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背后,不容忽视的巨大产业链

2016-05-30 15:15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红社交经济

在网红产业链结构中,主要的成员包括社交平台、经纪公司、电商平台,以及为网红提供产品的供应商。每个成员都有不同定位,自上而下结合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在网红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制造商、设计者、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产生的全新连接,这种连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给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何为网红经济?

前文讲到,网红经济正在成为互联网经济中的独特风景,它是互联网经济的“去中心化产物”,驱动着去中心化的新经济形态走向繁荣。而网红经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网红经济的本质是粉丝经济个体去中心化。由于每个网民的需求在社交网络上呈现千人千面的特点,大众的消费便向着更娱乐、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全社会热议“互联网+”的今天,一些商业组织和推手将“网红经济”捧成了致富法宝。具有重度垂直、粉丝变现和高转化率这三大特性的网红经济成为了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对象。

“重度”是指建立一个完整封闭的服务环境。“垂直”是指服务商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一个完整的“重度”服务,将在体验上完胜“大而全”的单环节平台,从而成功抢夺高粘性、高单价和高频次的优质用户。在网红经济的服务环境成形之后,粉丝经济所能引发的商业价值成为了网红经济背后最值得关注的元素。虽然国内用户一直习惯于“免费午餐”,但随着版权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愿意为内容买单,这种消费观念无疑将带动粉丝经济的爆发性增长。此外,网红经济的优势在于粉丝的转化率,顶尖的网红粉丝转化率都保持在20%左右,意味着100万粉丝中就有20万人进入网红的店铺购物。转化率为网红店铺节省了大量用于淘宝广告的流量费,网红开店可以让店铺迅速成型,并立刻产生销量。

在当今社会,只要具备颜值高、品味好和会营销这三点优势,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网红,笼络万千粉丝的心。而网红经济是粉丝经济、红人经济和颜值经济的结合体,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网红才能将粉丝的爱转化为真金白银,才能让自己成为网红中的“爆款”。

如今,网红经济已经成为淘宝庞大的“内容生产者养成计划”中的一部分,淘宝正在聚集一大批内容生产者,从一个万能商品市场走向超级消费者媒体,以此吸引更多用户,创造更多商业机会。而京东则开始谋划一个众包化的营销生态计划—“达人计划”。京东赋予进入“达人计划”的网红们和时尚自媒体们“时尚合伙人”的身份,力图培育时尚自媒体和网红的去中心化生态。

网红商业化

说完网红经济,就不得不提到网红的商业化问题。要知道,长期活跃在消费者眼前的网红往往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网红背后的专业团队专门为其提供策划推广方案。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自然产生的网红大多都会由于自身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运营团队,在一两周内失去关注度。

打造一个网红的个人品牌,和打造一个企业品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想要让这个品牌获得成功,必须对这个品牌的目标人群、市场需求和背后内涵,以及品牌形象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策划工作。再者,网红必须利用社交媒体和优势平台精准地向目标人群传播并维持与粉丝的高频次互动。一个拥有几百万粉丝的网红,每天要与成千上万的粉丝互动,仅是这一点就需要两到三个人的全职团队。而在完成了前面两项工作后,如何将粉丝经济变现则更需要专业的商业人士来操作执行。选用哪种商业模式变现?哪家变现平台最合适?采用怎样的促销方式?网红做出任何商业上的决定都必须谨慎小心,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会直接导致“掉粉”,甚至“过气”。

而从一个整体产业的角度去考量网红,它的从业人数已经非常庞大。近年来,随着资本的介入,淘宝平台上出现了不少网红孵化公司,它们将一些网红聚集起来,进行公司化的运营。网红与孵化公司正式签约以后,公司就会负责运营店铺、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等工作,同时为网红提供为新品推广和生产内容的团队。而网红们主要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讲故事”,吸引粉丝维持黏性。很多网红发布的“喝喝茶”、“晒晒照”和“逛逛街”等实时动态,其实都是背后团队深思熟虑的结果。

很多网络红人貌似都是偶然之间被人发现,然后传播开来,甚至一夜之间火遍互联网。但随着不断对网络红人背后故事的挖掘,大家会发现“玩的都是套路,算的都是心计”。在网红成名的背后,往往有炒作团队或网络推手在发挥巨大作用。据资深媒体人透露,炒作网红的套路大都遵循这样一个传播链条:最开始是进军论坛、BBS、社交网站和门户网站,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热潮后,紧接着由传统媒体跟进,进行大面积跟风报道,最后在全社会上打响知名度后,再博取广告商的青睐。

“在这个网红泛滥的年代,网红俨然成为草根成名的最便捷方式。在成名成本越来越高、利益格局越来越板结的今天,互联网给草根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目前年纯收入超过百万的网红大概占整个网红市场的10%左右。青岛微创新营销公司基于网络大数据发布的网红经济白皮书显示,网红的平均收入为每月2.1万元人民币。这一平均收入水平也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普通白领。

网红为何多如牛毛?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每个个体都拥有了在社交平台上展现自我的机会。个性十足、富有特点的人们在社交和电商平台上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网红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崛起而出现的独特文化现象,他们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迅速碾压传统的成名与吸金机制,改变着许多行业的生态链。

“屌丝文化”在我们身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行其道。如果说互联网本身代表了一种屌丝文化,网红就是受到屌丝文化追捧的明星。网红深知“得屌丝者得天下”,他们懂得放低身段,讨好拉拢粉丝。网红们在互联网的蛮荒时代生根发芽再茁壮成长,伴随着不雅、低俗的争议,网红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网红式营销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前提是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发展,让去中心化成为可能。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能将自己的ID打造成一个当红的IP。网红通过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从而建立起信任感和亲切感,除了能不断提升客户粘性,还能在互动过程中更清楚地明白客户需要什么,进而优化产品与服务。随着网络社交需求的日益增长,还将涌现更大批量的网红,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红。

如今的网红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网红只需负责“红”,其他的一切由专业的平台公司负责。在国内外,已经有越来越完善和专业的机构为网红提供对接品牌、公关活动和数字战略分析等服务。艺人周边产品链,也是网红经济未来主攻方向之一。比如为艺人量身定做一些“美女游戏”,在电脑、手机游戏中植入网红本人出演的视频和平面照片等等。

与前几年的网红相比,当前的网红不仅能够“吸睛”,而且更能“吸金”,其商业价值也被更充分地发掘。“网红+电商+广告”已经成为网红变现的标配。随着网红盈利能力与商业价值逐步显现,一些资本开始深度介入网红经济,甚至以产业链的方式开始打造网红个体或者平台。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打广告也是网红变现的重要手段,网红做广告比影视明星更为便捷,发软文、发链接,动动手指即可。网红作家咪蒙通过连续写作爆文迅速积聚起百万粉丝之后,其软文报价已达到一篇二三十万元人民币。而微博最著名的红人之一—天才小熊猫,传闻一条微博广告收取一百多万元人民币的广告费。少投入、低风险和高回报让越来越多人想要在网红经济的浪潮中分一杯羹。

猜你喜欢
网红社交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社交距离
不要上“网红”的当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