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3]任增林、刘桔、王亚杰.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具有中国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启示[J].国外教育研究,2004,(03).
作者简介:
杨赪(1974—),女,汉族,硕士,浙江宁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