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波
摘 要: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高职院校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积极稳妥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高职院校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我刚才说,我们已经达到40%的毛入学率,现在中国有25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学生,居世界第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经济升级、产业转型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就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也就是大家经常批评的,说我们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都在培养学术型的人才。
这种发展的结果,我们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吻合,它直接引发出另外一种后果,一边大学毕业生比较难得找到一个适合的岗位,另外一边用人单位比较难得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这就是我们讲的结构性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舆情多变、思潮多元等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作为高职院校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积极稳妥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做法是:
一、在供给主体方面,多元共治,优化内部资源
首先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共同参与卓越院校建设,将社会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典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企业家等都纳入到改革的主体系统,并加强教育主体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多元供给主体格局。其次是优化内部资源,提升供给主体的业务能力。做好芙蓉学者计划等人才项目,引进大师、名师13人;建立师资队伍的准入、培养、预警、退出机制;持续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百名教师赴海外的“三百工程”,继续实施教师能力评估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让每一位教师事业成功;创建教学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形成跨界-跨校-跨专业的专业群建设团队、课程设计与开发团队、课程教学团队、新技术研发团队、社会服务团队。整合实训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内共享、行业开放、产教融合的湖南交通土建实训中心,湖南交通大数据分析中心。
二、在供给内容方面,优化增量,盘活存量
一是以专业群为纽带,优化专业结构。学校对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载工具运用——智能交通平台——交通运输服务”产业链,构建了交通土建技术、汽车技术服务、智能交通技术、交通运输服务4个重点交通特色专业群。将原有的35个专业调整为29个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均纳入到专业群中,形成了以交通特色专业群为核心的专业体系。二是以专业群为支柱,重构治理体系。制定了“以群建院、群主即院长”的原则,在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开展试点,对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进行了调整,构建以群建院的教学行政一体的专业群建设管理体系。今年将实现8个二级学院合并调整为与专业群匹配的6个二级学院。三是以专业群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支持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卓越院校已正式列入湖南省交通运输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厅2016年工作要点。我们与省运管局将合作共建汽车故障在线诊断系统;与省交通科技信息中心共建湖南交通教育云平台;与省联合运输办共建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与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交通基础设施检测与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能交通技术运用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
三、在供给方式方面,分层分类,知行合一
一是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提出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专业产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到目前为止,已与三一重工、一汽丰田国内外80余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企业的场地、技术、岗位等资源,开展人才的培养。各班平时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公司定期指派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实践学习在企业进行。二是积极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开展校企合作实训项目建设。建立主体专业与相关行业企业在校内共建校企合作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现有省内领先的路桥、汽车、工程机械等专业实训室102个和湖南金顺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4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专业建设特色。此外,在长沙、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建立了139个稳定的、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顶岗实习实训基地。三是重视实践育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实践基地,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作用。四是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打造了“创业活动月、元旦晚会、校运动会、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就业文化节”学生活动平台,形成了独特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四种意识。其一,强化主动意识。我们要主动调整与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二,强化双创意识。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提高我们所“供给”人才的質量。其三,强化供给意识。职业院校确保人才的有效供给,不但要提供合格技能人才,而且要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其四,强化精准意识。提高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加快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企业行业教育体系,为产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2)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国家把“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指针。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3)要将专业供给与产业结构、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绑定,紧跟市场需求发展变化,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从源头上让专业扎根于产业升级、服务于经济发展。
(4)实现办学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教育是民生,政府要主动承担“制度供给”责任,简政放权,主动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行业、企业要发挥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应该明确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培训和评价考核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洪一.《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光明日报》2016-01-26.
[2]马世洪.《以供给侧改革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3]龚雯,许志峰,王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人民日报》,2016-01-04.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