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芳
导引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更是叙事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巧妙的叙述方式,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楼梦》,去研究这部名著的叙事技巧,从中习得我们写作的行文技法。
一、三个叙事层次
一部《红楼梦》,长达一百二十回,人物繁多,叙事复杂,但通研该书,我们不难发现,整个作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回中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到五言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及第一百二十回最后几段文字,共同构成《红楼梦》叙事的第一级层次,它交代了《石头记》的来历及其内容的梗概。第二层次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占据着《红楼梦》绝大部分的篇幅,主要介绍宝黛爱情以及贾府荣枯的过程。第二层次中,还穿插了一些故事、笑话等,如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胡诌的两个故事,第七十五回中贾政、贾赦所说的笑话等等,则属于第三层次,其内容处于《红楼梦》虚构世界之外。有专家将这三个层次分为超叙事层、主叙事层和次叙事层,这三部分环环相套,互有嵌连,形成了一个镜框式的叙事结构,展现出的是一个哀婉悲凄的故事和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二、三种推进方式
如果说三个层次仅是作品故事的平面布局,那么其情节还需要不断地向前推进。《红楼梦》一书,有人曾做过粗略的统计,共写有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生活和命运多种多样,让这些人物在广阔的生活大背景下在一部书中上演,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三种推进方式。
1.楔子引入。这一部分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整个作品的主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这一部分由女娲补天故事引入,说当时女娲补天的唯一遗石,“锻炼”后“通灵”,成为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以致绛珠仙草“脱却草胎木质”而成女体人形,两相产生爱情,是为“木石姻缘”。灵石化为“宝玉”下凡人间,绛珠仙草亦下凡成为黛玉,以眼泪还他的浇灌之恩。于是就十分自然地将天上的神话与人间故事融为一体。另一个是英莲的悲剧故事。有两个功能:一是引出薛蟠夺英莲、死冯渊,薛家母子、女(宝钗)赴京住进贾府,让第一层面的主人公宝钗尽早出场,构成“金玉姻缘”,形成宝玉、黛玉、宝钗的三角态势。二是“先写外戚、由远及近、由小至大”可避“死板拮据”,起“虚敲旁击”、“反逆隐回”的效果(《甲戌本》第二回回前批)。
2.谶语预示。谶语预示是《红楼梦》结构艺术的最重要最伟大的创造。在小说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甲辰本》)中,贾宝玉在宁国府秦可卿房中午睡入梦,被秦可卿的影子引上太虚幻境,遇见“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子。警幻仙子通过“薄命司”中簿册诗与画,以及后来警幻仙子让仙女演唱的与诗画对应的“红楼梦曲”,用含混、朦胧、游离在解与不解间的谶语手法向宝玉预示贾府的女子的命运结局。这里预示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上的晴雯、袭人,“副册”上的香菱,正册上的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凤姐、巧姐、李纨、可卿的命运结局。此后的故事情节,都是以演绎这些谶语展开的,因而,谶语预示起到了总领和勾连的结构效果。
3 网络推进。所谓网络推进,是指《红楼梦》以宝黛钗爱情婚姻、贾府荣枯兴衰两条主线及其他多条副线绵密交织,如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大观园社会场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等互相交织,呈网状向前推进。正是这种网格状的推进,使得《红楼梦》中每一个故事都有因有果,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丰满而不单薄。人物在不同的事件中活动,事件又不断把人物推向更深的层次当中,人物和事件纵横交织,牵连不断,在宏观上给人一种山重水复、层峦叠嶂的美学感受,演绎一场辉煌富贵梦境的幻灭,对我国古典小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三种方法展现
数量众多的各色人物,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错纵横的故事情节,还需要巧妙的手法,将它们一一推出,并联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红楼梦》一书作者曹雪芹在吸收前人章回体叙事的基础上,还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方式。归纳起来,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1.蒙太奇叙事手法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引申借用为电影术语,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巧借人物的活动,转换不同的时空,进入不同的情境氛围,造成不同事件不同情节的转换组接,是红楼世界最常见的组接手段。这种蒙太奇手法,或场景转移,或人物的变换,引动整个情境氛围的转换,使前后事件在变换中又组接在一起,使读者很容易就能了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形成完整的印象。
2.聚焦式叙事手法
聚焦式叙事手法就是在拍摄取景过程中,在众多的被拍摄对象中,摄影机的变焦距镜头始终锁定在主被拍摄对象上。主被摄体在画面中占据中心位置,成为拍摄的焦点,其他拍摄对象处于次要地位,在画面中起烘托渲染作用。《红楼梦》一书,在刻画重点人物时,经常采用这种叙事手法。例如小说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回,就采用这种方式。整个章回以刘姥姥一个乡下老婆子为画面的中心,其他各色人物则处于次要地位,来陪衬刘姥姥的形象——-个乡下婆子为了生计,故意装疯卖傻,曲意迎奉,八面玲珑,充分展现的是刘姥姥的精明与乖巧。
3.跟踪式叙事手法
跟踪式叙事是指摄影机跟随着运动的对象进行拍摄,人动景移。这种方式一般用来交代被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姿态的,具有很强烈的视觉追随感。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运用这种手法,多指场景不断地变化,但主要人物却始终不变,一个章节,甚至是几个章回都以其为中心展开。例如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是采用这种叙事方式。作者以刘姥姥的行踪为线,真实地记录了刘姥姥进荣国府的整个过程:刘姥姥带着板儿找到宁荣街不敢进前门,多亏其中一老人指点绕到后街后门才得以进去。刘姥姥进入荣国府先寻到周瑞家,通过与周瑞家的寒暄道出来意,又由周瑞家的一系列周旋,经过侧厅等候,见大丫头平儿,进入大院,进入巧姐卧室。这一连串跟踪拍摄,看似琐琐碎碎,实乃形象地照应着“侯门深似海”的情状与得其门方得人的景况。进入凤姐房间后,又写出刘姥姥眼中的房内陈设,还未等她说出来由,又横插进贾蓉的到来,使她产生“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的窘状。叙述者借助于跟踪式叙事手法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秋风的事件表现得丰富多彩,新鲜別致,使整个作品既呈现出复杂多义的蕴含,又拓展出不少富有言外之意的生活容量,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与回味。
四、三条线索辉映
小说,总是要有叙事线索的。《红楼梦》的总线索是贾宝玉悲剧的人生历程。从交代故事结局的角度讲,这条线索又大致统领了交叉隐现的三条叙事线索,即:贾宝玉的悲剧婚恋线索;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命运线索和贾府由兴转衰。贾宝玉的悲剧婚恋从第一回一僧一道、空空道人的出场开始,写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后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直至最后一死一出走,悲剧结束,故事结束。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命运则由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开始,由梦境谶语写起,展现金陵十二钗及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命运,正应了那幅“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对联;贾府的兴衰也是贯穿整个小说的线索。作品一开始警幻仙子说宁荣二公之灵嘱咐她:“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基于这个谶语,作品先写贾府无比的繁华奢靡,至秦可卿死后到元妃省亲到达顶峰。元妃省亲后,贾府开始内乱,最终一个百年望族就这样走向了解体。这一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也印证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谶语。正是三条线索互相交织,相互辉映,因而小说叙事条理,步步突进,形成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阅读训练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的;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指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1.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2.薛宝钗和林黛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