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预测的实用方法研究

2016-05-30 10:52:22郑兰春
科技资讯 2016年21期
关键词:预测

郑兰春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在此种情况下,对电力需求的预测精度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规划方案的质量和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在电力企业方面,需要根据电力需求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科学的电力需求预测,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电力营销战略和策略。该文首先对电力需求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于电力需求的预测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需求 预测 实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c)-001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供需的矛盾也在逐渐深入,电力已经成为了一种商品化的物质,进入到了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因此就需要对电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对电力需求变化所產生的规律进行充分预测,以此来加强电力系统的服务。在电力市场的营销战略当中,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在电力需求的长期预测当中,存在着很多经典的方法,比如回归法、时间序列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等。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预测,从而通过历史的数据进行预测。

1 电力需求概述

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行业当中是需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分析的,不同的分类具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按照用电的部门属性、用电的目的、用电的单位以及部门或者电力负荷的大小等方式。在电力系统的需求划分当中,主要采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用电的部门属性以及电力负荷的时间长短来进行划分的。

在电力需求的特点方面,也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用电需求来进行分析的,比如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城乡居民用电以及动力用电等几类电力需求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第一产业当中,主要的电力需求为农业用电,在全社会电力消耗当中的比重是不大的,具有季节性相当强的特点,在日内的变化的是相对较小的,但是在月内以及季度之内的负荷变化相对较大,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在第二产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工业用电方面,工业用电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并且工业用电也是比较稳定的,两个特点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在冶炼工业当中的电量是相对较大的,负荷也相对稳定的。但是工业用电在行业之前的差别,最主要体现在了生产工艺特点和生产班次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同。无论是冶炼业还是加工业,电力负荷在月内和季度之内的变化都是不大的,呈现出比较均衡的状态的。

在第三产业方面,在该文对交通运输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进行叙述,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用电的比重是相对较少的,其中用电变化比较小的为电气化的铁路,相对于其他交通运输的用电,虽然日内的用电负荷是不稳定但是月内和季度内以及年内的用电特性是相对稳定的。在城乡居民的生活用电方面,水平相比较于过去,有很大部分的提升,但是用电比重仍然是不大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电具有日变化较大的特点,月用电也是不大的,其中照明用电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2 电力需求的预测方式

2.1 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原理

电力需求预测的工作是需要根据当地电力需求的变化规律来进行预测的,从而对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态活动进行充分预测,因此在进行电力预测的工作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原理来进行充分预测。在可知性原理方面,即为对对象的发展规律进行预测,并且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态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被人们所认知的,这也是人们进行电力需求预测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可能性原理方面,即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两者之间的变化作用力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也是多样的。在连续性原理方面,即为对对象的预测为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在对对象进行过去预测的同时,也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认为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当中原有的特征是会不断保持下来的。相似性原理,即为事物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在不同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客观相似的,可以根据一个事物来对另外一个相似的事物进行预测。反馈性原理,即为利用输出返回到输出端,进而将结果进行输出,需要将预测的理论值和实际结合,并且进行充分的实践性检验。系统性原理,即为事物的构成是一个完成的体系,他们之间是具有外在系统的联系的,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总系统。

2.2 电力需求预测的一般过程

在电力需求的预测过程当中,一般分为准备、实施、评价以及提交预测报告这四个阶段的工作。在准备阶段当中,首先需要对预测的目标进行确定,从而将组织工作进行落实,进一步将目标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从而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需要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预测方法的选择。

在实施预测的阶段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来进行预测,如果采用定量预测的方式进行预测,就需要进行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如果利用定性预测的方式,就需要根据掌握的客观资料进行科学逻辑的分析,从而将预测期的预测值进行推出。

在预测的评估阶段,主要是对预测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判断,从而得到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能,如果出现预测误差的现象,预测出现的误差应该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

最后就需要对预测报告进行提交,主要包括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建议以及附录等部分,

2.3 电力需求预测特性分析法

在对电力需求的特性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很多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年最大电力需求预测、负荷特性曲线预测方法;两种类型的方法

在最大电力需求预测的方法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来进行预测。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即为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时间粗劣的模式进行推测,主要利用趋势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模型外推法、灰色预测法以及神经网络法等。根据增长率的中位数进行预测,即为将历史数据当中的最大负荷的增长率当中的一个中位数进行最大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的参考值。

在负荷特性曲线的分析预测方法方面,分为行业典型日负荷曲线叠加法、分类典型日负荷曲线叠加法以及综合典型日负荷曲线叠加法这3种类别。与此同时,在对当地的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方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时间序列的数据挖掘处理,和线性回归的算法进行相结合,在进行预测的过程当中对当地的电力需求变化变化的每一个行业的GDP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当地的气象条件以及季节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电力企业的实际电力销售量和预测值进行比较,预测得到的结果可以和利用灰色算法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电力信息。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以及气象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对于电力需求方面的预测需要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结合数据挖掘的回归预测方式,来满足工作的最大需求。

3 实例运用

在某地区的电力公司的运营过程当中,以综合计划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按照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企业成长四个维度,分析并评价“十二五”期间综合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公司战略、创先目标要求。进行调查分析的时候,选择网内领先企业2014年综合计划指标进行对标分析,明确优势和差距。对于存在差距指标,分析影响因素及原因。“十二五”战略创先执行情况及偏差分析。包括核心指标及18个能力的实现情况。明确修编后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职能战略对2020年经营的要求,包括指标要求及管理要求等。“十三五”期间区域整体宏观经济形势预判,特别是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GDP增长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变化情况。可参考政府及各研究机构的预判。

最后,结合“十三五”电网规划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全社会用电量、电源规划、来水、电煤等情况,预判“十三五”期间的电力供需形势。结合“十三五”投资规划确定的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西电东送安排及电源规划情况,预判各单位售电量、购电量及综合线损率变化。同时,结合政府政策、产业发展、电源规划、对外送电等条件,预判购售电结构变化趋势。结合工商业同价等电价政策以及西电东送价格协商情况,预测各类别购售电价的变化趋势。结合购售电结构,计算平均购售电单价,分析购售电价差变化的合理性。

根据测算结果,合理调整电力需求、投资、电价空间、可控供电成本等输入性指标,通过平衡优化工具进行綜合测算,对不符合约束条件限制或者关键指标管理预期的测算方案,使用工具进行敏感性分析寻找关键影响因素,进而使用工具中的优化功能对方案中相关指标值进行平衡优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需求是能源需求的重要组成。未来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电力需求的持续较快增长。在对我国的电力需求进行预测的过程当中,需要有科学准确的研究思路以及方法,并且配合灵活敏捷的计算机预测模型,从而建立起相对准确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如果出现实际情况变化的情况,就可以对电力系统的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从宏观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来对电力用户的用电特性进行全面分析。

参考文献

[1] 何云辉.电力需求预测的实用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5.

[2] 陶亮.以用电特点分析为基础的电力需求预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1229.

[3] 刘光中,颜科琦.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对电力需求的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1):14-17.

[4] 何永秀,戴爱英,罗涛,等.智能电网条件下的两阶段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1):167-172.

猜你喜欢
预测
无可预测
黄河之声(2022年10期)2022-09-27 13:59:46
基于PCC-CNN-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答案与提示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答案与提示
“预测”得准
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