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
要说《作业盒子》的故事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他叫刘夜,《作业盒子》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刘夜是个连续创业者,在大学时期,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大一时,他卖衣服一天能收入1万多元。到了大二,他开始帮别人做网站。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学金融的刘夜却对计算机技术特别偏爱,他的计算机水平甚至超过计算机专业的不少人。那年,他赚了六七十万元。而在大三,刘夜注册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因脉科技。还没毕业,因脉科技的年收入已超200万元人民币。可几年后,刘夜发现:“因脉科技在市场中最多能做到一两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而这并不能满足我。”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项目。
一开始,刘夜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医疗。可是在经过几个月调研后,他发现做互联网医疗需要深厚的人脉,自己和合作伙伴动用所有关系,只联系到大约100名大夫,这显然是不够的。恰在这时,他接触到了在线教育行业,他发现可以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我们传统教育里一些比较薄弱的点,为老师减负,用大数据来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在2014年,在线教育开始高速发展。尤其是在K12(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领域,全国中小学生共有1.7亿人,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一个全新的领域,他非常看好这个市场。于是,他定下决心,发挥自己在互联网领域打拼多年的经验,在在线教育的K12领域再创业。
把“作业”当成突破口
2014年,刘夜离开了因脉科技,并和自己的好友—时任百度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的王克,以及时任英特尔中国区教育负责人的贾晓明一起,于当年7月成立了“作业盒子”团队,计划在在线教育领域大干一场。
既然要创业,就需要一个可以切入市场的切入点。但是,在线教育这个市场的切入点实在太多,到底要选哪一个好呢?经过一番研究,刘夜和他的合伙人发现,“作业”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首先,“作业”虽然看似是一个“细分”的概念,但却能够连接起老师、学生、学校和家长多个方面。按照全国有1.7亿中小学生计算,其背后的关联人群有5亿人。其次,各方会围绕“作业”形成一个高频互动的“强关系”,并且能够形成和沉淀大量的数据。比如,老师出题的数据、学生做题的数据以及对学生做题结果进行分析的数据等,掌握这些数据对在线教育的发展和进化十分重要。所以,通过分析刘夜发现,“作业”看似是个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背后蕴藏巨大用户量的市场。
除了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之外,刘夜和他的合伙人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发现,“作业”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大痛点。对于学生来说,从初一到高三,平均每个学生需要做数万道题,但在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题都是重复的,可能并不需要。但因为老师没有一个工具实现学情分析,就只好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而对于老师来说,同样存在着批改作业的痛点,这不仅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机械性工作,而且还非常容易出错。除此之外,由于没有时间进行数据分析,老师对学生在作业涉及到的知识点上的正确率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模糊的概念。只要能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这样两个痛点,刘夜觉得,自己新的创业项目肯定大有可为。
用产品连接用户
有了方向,有了痛点,接下来就是要通过产品来解决这个痛点,赢得用户的喜爱。在经过一番设计之后,刘夜和团队对产品有了新想法。首先,要做超级题库,让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教材的各科目老师都能在自己产品的题库里找到和他们教学匹配的题目来布置作业。其次,让作业彻底电子化和移动化,让老师随时随地出题、批改和讲题,让学生也可以随时做题,并及时收到老师的回复。再次,为老师和学生生成一系列作业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解决和学习提高方案,同时帮老师提升教学效果。
2015年3月,刘夜和他的团队正式向市场推出两款APP产品,一款是旨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速算总动员》,另一款是旨在对初中及高中十大科目作业进行分析与优化的《作业盒子》,老师和学生只要分别下载不同的客户端(“老师端”与“学生端”),就可以实现配合使用。但在这两款产品上线之初,刘夜和团队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对相关领域的技术以及他们的产品并不了解,不愿意使用。为了获得用户,也为了尽快在市场中站住脚跟,刘夜和团队成员们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办法,那就是上门拜访,同学校、师生以及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在那段时间里,他们总共拜访了上百所学校,三百多名老师,以及十多位教育行业专家,并在现场手把手地教老师们使用。后来,团队还开设了24小时热线,专门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通过与师生、家长和学校的互动沟通,《作业盒子》开始逐渐完善,逐渐开发出更多新的功能。渐渐的,一部分学校和老师开始先行试用起来。而随着用户体验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接受移动互联网教育技术,通过口碑传播,团队的产品实现了互联网产品的“自传播”。截至2016年1月,《速算总动员》和《作业盒子》两款APP在全国的下载总量已经超过200万,全国32个省市区,400多座城市,共计14 000多所小学的初高中都在使用这两款产品。其中,《速算总动员》下载量超过150多万次,日活跃率达到30%,《作业盒子》下载数超过50多万,日活跃率达到20%,并且两款APP月留存率都达到了50%。
未来,要保持领先
目前,产品已经逐渐走上轨道。对于未来,刘夜认为,在K12领域大数据会成为数据入口,形成数据平台。对此,团队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目前,《速算总动员》和《作业盒子》两款APP每日新增5 000万条答题数据,总共已经累积了200亿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2015年12月,《速算总动员》在国内率先发布了一份《2015年中国小学生在线口算能力数据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描绘了全国各省市小学生在线口算能力的“坐标图”,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情势下,老师在线布置口算题和小学生在线完成口算题的行为趋势,为老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受到了广大老师用户的好评。
除了大数据之外,面对目前在线教育行业大佬纷纷入局,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刘夜认为专注于用户和产品,在赛道上努力保持领先,是应对一切竞争的最有效方式。不过,虽然国内在线教育领域火爆异常,但在刘夜看来,这个行业想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两年的时间。2016年,市场上的在线教育公司将纷纷跑马圈地,优秀公司将获得大量用户,构建起用户壁垒。到2017年,市场上将出现大批实力出众的在线教育公司。而对于《作业盒子》团队来说,他们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16年里,努力让自己旗下两款APP的用户量达到千万级。同时,他们在2016年开始尝试“商业变现”,将基于学生留下的作业数据,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来构建商业变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