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乡村课堂语言区域性特征

2016-05-30 21:27毕国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区域性

毕国新

摘要:语言是桥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交流对话的必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自己对新知识的构架。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标准语言尤为重要。本文对如何应对乡村课堂语言区域性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乡村课堂   语言文化  区域性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58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古国文化,语言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方言,其形成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

我国现有九十多万所乡村中小学校。方言的区域性特点,历来是乡村语文教学的瓶颈。但正是它的这些特点,使得许多传统语言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成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希望广大从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同仁们积极利用地方区域性语言的特点,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区域性语言与普通话合理对接、相互对比有助于农村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

在方言区域里生活的人们,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乡村文化的积淀,其日常交流往往使用方言来表达,虽然我国已推广普通话多年,但方言的应用相对乡村来说其广泛性不容忽视。我国现行教科书版本基本是“人教版”的全国通行,也有各省自行编撰,但单向性覆盖极广。再者,语文教学往往被困于书本,学生学习普通话基本是硬性达标,往往忽视和本地特色语言的衔接,有的教师干脆对方言持抵触、排斥态度。学生对方言中的有些话语则不知怎样用普通话表达,反映在作文上就是心有其意,表达不明,有时出现方言和书面用语交替使用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不难,我们不必一味地排斥方言,如果教师向学生介绍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那么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问题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普通话非但不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且会有效促进普通话的学习成果。

农村教师要注意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的对应规律进行教学,这样方言中的一些疑难字音就有可能在普通话中找到对应的字音,学生也就能联系自身生活语言环境,根据规律,举一反三,将方言转换成普通话。

二、方言能促进普通话的学习,纠正方言与书面语的区别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有些字的读音在绝大部分用法中已与普通话一致,但方言读音还时有出现。例如,我所任教地区方言中把“棉袄”的“袄”读成“nǎo”,在教学中学生对“mián ǎo”一词的学习就可以从他们非常熟悉的“mián nǎo”一词中进行拓展教学。在学习中学生对“mián nǎo”这个方言读音已有了解,教师适时点拨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向学生讲清这里的语音变化,那学生对“mián ǎo”一词的掌握程度就会深刻、具体。除读音有相似之处外,方言与普通话中个别在名称上有极大差异但词语性质完全相同的词语也有贯通之处。如本地方言把“连襟”叫做“一单挑”或是“一般沉”,两个词语的意思都是姊妹的丈夫的互称,让学生理解“连襟”这个词语很不容易,但方言中的“一单挑”“一般沉”却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这个词语的意思,“一单挑”“一般沉”的意思就是分别处在扁担的两头,重量是一样的,就是说两个男人娶了一家中的亲姐妹,那么他们在姐妹的家中地位是一样的,担当的责任也是一致的,这样讲来学生联系生活对“连襟”一词的理解就简单、深刻得多了。

此种学法,农村教师应该大胆尝试,不应出现不敢讲或不屑于讲的现象,把国家指导的刚性教学大纲与符合本地区语言特色的方言有机联系起来,注入教师自身对本地方言的理解,有条理、有尺度地教学,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家乡方言的历史传承,对传统地方语言的学习从娃娃抓起

地方语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如何传承方言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下有些学说抛出把方言当作文化传承是一种错误观念,方言是落后生产力的产物等论调。事实上,方言虽然是一种局部区域型语言,却不比普通话少美感、乐感,在普通话的普及工作中就有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唐诗用方言读起来比普通话更押韵。其实,只要了解汉语方言的演化历史就知道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很多方言的发音从古到今一直没有变过,不像普通话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融合”“杂交”。普通话好比是大海,而方言就好比是那长江或黄河或涓涓细流,没有这些长江、黄河,大海就会枯竭。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古诗承载了多少乡愁。无论身处何方,方言都可以作为来自同一地域的身份证明。方言的词汇丰富,语调变化多,记录、传播着一个地域的时代沿革和社会风情,既能很好地发挥日常交际和感情沟通的功能,又蕴藏着深厚的文学价值。作为普通话发展的源头活水,方言一直与普通话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对于丰富普通话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传承方言,并不意味着与推广普通话这一社会发展大趋势相冲突。方言虽土,但方言背后蕴含着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尊重并传承。所以,中小学应开辟有关方言的课程或课外活动,如开设以方言为主题的特色校本课程,让乡村学生从小了解本土方言,由此为契机和线索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增进他们对故乡历史的了解,让他们从小就怀有以家乡为荣的情愫。

乡村教师可以收集、编写符合当地特色的方言教本,多角度、多形式地向乡村学生讲授方言的价值、意义、特点,鼓励学生积累活波的乡村语言,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创新方言的载体与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发现区域性语言的丰富内涵,用方言传承地方文化之美。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勤于发掘,方言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27).

[2]李贵英.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7).

[3]刘国贤.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课外阅读旬刊,2012(21).

[4]谢文华.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5).

[5]许贤广.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6).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区域性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对症下药,让成语运用熠熠生辉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7·28”渭河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