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
科研企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单位,其技术优势在我国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科研领域的资金投入日益增多,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也逐渐多样化。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科研企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结题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不一致的情况,究其原因,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较差是主要因素。按照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主要由科研人员来编制,项目在立项时就需要在预算中明确各项费用明细,但实际情况是,在经费预算编制阶段,由于科研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和资金管理知识,仅凭经验完成预算编制,加之受传统审价制度“一刀切”的影响,科研人员往往做大预算规模,致使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财务人员在审核概算时需要掌握相关项目的研究周期、内容、计划节点、投入产出等信息,由于对这些信息的掌握有限,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准确地审核概算,最终科研成本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较大,失去了预算的准确性与可信度。科研项目预算是签订科研项目合同的重要依据,事关企业的利益。因此,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要力求准确,避免人为将预算做大或遗漏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科研经费支出核算不规范
科研经费作为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专款专用,各项费用开支均应在预算范围内使用。目前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为: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以及科研合同的签订,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经费开支审批实行项目负责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与核算随意,往往导致项目间相互挤占成本、挪用、虚列支出,科研项目成本归集不完整、分摊不规范等问题。
(三)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沟通不畅
科研经费来源不同,财务管理要求也不尽相同。而现实情况是,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信息沟通不畅,在研发阶段,财务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经费来源以及指标等情况,不利于统筹安排和合理调配科研经费,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在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阶段,审计人员会对照工作策划中的内容对相应经费支出进行核实,但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工作了解有限,不能完全解释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科研成果,加之一些科研人员没有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使用,而财务部门往往对科研项目的运作流程并不熟悉,在审核经费的支出时,无法核实到具体的经费开支情况,可能会导致违规列支成本。
二、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企业研制经费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各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中还面临一些审计难点,影响了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科研计划和经费计划下达不同步,影响了企业对科研项目的正常核算
由于研制计划和经费计划的审批和下发都需要一定周期,二者存在下达不同步的情况,为研制工作带来不便。部分单位在科研项目和经费尚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提前开展研制和生产,造成研制列决的经费与上级下达的项目经费不完全匹配;资金支付进度滞后于项目研制进度,经费开支情况与项目进度不匹配,影响企业对科研项目的正常核算,这些都对企业正常管理科研经费造成了影响。
(二)科研经费审计介入时间过晚,无法参与全过程管理,审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现阶段,内审部门一般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的后期介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是中后期的监督和管理,由于审计介入过晚,一般只能对研制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合法合规性、科研经费计划安排和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等作出评价,对于项目前期的申报、评审、立项、任务规划、计划分解、预算编制与控制等各管理环节无法全面了解,导致科研经费审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科研经费审计应关注的重点
随着科研经费审计的发展和不断深入,从审查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即科研经费成本审计,逐渐过渡到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适当性审计。审计实施中,应采取多种审计方式,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科研经费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性
制度是管理的根本,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关系到科研活动能否规范进行,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强化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涵盖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制度内容是否和国家、上级相关管理制度相抵触;制度设计中是否体现了内部控制原则,实现了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制度执行力如何;是否建立和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明确科研、财务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建立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价制度等。通过审计,及时与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提出制度设计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同时,结合科研活动实际,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二)科研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力
目前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都要求根据课题研究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而科研人员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财务和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不能科学地编制经费预算,因此,审查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各项科研经费开支是否按预算列支;预算是否有调整,如果有,调整程序是否规范;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经费是否存在超预算支出的情况等,尽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效用。
(三)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科研经费的各项开支是否符合相关制度和科研项目合同的规定,是否据实列支;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否完整、真实、全面,是否存在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的问题;科研项目相关费用如研制费用、管理费用等是否按照规范合理的比例分摊并计入科研成本,等等。审计过程中,应采用协调合作的审计策略,与被审计人员充分沟通,对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向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管理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科学合理地使用,更好地发挥经费使用效益。
(四)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
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和使用效益既是科研经费提供者的关注重点,也是衡量企业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科研企业要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定期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审计,以效率、效果、节约为目标,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加强经费控制,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
(五)科研合同管理的合规性
合同是经济行为的依据和法律保障,规范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对于促进科研活动的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企业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应重点审查通过科研经费支付外单位的外协费、加工费等是否签订了合同,开展技术开发、科技合作等科技活动是否签订合同,是否建立了科研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审计应对合同的签订、执行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
企业要积极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理顺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企业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一般实行项目负责制,即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有专人负责研制、项目管理及财务管理,并定期对项目经费预算、使用等内容进行沟通协调,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从项目申报、审批、预研、试制到定型的全过程,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经费信息,这就有效解决了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信息沟通不对称的问题。此外,要加强科研、计划、财务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业务流程的衔接和考核,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强化预算管理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前提,首先应加强科研人员对预算的重视,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阶段实行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相结合的编制模式,根据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以及完成课题所需的费用支出项目,协助科研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从而规避财务风险,保障经费使用安全。
(三)规范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和支出管理
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对每个课题单独设立明细账,实行项目核算管理模式,明确划分产品成本和科研成本费用范围界限,合理归集各项科研成本,按照相关性原则合理分摊间接费用,使科研成本核算科学化、规范化。规范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科研经费或擅自调整科研计划,严禁各项支出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禁违规转拨科研项目经费或将科研项目外包,加强科研项目_经费使用全过程的跟踪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