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亮
摘 要:核电安全是核电厂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核电安全主要依靠核电设备的质量管理模型和系统得以实现。该文从设备制造的质量管理概念出发,分析质量管理需求、业务流程以及对质量模型的评价,探讨质量管理的系统设计和实现,以更高效地实现设备制造的质量管理,保证核电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核电设备制造 质量管理模型 系统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04-0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电设备制造更加复杂,其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因此,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管理模型进行分析,明确其需求,制定高效的解决方案,以产品制造的质量管理思想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质量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业务对象提取、数据库设计等,完成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管理系统实现质量管理和控制。
1 核电设备制造质量管理模型
1.1 质量管理综述
质量管理是指与质量有关的指导和控制的相互协调活动。为了进行更有效率的质量监管,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实现其职能。质量管理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与生产密切结合,依据各种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二要对生产外料进行严密管理,防止进厂的外料发生漏检。检查要有理有据,结果能使人信服。三要能准确反映生产情况和质量情况,保证质量检测无遗漏,无错误。四要管理制造车间的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按照质检标准生成检测报告。五要保证检验单据的生成方式灵活,并且检验内容和指标可调整。六要妥善保存纸质检验报告。
1.2 质量管理模型分析
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管理模型主要采用的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即PDCA管理循环。PDCA管理循环是源自于管理学的一个通用管理模型,循环细分为P(计划)、D(执行)、C(检查)与A(总结)四个环节,通过P、D、C、A四环节的循环作用来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作为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也适用于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核电设备制造管理中,P代表的是计划,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结合生产环境制定解决措施,提出质量管理计划,并分析结果。D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代表的是质量计划制定后的实施阶段。C代表的是对上述执行结果的验证、分析和检查阶段。A代表的是对上述质量管理结果进行总结检查、反馈,将经验归纳为方法,重新提交并进入下一循环阶段。
因此核电设备制造的PDCA质量管理模型可表述为:P:质量技术编制(包含采购质量计划编制与产品质量计划编制)→D:质量计划的执行与控制(细分为对应采购质量计划的原材料采购控制,对应产品质量计划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以及产品出产质量控制)→C:产品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A:产品质量的反馈与总结→进而得出下一步核电设备制造的产品质量标准(包含检验方法、产品标准等)→P:依照新的产品质量标准再度进行质量计划编制,由此循环往复,直至达到高质量管理成效。
PDCA管理体系主要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可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在PDCA循环中,设备制造的各级管理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循环,相互之间形成大环套小环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通常PDCA循环的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实现。在整个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A是整个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既是循环结束的阶段又是循环开始的阶段。在循环完成以后,需要进行总结和提高,将所获得的经验纳入质量管理的标准,将需要提高的部分融入新的循环中。
在建立PDCA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出质量管理的核心业务包括质量计划、质量的检验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统计及分析和质量的反馈。各个业务包含不同的质量管理要求,对应PDCA管理模式的各个阶段。核电设备的质量管理业务流程也主要是按照PDCA管理模式进行的,根据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编制质量计划和采购质量计划设置流转卡,再根据指定的质量计划执行,依据质量检测報告单进行质量情况的分析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调整质量计划,进入下一阶段的循环。
2 核电设备制造的系统设计和实现
目前,国内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多级的重复质量控制,影响生产进度,导致资金投入过多,质量计划制定不合理,易出现漏检现象,质量统计分析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高效的质量管理。
2.1 系统体系设计
核电设备制造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对象提取、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这里主要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和业务对象提取。通过组装现有的与业务流程紧密联系的业务构件、调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方式建立应用系统,使系统拥有快速变化的能力,适应软件的需求。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接口层、业务构件层、构件容器层以及平台软件层。接口层对应客户需求,出发和启动业务流程。业务构件层主要是对应业务流程中的共性部分以及相关的对象和规则。构件容器层和平台软件层主要是为整个系统运行提供一定的环境和基础设施。
业务对象提取主要是通过编制质量计划和流转卡设置而实现,对每道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然后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产品的质检卡,设置产品的质检内容和对象。最后根据各种检测,生成质量检验报告单。如果发现质量存在重大不合格问题,则需要生成不合格报告。核电设备制造中的各个核心业务对象质检都存在联系,其相互之间作用形成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2.2 系统实现
质量管理系统主要基于构件的框架进行实现。构件的框架结构设计从上至下依次为展示层、控制层、业务领域层、持久层以及资源层,各层执行不同的命令。采用的技术主要有POJO技术、Ajax技术、Dhtmlx技术、BO、DAO以及AML技术等。系统的实现过程中,业务构件的实现至关重要,关系到质量管控能否有效实现。在业务构件实现过程中,质量计划的编制是重中之重。其实现过程主要包括:编写质量计划展示层,存在三个文件。QualityPlan.jsp负责存放暂时代码,包括查询和编制等信息。QualityPlan.js负责检验和提交代码信息。QualityPlan.xml负责存放展示配置权限信息。在质量计划控制层中,主要是对展示层的信息进行检验,明确其是否符合业务规则的需求。同时,根据要求调用业务领域层。在质量计划领域层中,主要是编写业务对象逻辑。在质量计划持久层中,其负责对Model层调用XML文件的SqlMap实现数据库操作。主要对单条进行删减、增加、修改以及查询。最后通过对产品编制质量计划,输入产品和计划数据,依据质量计划设置流转卡,采用质量管理评价模型中的质量统计报表,通过报表分析得出产品的质量情况,理顺质量管理中的各构件之间的关系,迅速找到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实现核电产品制造的高效质量管理。
3 结语
通过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需求、质量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可采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同时对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各构件之间的关系,并在基于构件的框架上研究了质量管理系统的实现。随着核电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其质量管控还需要进行不断拓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蔡琳娜.核电设备制造质量控制方法探索[J].质量探索,
2016(3):81-82.
[2] 何英勇,张峰,任宪常.提高核电装备设计质量与设计效率的若干思考[J].新技术新工艺,2016(4):87-96.
[3] 李秀山.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2(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