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唱演绎诗风词韵

2016-05-30 10:48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
关键词:合唱团排练音乐会

特约记者/夏利瑛

吕鍾: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常任指挥、艺术总监。自幼爱好音乐,十岁时学习拉小提琴。1987年开始合唱生涯, 后师从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学习指挥。现为中国合唱协会理事。

韩京妤: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钢琴伴奏,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毕业,现为北京舞蹈学院钢琴讲师。

特约记者夏利瑛: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团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编室主任。

对吕鍾的采访

音乐时空:吕指挥,请对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作一简介。

吕鍾: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以下简称“月光合唱团”)成立于1996年,团员由酷爱合唱艺术的退休干部、出版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大学教师、律师、大学生等组成。

建团以来,月光合唱团从排练无伴奏合唱起步,逐步接触多种风格和题材的作品,在和声训练和整体配合上下功夫,使合唱团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提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合唱曲目:包括中、外艺术歌曲、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曲、通俗歌曲改编的合唱曲、宗教歌曲、歌剧合唱曲等,尤其以演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合唱作品为特色,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和赞扬。

多年来,月光合唱团积极参加中国合唱协会及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注重学习进取和参与国际交流,近年来更是进步显著。2008年1月在北京参加了首届室内合唱研讨会,获得了二等奖;同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七十个合唱团的竞争,获得了银奖; 2010年—2013年连续三年在《京华之声》音乐会上获得优秀合唱奖,也因此捧回了“中国合唱协会优秀合唱团”的奖杯。2014年被认定为北京朝阳区群众艺术团体的“品牌团队”。 2014年的北京群众合唱周我团以两首无伴奏合唱荣获金奖。

这些年来,月光合唱团以清雅脱俗的演唱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受众和欢迎。

音乐时空:你们是何时结识戴于吾老师的?

吕鍾:我们是通过一位朋友结识戴老师的,这个结识的过程,戴老师曾在他的博客中谈到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隆冬季节,有位朋友邀我周末去听一个合唱团的排练。没想到,周末的前夜天降大雪,第二天早上,积雪已有二寸厚。从方庄到和平街北口,吉普车在路上足足颠簸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可谓“步履维艰”!路上我想,这样的大雪天,出行这么不便,还有多少人能来合唱团参加排练呢?但出人意料的是,一进排练室,见到的却是满满一屋子合唱团员,他们热爱合唱的心使我颇受感动!听过了他们的保留曲目后,指挥吕鍾提出,希望我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合唱曲目。我答应了。于是,我动手把《江雪》由同声合唱改编为混声合唱,交给了他们,这是我和月光合唱团合作的开始。”

我和我们的团员们都喜欢《江雪》的韵味,尽管这个作品对我团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还是非常努力地排练。后来,戴老师陆续把已编写出来的几首古诗词合唱交给我们排练,并继续这方面的写作。

这样,戴老师和月光合唱团成了合作伙伴,或者说月光合唱团成了戴老师的实验基地。

音乐时空:您排练戴老师的古诗词合唱多年,请谈谈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特点。

吕鍾:戴老师的每一首作品都从诗、词本身入手研究,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年代、背景;诗人的社会地位、生活境况;作诗填词时的心情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绪,然后才进行创作的。

在谱写古诗词合唱时,戴老师着重做的是:

1.形象地塑造诗词的特定环境:如用波涛起伏的钢琴织体表现浩瀚的大海(《观沧海》);用民族音乐的锣鼓节奏,营造元宵节日的喜庆氛围(《青玉案·元夕》);用人声模拟马蹄踏踏的背景,以凸显边关将士追击逃敌的急迫军情(《塞下曲》)等。

2.着意抒发情怀:如《别董大》,表现了一个沦落的诗人送别失意的琴师的情景。七绝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言辞婉转,体贴入微。音乐用温馨的语调将此词句再三、再四地反复咏唱,从弱到逐渐加强;从给人以慰藉,到给人以支持,更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又如《行路难》,全曲开始就用激昂的语调和深沉的伴奏,鲜明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扩展曲式结构,充分诠释诗文内涵:古诗词内容广博、意境深远,但不少作品篇幅短小,用单乐段是难以表现这些诗文的丰富含义的。戴老师动用一切音乐手段,如通过乐句、乐段的变化重复,乐段的展开、发展,使曲式结构得到拓展,最终谱写成完整的合唱曲。

