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表现与再现

2016-05-30 17:56:57班铮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爱德华摄影艺术摄影家

班铮

摄影是新时代的大众艺术,慢慢的从富人们手中的玩具走进万千大众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一幅幅场景,以此来满足身心的愉悦。但是一副摄影作品能否升格到艺术的殿堂,还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不仅只是在造型手段上更是包含主题体现等问题。这其中必然包含摄影表现与摄影再现等问题,主题表现与客观再现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码技术的进步给摄影发展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传统的艺术门类往往给人一种门槛很高的感觉,作为一种高雅的修养为人民服务。而摄影则快速的融入到日常大众的生活与工作中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摄影师,甚至有人说进入了全民摄影时代。但不论摄影艺术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始终是一门艺术,更与传统的艺术不可分割。

在摄影的创作过程中,拍摄者一直遵循一个路径,即“表达”与“再现”。“表达”这种的艺术创作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再造和锤炼,即拍摄者在对生活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审美观念与主题思想融入到拍摄作品中,个人观点表现的更加突出,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通俗的说就是以人为本,人的思想是影响它的最大因素。

而再现一般是指创作者对其认识的对象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具体描绘,具有一定的理性认知,在创作手法上更加逼真与写实,在创作倾向上更加注重认识客体,再现现实,这种创作形式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例如:纪实和新闻摄影就类似于这样的性质,它们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一副照片,带给大众的教育意义以及历史价值大于了照片本身。就像战地摄影一样,它们的照片不单单是一种记录,而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再现。曾有著名的摄影家说过:摄影师应该是生活中采集者,专长于记录生活中的细节:而有的摄影家像个厨师,从生活中去提取一些有用的东西,然后加以修改创造。

虽然创作过程中表现与再现,对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感官体验,但他们本身没有孰轻孰重以及优劣之分,它们只是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势下,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时代以及环境下有着不同作用的发挥。“再现”里面包含了很多技巧与内容,最主要的我觉得应该就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从简单意义上讲,个性与共性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两个方面,可正是以为有了这样的个性之美和共性的审美评价,才使得摄影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光辉的篇章。就像哲学中的统一与斗争。两者看似矛盾却是既对立又统一。摄影就是在这样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以及相互贯通中不断推陈出新。“表现”更多的表现个性中的共性美,容易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翻阅布列松的作品时,我们也总会联想到当时的场景。精彩的摄影作品不但要揭示拍摄者与被摄主体之间情感上的联系,还要记录着拍摄者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深入了解摄影中的表现与再现则需要从摄影的历史来说起,从整个将近200年的摄影发展史中,了解人们对于摄影创作的变化。

摄影术诞生源于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正式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摄影术的发展至今还不到200年,在众多艺术门类里算是发展程度潜力最大的一门艺术。刚开始的摄影始终无法摆脱美术的框架,构图取景始终在模仿绘画,创作风格始终像西方古典画,缺少自己的造型语言。画意摄影的代表人物雷兰德的”人生的两条道路”创作风格就模仿了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画作。早期的攝影审美偏向于古典绘画,作为摄影往前发展探索的重要一步。但這时的摄影还缺乏很多属于自己的特定元素。

而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摄影的“第二个经典时代当中”,摄影人们追求与传统的画意摄影以及印象摄影摆脱界限,摒弃传统的虚焦,讲究锐焦拍摄。寻求与被摄物直接简单以及纯粹的拍摄,并且后续的“f64小组”的出现,以清晰客观为主流,对摄影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所谓的“f64小组”是由一群以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以及伊莫金坎宁安等人组成。所谓“f64小组”是指小光圈,意味着追求最大的清晰度,最广阔的景深。这一点上他们与以往的流派彻底不同。这一团体的摄影师们不满足于对拍摄对象的不做摆布直接拍摄,而是寻求更佳的画面效果,追求画面层次的极度清晰,画面影调的丰富细腻,而且将曝光控制加入到了摄影创作当中。切断了摄影与绘画的联系,曝光控制的加入真正让摄影与绘画有了本质的区别。

尤其是爱德华韦斯顿的以静物为主的一系列拍摄作品,第一次提出了”摄影视觉”这一概念。爱德华韦斯顿的观察与常人十分与众不同,他特别善于从光影的变化中发觉被摄体不为常人所发现的一面,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拍出神秘富有韵味的感觉,这一点只有摄影家可以做到。尤其是代表作《青椒30号》拍摄对象是再简单不过的蔬菜,但是爱德华韦斯顿利用光线和构图对其进行塑造,极高的锐度以及丰富的层次感,细看将青椒的外皮细腻的纹理以及轮廓的过渡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从远处朦胧的去观察整个青椒却像一个男人的脊梁,爱德华韦斯顿的独特观察给予了青椒生命活力,正是这种超乎寻常的观察与构图能力,令摄影美感得到进一步升华。爱德华韦斯顿曾经将其拍摄风格归纳为三个要素,即“一是记录过程的快速与瞬间,二是记录比肉眼所见更多的能力,三是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这三个要素中的第一与第三要素曾经被前人所引用过,但是第二要素记录比肉眼更多细节的能力,则是第一次出现,观察再观察,不仅开拓了摄影的视野更是对艺术审美的有的直接贡献。就如同再现与表现同时在一个被摄体中展现出来,既忠实的还原了拍摄主体,又对其进行了升华。

人们常说“摄影是加法,而绘画是减法”。摄影虽然早期创作风格对绘画进行模仿但是一个个摄影巨匠对摄影的探索与思考使得摄影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从自然主义的艾默森到直接摄影的斯特兰德,从即时摄影的斯蒂格利茨到f64小组的亚当斯。摄影人们一步步探索艺术与技术的突破。从抓拍构图到区域曝光法的明暗控制而摄影艺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各种独特的方法与技巧,造就、赋予画面艺术的形象。

摄影中的表现与再现也可以归纳为情景交融,摄影的表现总离不开具体的被摄对象,摄影家也总是要通过被摄对象表达某种思想和观点,抒发自己的某种心情,在摄影画面上,表达与再现二者在作品里面互相融合。摄影实践告诉我们,表达与再现相辅相成,但总有些作品难以照顾全面,画面中的主题元素与陪体元素相互呼应,烘托出题的展现。艺术院生活同样摄影也是从日常生活中采取素材,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人们对生活认识之后,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中心思想的产生就是由触景生情之中总结而来,当然意境发展要看摄影家对生活认识的程度及态度而定。意境所展现的倾向性不是外在于作品的,它是体现在艺术形象或意境中的创作者主体方面的特征。好的摄影家需要在拍摄前对现实生活进行仔细的考察,正如许多风光摄影家所说的,再好的风光摄影师也拍不过当地的老牧民。

摄影作为视觉表现形式之一,自然存在再现问题。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可以再现被摄物,因此可以毫无疑问的相信摄影的写实性,但是也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只不过人眼是无法去固定时间的瞬间动态,而摄影可以替代眼睛抓住了影像。因此摄影完成了影像记录。人类毫无疑问的相信了这一事实,并相信了摄影的写实主义再现.在此基础上摄影家又能根据创作的主题,自如地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使摄影作品具有深远和完善的艺术境界。

猜你喜欢
爱德华摄影艺术摄影家
爱德华·马奈
幼儿100(2024年10期)2024-03-27 05:50:28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散文诗(2022年16期)2022-09-07 07:06:50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中国摄影(2017年12期)2017-12-29 23:47:01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