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与《孔乙己》的悲剧比较

2016-05-30 02:52童清华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项链孔乙己悲剧

【摘要】《项链》与《孔乙己》这两篇中外著名的短篇小说,被公认是两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本文对这两个悲剧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同中有异。

【关键词】玛蒂尔德;孔乙己;悲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个意义上看,《项链》和《孔乙己》都是不折不扣的悲剧。《项链》中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经过十年艰辛的劳动变得又老又丑,这让许多爱美的女孩扼腕叹息;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生活,又在笑声中死去,他的悲剧命运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心灵。这两个悲剧有什么异同呢?本人认为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两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在《项链》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当时上流社会的奢糜生活,但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梦想为我们勾勒了这样的场景:豪华的住宅、成群的奴仆、热闹的舞会、华丽的衣饰……这就是莫泊桑笔下隐匿在虚荣与功利之下的温床——玛蒂尔德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上流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深深的毒害着玛蒂尔德,让她成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因此才有后面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最后付出十年艰辛劳动偿还债务的悲剧。莫泊桑通过这个悲剧批判了法国上流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

而孔乙己所处正是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封建社会,这种观念渗入到他的心灵深处。而迂腐的教育思想、无用的教学内容深深地毒害了孔乙己,另外国民精神的麻木愚昧、冷酷无情让孔乙己处在一个被嘲笑和侮辱的环境。所以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对封建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的血泪控诉与无情鞭挞,而且对当时中国“病态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第二、两个悲剧都是社会环境与自身的矛盾造成的。

瑪蒂尔德的悲剧是现实与梦想的矛盾造成的。她出身低微,只是一位小职员的太太,寒伧的墙壁等等,在其他妇女看来可以不放在心上,但她强烈的虚荣心与现实生活无法取得平衡。她梦想过“高雅和豪华的生活”,“一向就想得到人欢心,被人艳羡……”。当这一切无从实现时,她就经常处于伤心、悔恨、失望和痛苦之中。教育部长的舞会让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十年辛苦的劳作赔一挂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

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等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是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而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孔乙己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心灵深处。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不同之处:

第一、前者毁灭了美丽与诚实;后者毁灭了真诚与善良。

路瓦栽夫妇面对近乎天文数字的债务并未“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而是毅然决然担负起了还债的责任。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辞女仆,迁住所,干粗活,争价钱,“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路瓦栽则白天工作,晚上替人誊抄账目,一直到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是闪光的人格创造的奇迹,然而十年时光的劳作,付出了她优雅而多愁的花样年华,付出了她甜蜜而忧伤的生活幻想。而就在此时她竟意外发现项链是假的。这,就是维护信诚所付出的代价。她的成果被无情否定了,只留下了无尽的苍白与空虚。

孔乙己虽然深受封建教育思想的毒害,导致精神麻木和灵魂扭曲,可是他的内心仍然有着纯真与良善的美好品格。例如他从不拖欠,即便是拖欠也必定还清;他不理会我冷漠的面孔,认真地教“我”识字;他真诚地与小孩们分享着那一小碟茴香豆,及至他最后的一次喝酒所付出的“四个现钱”,更是孔乙己追求人格操守的最好实证。正是孔乙己的这种纯真与良善激起了我们内心对他的悲悯,而这种纯真与良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又是多么的无力与苍白,在掌柜的无情嘲讽中,它在“短衣帮”的快活的笑声中,又在丁举人的毒打下灰飞烟灭。

第二、前者是个完全的悲剧;后者在某种意义上不失为一件好事。

本人认为,从某种意义看玛蒂尔德丢了项链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玛蒂尔德在少女时代和婚后最初几年里,她整天生活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之中,“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从现实看她绝不可能过上她梦想的生活,那么她就得一直痛苦下去。试想,一个人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能有幸福可言吗?而要让她自觉自愿地去作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就像孔已己不愿脱下长衫穿上短衫自觉自愿去作一名普通劳动者一样。最后她在丢项链、赔项链、偿还债务这么一个转折中不得已成了一名“粗壮耐劳”的妇女,脚踏实地地过着普通劳动者的实在的生活,这难道不比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要幸福得多吗?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可以不必整天去梦想了。事实上,当她还清了所有债务与她的朋友见面时说:“……我倒很高兴了”,她告诉佛来思节夫人“她丢了项链,买了一挂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赔给她了,”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这一切都说明了玛蒂尔德成了一名劳动妇女时心境挺好的,为自己能还清债务而得意。

假如,玛蒂尔德在那个舞会上没有丢项链,本人认为她十年后也不可能与佛来思节夫人一样年轻美丽,她一样会又老又丑,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她不快乐,而女人的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要有愉快的心境。既然都是同样的结局,而现在又获得了好心情,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悲剧呢?假如当年的孔已己也有一个让他不得已而脱下长衫穿上短衫的契机,那么他是否也不致于沦为乞丐,饿死街头呢?是否也能像玛蒂尔德一样过着自食其力的虽说不是很富有却很快乐的生活呢?

作者简介

童清华(1972— )女,湖南涟源人,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公管系副教授,从事文学、教研教改研究。

猜你喜欢
项链孔乙己悲剧
伟大的悲剧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找项链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