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时代变迁的缩影

2016-05-30 22:10温都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春联温州社区

温都

从“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感谢共产党”到“开拓路上春丽,改革枝头花繁”,再到“奥运成功圆世梦,神七飞天扬国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春联内容几度更新——

50多年春联情结

这一天,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美协名誉主席王学钊早早起床,乘车赶到市区温州书城,参加温州书城与瓯海区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送春联活动,这是他连续4年参加这样的活动了。一个星期前,他刚参加了一次由茶山泉川艺社组织的送春联下乡活动,为瓯海泽雅、潘桥的农民朋友写春联,“写了一上午,都没有停笔”。

73岁老人王学钊是当地有名的农民书画家,50多年来,每年春节,他都要写几副春联贴在自家老屋的大门口。王学钊对春联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在他看来,春联的内容变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

在他的记忆中,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与春联有关的笑话:20世纪50年代,有一名山区农民到温州城里去买春联,城里卖春联的老先生问他,是要五言的还是七言的春联。这名村民一听急了,赶紧说,“不要贴这么长时间的,只要贴一年就够了。”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原来,他把“五言”“七言”听成了“五年”“七年”。

王学钊说,这个笑话其实也反映了春联在农村的重要性。当时,很多农民朋友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识字,但他们每到过年的时候,总要在家门口贴上大红的春联,图个吉利,辞旧迎新。

“春联是所有对联中,使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温州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张桂生说,过去,在一些偏远地区,识字人少,无人能写对联,许多人家也要贴上两张红纸以代春联,这就是“无字对”,取其年年平安无事(字)之意。“我们过年贴的春联,往往带有全民性的文化内涵。小小的春联,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变迁。”

写春联赚香烟

春联年年写,年年贴,年年浓缩着一份寄托和祝福,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70多岁的章英杰,对春联有着一段特别的记忆。

1958年12月,章英杰一夜之间从温州市工业局一名干部变成了右派,在当年除夕到来之前,他被下放到了农村。在日记中,章英杰记录了自己一次写春联的难忘经历。

“今天是农历除夕,农村虽然穷得人人吃不饱,但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能废。有些守旧的人家还买些红纸写副对联贴贴,买几个爆竹放放。越是困顿、落魄,越不应该显得死气沉沉,纵然不张灯结彩,也必须装出点欢乐的节日气氛来。大队长宣布今天不出工,我上午为农民们写了几副对联,他们给了我10多支‘双燕牌香烟作为酬劳。有一位农民竟然给了我8支‘大前门,我不禁眼睛一亮,两个多月没有抽到这样的好烟了。下午没事,想回城里过年,去向书记请假,他说:‘前天接到管理区通知,你们不能回去过年。年饭也在食堂里吃粥,不过比平时稠了许多,并按人口分配0.25斤猪肉……”

章英杰说,当时写的春联内容大都已经忘记,印象中只记得写过“坚定立场明辨两条道路,加强团结高擎三面红旗”这副春联。

对这副打上深刻时代烙印的春联,王学钊感受深刻。他说,以前每年要买一本历书,并一直保存到现在。每本历书的开头就是“新春联”内容。如1950年版本的历书中,有“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感谢共产党”“江山千古秀,社稷万年春”“镰刀割断旧世界,斧头劈出新乾坤”等春联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群众寄望伟大的新中国千秋万代,所以很多人家门口都贴着这些春联。”王学钊如是说。

春联的前世今生

春联虽然字数不多,却具有诗的韵律。它对仗工整,辞藻优美,还蕴含着书法艺术。春联因人而异,富有特色,不少佳句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春联究竟起源于何时呢?

张桂生说,春联最早叫“桃符”,明代以后才称春联。春联是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始于五代,兴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春联。后来随着春联的普及,一些春联也有写在竹板和木板上。

“春联一直都有它的时代特色,紧扣时代脉搏,每个时代都有流行的春联。”张桂生说,春联内容的变化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变化。

“文革”期间,很多人家门口都贴有“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之类的春联。那个年代,毛主席很多诗词也直接被引作春联,比较常见的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等。

在张桂生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有一副典型的农村春联:“致富人家春长在,勤劳门第幸福长”。他说,这是从古代春联“向阳门第春长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改编而成的。

20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我国经济建设步入了正轨,百姓的日子日渐红火。人们赞美改革,拥护开放,春联也越写越有豪情,春联也出现了一些现代词汇,寄托着百姓富裕、快乐、幸福等期望。比如“积极改革千秋岁月千秋美,勇于开拓万里河山万里春”“学科学一代农民展新貌,讲勤劳万里神州留古风”“开拓路上春丽,改革枝头花繁”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神州各地充满生机活力,各行各业日新月异,国力强盛,百姓富庶,于是春联也有着写不尽的浓浓春意,写不尽的喜乐安康。“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样的传统春联,被新一代“生意人”重新拾起作为新年的彩头,并涌现出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的春联:“文明经商货流五湖四海,礼貌待客心向万户千家”“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爆竹欢唱丰收曲,春风敲开致富门”等。

小春联折射时代大变迁

近年来,城市中高楼建筑不断增加,春联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尽管如此,很多上了年纪的市民,每逢过年,仍会去市场上买一副印刷体春联,贴在家门口。在他们看来,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大红的春联饱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在温州书城与瓯海区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送春联活动中,春联内容基本还是一些较传统的吉庆词汇,但也有反映国家大事的,如“奥运成功圆世梦,神七飞天扬国威”就是很应景的一副春联。

前几年,市场上开始出现印刷精美的春联,以其物美价廉取胜。可这几年,人们怀念传统的“写”春联,又开始喜爱用毛笔书写的春联。

“特别是书法家写的春联,更受欢迎,因为这样的春联更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由于城市建筑特点有所改变,春联也就从门外贴到了屋内,或者有新的形式出现,现在有的小区就把这些春联刻在木头上,挂在小区明显处,非常美观实用。”供职于温州市委党校的叶良中这样说。叶良中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其创作的嵌名联、春联深受人们喜爱。

47岁的叶良中从16岁开始接触嵌名联,并一直致力于对联的创作和学习,曾经为鹿城区160多个社区、500多座大厦等创作嵌名春联。日前,温州市文明办把这些嵌名春联结集出版《温州社区民居嵌名联》一书。其中,他为市区鼓楼社区创作的嵌名联是“铜鼓震天庆佳节新年朝气,高楼遍地见春光古邑雄风”;西屿社区嵌名联是“西村貌变小城镇,屿地名新又社区”;航标社区的嵌名联是“人逢升平世富民政策指航向,景遇改革年温州模式作标灯”。这些嵌名联突出社区特色,讴歌时代,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小小的春联,寓意着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大变迁。

猜你喜欢
春联温州社区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新春联
新春联
难忘九二温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