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国语新词的语义构建

2016-05-30 13:14姚巍
科教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姚巍

摘 要 新词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对韩国语新词进行分析,探讨韩国语新词语义的形成机制,阐释概念隐喻理论与韩国语新词构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韩国语新词 概念隐喻 认知分析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73

Abstract The neologisms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esearching Lexicology, it reflects the time's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Korean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emantics. Explores the semantic generation of the Korean Neologisms, elucidates the rela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the semantic generation of the Korean Neologisms.

Key words Korean neologisms; conceptual metaphor; cognitive analysis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鲜的事物不断出现,人类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变化,新的词语层出不穷。根据韩国国立国语研究院《2014年新词调查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有335个新词(单词246个,短语89个)出现在了139个公众媒体上,这些韩国语新词形式巧妙,且迅速直观地反映了韩国社会发展与现实问题。但是,对这些新词的理解却给韩国语学习者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将以韩国语新词合成名词为例,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视角出发,分析韩国语新词词义的形成机制,进而对韩国语新词进行认知层面的阐释。

1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把人类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对象来理解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人类概念系统的隐喻本质。其可简略表述为:隐喻不仅是一种纯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概念化的心理操作模式,而这意味着我们赖以行动和思维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该理论提出后,隐喻研究引起了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学等相关研究领域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通过对出现在教学、政治、文学、宗教等领域中的各种隐喻性话语的系统分析和梳理,学者们得以概括和提炼出在这些领域中构建复杂概念和复杂事件的基本概念隐喻,并据此推断出有助于对这些领域加以整体理解的一些特定的概念隐喻认知模式。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

现代语言学视概念隐喻为一种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e 认为隐喻是一种基于抽象意象的映射,把人们相对熟悉的、比较具体的、易懂的概念的领域称为源领域,把比较陌生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的领域称为目标领域,概念隐喻实际上就是源领域向目标领域的一种映射,通过这种映射达到认识未知事物的目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那些熟悉的、有形的概念来表达一些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借助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两种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点,来认识未知的事物。因此,概念隐喻是新词新语产生的重要机制,本文将从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探讨韩国语新词语义的形成过程。

2 韩国语新词的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通常是用源领域中具体的、已知的、人们相对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领域中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陌生的概念,在目的领域中能够找到与源领域的构成相似的成分。源领域和目标领域中的这两个概念分属不同的认知域,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结构隐喻是将描写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特征的词语用来表达另一种概念,而这些概念通常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

韩国语新词中结构隐喻比比皆是,如新词“(闪电购物)”,它是由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闪电)”和表示事物的名词“(购物)”结合而成。“”原指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所发生的放电现象,后也用来比喻动作非常快速敏捷的人或事物;“”是指去百货商店购买物品。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单词组合在一起却有其内在的认知理据。根据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可以得知闪电具有速度极快的特征,而购物也有其购买速度。因此,“”就是将源领域“闪电的速度”映射到目标领域“购物的速度”上,产生了新的意义“短时间内快速购物”。

此外,新词“(标题党)”也是根据结构隐喻的原理形成的,它是指在网络上为吸引眼球,贴出与内容事实不符的具有刺激性的标题。这一新词是由表示事物的名词“(钓鱼)”和“(文章)”结合而成,用“”的概念去描述“”。“”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主要使用钓杆和鱼饵,也用来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各种手段引诱、欺骗。这一合成词中,凸显“”抛出诱饵这层含义,利用它与网络文章中用刺激性的标题或新闻、视频等为诱饵,吸引网友注意,增加点击量为目的的相似性,采用隐喻的方式将其与“”相结合形成了新词义。“”常常会有实际内容与标题不相符或是假消息等情况,也有毫无内容的钓鱼文,被刺激性标题所吸引而点进去看文章的成为“(上钩了)”。根据结构隐喻原理构成的新词还有“”等。