《采莲曲》是一首七言绝句(4句28个字)。戴老师先将诗的前两句谱成委婉舒展的旋律并加以重复,以表现十里荷塘的美景;又把第三句作为简短的中部;全诗到再现部才整体出现,最终形成情景交融的画面。

《苔花也学牡丹开》是一首五言绝句(4句20个字)。这是一首励志的小诗,隐喻平凡的人们也有自己的追求。戴老师写了个带伴唱的吟诵式的引子,然后让旋律在三个声部依次出现,此时其他声部与之呼应对答,构成了一首朴素、悦耳的复调小曲。

戴老师细致地把大小调式和声与中国民族调式和声巧妙地搭配运用,使得他创作的古诗词合唱作品古韵十足,给人以深邃悠远的感觉。既还原了古诗词浓郁的历史气息,又赋予了古诗词以现代的新的生命力,对发展我国民族合唱,传承和宏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音樂时空:吕指挥,请谈谈你们首次古诗词合唱音乐会的盛况。演出同一作者的同一类型作品,会不会有雷同之感?

吕鍾:经过了多时的排练和准备,我们月光合唱团分别于2003年11月16日及22日在北京金帆音乐厅举办了两场“中国古诗词合唱音乐会—戴于吾作品专场”。

老音乐家孙慎先生来了,戴老师的启蒙老师姚思源先生来了,戴老师的主科老师苏夏先生来了,中国合唱协会的理事长聂中明先生也来了,还为音乐会题了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华合唱艺术!”

本次音乐会我们共上演了戴老师的古诗词歌曲作品15首,包括混声合唱曲6首、女声合唱曲3首,男声合唱曲2首,并穿插演出了4首男、女声独唱曲。曲目风格多样,色彩纷呈。

我们尽量把《观沧海》的气势恢宏、《古风二首》的深沉有力、《采莲曲》的亲切生动与情趣盎然表现出来;混声无伴奏合唱《暮江吟》虽然篇幅短小,但我们用纯人声唱出了其清新优美的意境。

戴老师在古诗词合唱作品中,运用多种和声及复调的创作技法,他特别偏爱民族旋律的多声部结合,如在《春江花月夜》《明月几时有》中均有复调的段落;在女声合唱《生查子》中,以高低声部的此起彼伏、前呼后应,表现了恋人依依惜别之情。

青主谱曲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已成为名曲,戴老师的同名之作却另辟蹊径,突出了江南民间音乐的清新秀丽;男高音独唱《望庐山瀑布》,经过著名歌唱家姜嘉锵的出色演唱,将类似山歌及号子开阔、奔放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场古诗词合唱音乐会,音乐厅座无虚席,音乐会高潮迭起,听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反响异常热烈。

音乐会后,金帆音乐厅的负责人李光府表示:来此举办的众多音乐会中,这一次是令人难忘的。本来,这种主题单一、曲目单一、演唱形式也比较单一的音乐会,很容易引发听众的审美疲劳,产生单调感。但这次音乐会所有的曲目都不失古朴却又不乏新意,令人耳目一新;而每一曲又紧依诗意而就,个性鲜明。它们或清雅、或悠扬、或委婉、或热烈,令人心驰神往,不能自已。观众们为这样的作品喝彩,也为这既能提高音乐素养又能普及经典古诗词,还能提高人们审美情趣的一举多得的好创意叫好!

会后不久,网上就有了留言:“今天是被震了!卢纶、李白的诗句变成了中国式的合唱音乐,这,并不是常见的群众歌咏,音乐一听就是中国的味道,有古韵,和诗歌很搭配。令人叫绝!”

对韩京妤的采访

音乐时空:韩老师,听说您少年时就开始弹奏戴老师的古诗词合唱曲的伴奏,是吗?

