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
作文素材书我们买过不少,但是为什么一上考场,那些平时看过的作文素材却屡屡召唤不来?因为我们很少对平时看过的作文素材进行思考和消化。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准备阶段:常做多角度的素材分析思维训练
我们试着拿一则新闻来练练手。
位于浙江诸暨大桥东路50弄的七建公寓建于1998年,基本都是6层楼。由于地段好,这里的房子虽然不够新,但价格一直很稳定。
郦先生家住6楼,父母住5楼。早前,母亲的腿动过手术,上下楼不方便。郦先生心疼父母,便花几十万元装了一部直达5楼的观光电梯。电梯造好了,可与原先的计划书有区别,电梯离大楼的距离从图纸上的5米变成了1.6米,影响了楼下邻居的出入,十几年的老邻居不乐意了。当地规划部门称,先让郦先生与邻居协商,协商不成就拆掉。但是最终,“任性”的郦先生花了几百万元,加价将整个单元的房子都买下来了。(摘自《新民晚报》)
针对这一则新闻,我们可以动动脑筋做“思维操”。
第一节 伸展运动
分部分截取素材情节,归纳各段情节可论证的论点
一则素材往往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人物间的对话也一般会蕴含哲理。我们可以试着将故事情节进行分解,思考该情节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整理成简洁的观点句,最好是一个主谓宾完整的陈述性单句,然后在读书笔记上及时记录。整理观点句时要注意立足事实,符合普世价值观。
就新闻中郦先生的这件事,可以分成三个情节:心疼父母,决意装电梯;电梯造好,邻里之间产生矛盾;加价买下整个单元的房子。
第一个情节:百善孝为先,为年迈的父母尽孝是传统美德。
第二个情节:从小处见“为人友善”,从大处想“社会和谐”。
第三个情节:多些换位思考和沟通交流,就会少许多两败俱伤。
第二节 跳跃运动
分角色重新组合情节,归纳角色的形象特征与价值
一则素材中往往有多个人物,每个人物在故事当中起的作用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物各自分离开来,独立成以该人物为主角的多个小故事,思考这一个小故事当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和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这样,我们就相当于又获得了许多个小素材,然后再为这些小素材寻找适用的话题,归纳成观点句。
同样是新闻中郦先生的这件事,我们在这里面可以看见明处两方——郦先生与老邻居。
郦先生:尽孝是美德,友善同样是美德。
老邻居:沟通交流不可少,社会和谐靠大家。
还有一方在暗处,就是行政监督部门。该部门没有履行好监管的职责,纯粹依靠民众自发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来维护社会秩序,是可耻的。他们没有在电梯修建过程中纠正电梯的改动方案,也没有在矛盾激化时进行主动调解,坐视郦先生以高价买下老旧楼房、邻居被迫搬走的憾事发生,很难讲其中没有利益分赃。如果我们能够从素材的角色独立分析过程中发现躲在暗处的第三方——无作为的行政监督部门,并且在今后的新闻素材思维训练里有意识地挖掘这方面的信息,才够得上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实战阶段:灵活使用论证方法与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有些同学的文章虽然素材比较陈旧,但还是能够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为什么呢?一方面,他们会使用巧妙的语言让陈旧的事例读起来耳目一新;另一方面,文章的论据符合话题的中心论点。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灵活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最简单、最好用的论证方法:假设论证和正反论证。
◎假设论证示例。
許多人即使不被世人赞美,也依旧做自己认为对的事。那位异族母亲30多年来抚育着臂弯里的无数孤儿,那对有爱的夫妻20多年来延续着崇山峻岭间的行医路,那位汉子30多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阴暗小屋里的残疾母子(暗写张凤仙老人、周月华夫妇、朱邦月老人的事迹)……在那些岁月里,他们的善行如星光般微弱,但从不熄灭。在那些岁月里,赞美在哪里?歌颂在哪里?他们得到的只怕是嘲讽与奚落,他们的“愚蠢”也许还曾被拿来作为八卦与谈资,被无数看客嚼了又嚼,然后吐成一地龌龊。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假设他们尚未出名时的遭遇,来论证“人心浮躁,就不能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这个分论点。
◎正反论证示例。
方仲永弱冠成名,本该以身许国,却在日复一日的灯红酒绿中磨掉了才华,最终“泯然众人”。(反例)然而,在最张狂的日子里失去双腿的史铁生,却在地坛里不断涅槃,把平凡的日子酿成好酒。他懂得了人生的责任,无论是为母亲,为地坛,还是为自己,活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他的事迹鼓舞了多少迷惘的年轻的灵魂!(正例)
二、灵活变化常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使语文学科的作文区别于强调客观事实的历史学科答案与政治论文,显露出文学柔软可爱的姿容。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大可多用反问、设问来加强语气,用比喻、比拟来增加论证对象的形象性,用对偶、排比、顶针、反复来营造磅礴无量的论证气势。
请看示例。
早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承诺,云梦泽边巍峨的岳阳楼从此成为“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忠心碑。在滚滚历史的烟尘中,幸亏有那么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忠臣良将,披荆斩棘,风雨一肩挑。君不见,那年迈的烛之武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恩怨放一边,夜缒突围,孤身与强秦国君周旋。出生入死,只为保住郑国江山;巧舌如簧,不让苏秦张仪。天下兴亡,匹夫尚且有责,何况本就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壮士豪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凡人虽然渺小普通,生如鸿毛,可一旦尽责而死,同样是重逾泰山。
引用、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使陈旧的素材变得文采飞扬。而恰到好处的抒情使得论证过程情感真挚而浓烈。最后使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将主题从生的承诺升华到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