3 韩国语新词中的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通常是用实际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物质、材料等去理解一些抽象的事件、活动、行为、情绪、想法等,并使之概念化。与结构隐喻相比,实体隐喻的目标领域结构化不强,比如“爱情”,我们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是可以通过某一个事物来进行认知。我们在理解“爱情”这类结构化不强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体隐喻从事物或物质的角度,赋予概念的实体地位,来明确认知它的存在。其中拟人化是最典型的实体隱喻,如韩国语新词“(袜尖儿)”,它是由表示事物的名词“(袜子)”和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鼻子)”结合而成,这个词语实际上使用了拟人隐喻原理,即选择人的不同方面或看待人的不同方式(即人的概念)来认知和理解世界上的其他现象。换言之,就是将描写人身体部位概念的“(鼻子)”投射到描写事物概念的“”上,利用“袜子”形状与“鼻子”形状的相似性来认知和理解“(袜尖儿)”的新词义。

又如新词“(首次作业)”,它是由表示人物的名词“(处女)”和表示事物的名词“(作业)”结合而成,是指初次工作。这一新词使用了拟人隐喻原理,将用于指未婚女子的“”一词投射到描写事物概念的“”一词上,隐藏了“”的其他属性,凸显其引申意义“首次、第一次”,形成了“首次工作”的新词义。此外,根据拟人隐喻原理构成的合成新词还有“”等。

除拟人隐喻外,还有很多根据动植物隐喻原理形成的新词,如根据动物隐喻原理形成的新词“(候鸟爸爸)”,它是由表示动物的名词“(大雁)”和表示人物的名词“(爸爸)”结合而成,用来比喻为了让孩子在国外上学,把妻子和孩子送到国外而自己独自留在国内生活的父亲。“”是鸭科的一种候鸟,每年秋季飞到韩国,第二年春天的时候飞回西伯利亚;“”是孩子对父亲的称呼。在韩国有很多家庭由妈妈带着孩子们在国外读书,而爸爸就在韩国工作挣钱供养一家人。每年只有在爸爸休年假的时候,才有机会飞去国外与妻子孩子团聚。就像自然界中的候鸟一样,一般形象地将这些父亲昵称为“”。这一新词隐藏了“”的其他属性,凸显“按照季节迁移”的属性,并把这一属性投射到表示人概念的名词“”上,形成了“候鸟爸爸”的新词义。这类词语还有“”等。

4 韩国语新词中的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即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概念隐喻体系。空间方位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高—低、深—浅、内—外、中心—边缘”等,都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空间的方位性不是任意的,而是以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经验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同时也说明了人类思维和语言进化的心理过程。人们将这些方位词语投射于情绪变化、身体状况变化、社会地位变化等非空间方位的抽象概念上,形成了一些用方位词语表达的抽象概念,如韩国语中的合成词“(长辈)、(晚辈)、(上级)、(下级)”,这些词语中“”本指“向上”的一种空间方位概念,“”本指“向下”的一种空间方位概念,而这两方位概念被投射到“人()”和“位置()”上,因而实现了从具体的空间方位认知域向抽象概念映射的过程。

韩国语新词“”和“”就是根据方位隐喻原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由表示空间方位的名词“(前)”和“(后)”与表示事物的名词“(金子)”结合而成。“”是指正常渠道中流通的金子,即指附有国际金价3%的关税和10%的增值税的金子;“”是指顾客购买的未交增值税的、流通在地下市场里的金子。在新词“”和“”中,分别将“”和“”两个空间方位概念词映射到名词“”上,正常的、合法的为“”,非正常的、不合法的为“”,利用空间方位名词“”和“”来体现金子的合法性和非法性,也反映了人们对“”表达肯定意义和“”表达否定意义的认知和理解。

5 结论

概念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为韩国语构词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方法。因此,在韩国语新词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了解其背后的隐喻认知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韩国语新词的构成及发展规律,也有助于两国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开展,这对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青年项目(项目编号L14CYY026);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4339);2015年辽东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5QN028)

参考文献

[1] 俞永植.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5.

[2] 李善姬.新词合成名词意义形成研究[D].韩国教员大学,2013.8.

[3] 李丽.网络新词·隐喻·文化翻译[J].邢台学院学报,2008(1).

[4] 束定芳.隱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

[5] 全莲丽.现代韩国语新词的构词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5.

[6]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中红色隐喻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