韩京妤:我5岁开始学琴, 12岁时考入了北京市西城区北海中学音乐艺术班的钢琴专业。在我读初二的1993年,学校的苗鸿飞老师担任学生合唱团的指挥,指定我为合唱团弹钢琴伴奏。为了参加汇演,苗老师选了一首古诗词合唱《春江花月夜》给合唱团排练,并交给我一份乐谱让我练习。他请来了指挥家王树人老师为合唱团作辅导,王老师很有经验,特别是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修养很深。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合唱团的演唱有了很大的进步。校领导还请来了《春江花月夜》的曲作者戴于吾老师和大家见面。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戴老师,第一次接触戴老师的作品,就被戴老师的音乐深深感染,同学们也都很兴奋。在领悟了戴老师作品的含义之后,我校合唱团排练得更加投入,唱出了作品的意境,在艺术节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春江花月夜》成了当时我校的保留曲目,在我升入北海中学音乐高中部的时候,我校合唱团又演唱此曲,并再次在比赛中获奖。

1998年我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专业,次年戴老师把我介绍到月光合唱团担任钢琴伴奏,陆续弹奏了戴老师更多的古诗词合唱曲。

我是戴老师看着长大的学生,因为合唱而和戴老师结缘,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音乐时空:多年来,您参加了戴老师古诗词合唱曲的排练和演出,最近又参加了CD的录制,请谈谈您的切身感受。

韩京妤:根据诗词表现内容的不同,这些合唱作品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但都富有民族的音韵和典雅的气质。戴老师悉心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从民歌、民间音乐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写的旋律又常常从诗句的语调出发,如歌如诉,听起来既优美动听又亲切感人。记得第一次弹奏戴老师作曲的《送友人》的时候,我就被这首作品的旋律深深吸引和打动,因为它能把听众带到一个有景亦有情的音乐场景中去。

戴老师所谱写的古诗词合唱曲采用了宫、商、徵、羽等多种民族调式,通过不同的调式色彩表现诗词的不同意境,并运用调式转换的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古风二首》:第一段,音乐前两句用降A宫调式表现农民用劳动创造世界的豪迈,后两句旋宮转调为降E宫调式,用4度下行再下行的音调 ,表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命运。第二段,烈日当空的正午,仍然在田里劳作的农夫挥汗如雨,音乐采用商调式表现农民艰辛的生活情景。

这些合唱曲创作手法简洁。戴老师善于运用音调重复、变化重复的手法使音乐主题鲜明突出;然后通过和声配置和复调的写作展开合唱的想象。

这些合唱曲的钢琴伴奏也非常讲究。在戴老师的创作理念中,钢琴伴奏是合唱表情达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并非僅仅是陪衬,所以他的伴奏具有鲜明的创作特点。他擅长写景,更注重抒情,他运用钢琴来进行意境的刻画和色彩的描绘。如《春江花月夜》的散板前奏,模拟民族弹拨乐器琵琶,以简练概括的音调,由高音区逐渐转换到中低音区,舒展自如地渲染春江月夜的气氛,引出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的音乐画面来。如《别董大》,从钢琴的前奏中,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大漠荒野的广袤、苍凉,双手的八度塑造出寒冷与凄清的场景,简单的八度音加上丰富的和声,使得在合唱进入前已经塑造出浓浓的音乐意境。而后的音乐中,戴老师用钢琴分别写出了季节、景象和心绪。再如《长相思》,前奏使用了装饰音以及三连音、六连音的写作手法,好似水流的蜿蜒曲折,又好似月光的朦胧流泻,具有深刻感染力的前奏把我们瞬间带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鹊桥仙》也是一首我非常喜爱的作品,戴老师笔下的钢琴优美温婉,从始至终流露着安静而柔美的音乐色彩,钢琴伴随着合唱的发展而富于变化,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音乐时空:概括地说,您从戴老师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韩京妤:我一直觉得,戴老师笔下的音乐是具有灵性和生命力的,用“乐由心生”四个字来形容他的音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人心浮躁、快餐文化比比皆是的当下, 戴老师能潜下心来,用心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努力将经典的古诗词名篇插上音乐的翅膀,使之飞到当代人的心里。这些美好的音乐产生于戴老师清静的内心,而这样的音乐又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

戴老师的作品还给了我另一个感受,他的作品无论声乐部分还是钢琴部分都深入浅出,作品表达了深刻的内容和思想,却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轻而易举就喜欢上了中国民族音乐,喜欢上了中国古诗词文化。

戴老师对创造民族新音乐孜孜不倦的追求,创作任何一首作品之后都会反复推敲、再三修改。他在音乐创作上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猜你喜欢
合唱团排练音乐会
舞动未来
搞砸的音乐会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失败的音乐会
难忘的合唱团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