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进
摘要:自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新一轮课改在全国迅速展开,随之高中物理教学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次改革提倡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传统的“满堂灌”、“一站到底”的教法不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学生合作、沟通、交流、自主等能力的培养上显得特别乏力,在这种背景下,小组自主探究进入中小学课堂。我所执教的学校结合本校学情着力推行“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课程改革
一、小组分组
加德纳提出的智力多元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具备8个方面的智力因素,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觉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这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据此,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划分小组,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人数以4-8人为宜,均为前后桌安排,便于交流,探究结果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可按学生特点分为ABC三层或ABCD四层,每个小组内的交流既要有AA、BB、CC的竞争形势,又要坚持A教B,B教C的分层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步够得着”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
“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是:激趣导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评解疑——练习总结。“五环节”高效课堂教育模式是一个思想,以学生主动、有效、创造性地学习为归宿;同时它也是一种行动,它要求教师将教学理论与他人经验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提出适合自己所教学科、所教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途径。
没有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就无从实施合作探究。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思维碰撞,达成共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建构,在组间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新的问题,这个教学过程时动态的,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和评价。
物理学科重视实验现象和实验研究方法,注重演绎推理思维方法,物理概念的高度概括凝结着很高的智力价值。以往教师采用的大量习题训练不断强化的方法不能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提高学生创造意识。据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模式:
1、巧设实验,引发探究。为了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比较、建构,直到揭示物理实质,明确概念,设计一个好的实验是基础。
高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凭借直觉经验,想当然的进行推理判断,或者根据以往的生活、知识经验做出判断根据这一特点,先让学生做出判断,再用实验进行验证,当实验现象出乎意料时,直觉经验与实验事实对比强烈,必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自感”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两个学生手拉手充当电路中的导线(安全电压以内),让同学猜想闭合开关会怎么样?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此时有电流通过会有麻的感觉,然后请同学体验,闭合开关后询问感觉,再将开关断开,此时实验同学会甩开手,有电击的感觉。学生猜测之后会注意力集中,闭合时没感觉,反而在断开时被电击,出乎意料,学生自然有一探究竟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建构“自感”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2、搭建平台,主动探究。以往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把自己怎样讲明白、讲清楚放在首位,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够,课堂参与欲望不强的现象。课程改革倡导把学生探索、思考等活动放在首位,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实事表明,只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变灌输为探究,其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在备课时要思考,那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那些需要学生尝试、探究、讨论,这些问题需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发现新知;那些学生苦思未解,或不讲不行的问题,如:新旧知识连接的内容、激发学生思维进一步唤起求知欲望的内容。
3、巧设练习,答疑解惑。大部分学生以为能够复述定义、定理、定律等就算已经掌握物理知识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新的问题情景中使用概念,根据概念的内涵外延、特征进行设问等方法,使学生对探究内容进一步深刻理解、巩固和发展。
三、教学流程图
基本流程图如下: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或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对新课内容导入,教师点拨引入新课,在新课教学上设计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事例或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展示,教师适时引导生成新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逐步分析、讨论、发现、动态生成新的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