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凡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第三十五则)
本文所讲故事发生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冬十一月淝水战役胜利之际。当时,谢玄诸军大破敌军的书信火急送达宰辅谢安手上。在淝水战役之前,前秦与东晋政权对垒,史称“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淝)。京师震恐”;而东晋除了荆襄上游的西线军队被动防御外,倾其全力,“遣诸军距(拒)之,凡八万”。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东晋朝廷的恐慌混乱,亦在意料之中。所以,谢安领导下的淝水之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对于东晋朝廷来说,更是转危为安的关键之战。
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创造了这样辉煌的业绩,作为宰辅的谢安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欢欣鼓舞的样子,相反,在客人面前,照旧下围棋而意色自若,“举止,不异于常”。不过,一旦客人走了,《晋书》本传绘声绘影地说:“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史家因此对谢安讥评云:“其矫情镇物如此!”给予了否定评价。言外之意,谢安领导下所取得的淝水之战的胜利并非必然,而是如今日购买彩票获千百万的头等奖一样,是相当侥幸的偶然,在大庭广众之中,欢欣发狂才是应该的。
这一讥评写在正史本传中而广为流布,是不公平的。战争是极其复杂的事,其胜败牵涉敌我双方诸多条件的变化。打仗本身具有一定冒险性,二雄相争,很难说谁有百分之百必胜的把握,但是,只要有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胜算,聪明的军事家就会果断地“冒险”。
对于淝水之战,谢安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但是,在充分分析了敌我动态及诸多条件以后,其内心明显具有了战胜的把握,因而能够从容不迫地去安排部署。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并非偶然。
心理战的胜利
大敌当前,敌我兵力悬殊,而前秦早就运用了心理战术,一方面鼓舞自己的士气,一方面瓦解东晋朝廷的信心。符坚宣称自己“有众百万,资仗如山……以累捷之威,击垂亡之寇,何不克之有乎”。并再三说明自己并非好战,而是“思混一六合,以济苍生”,制造舆论,堂而皇之。
在這种心理攻势下,如果东晋君臣心理堤防自行溃破,惊惶失措,则前秦可能收取《孙子兵法》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效果。面对这一严重的心理前哨战,谢安作为具体执政的宰辅,如果也和大家一样慌乱,则是未战而已败之兆毕露。百万敌军威逼,将战未战之时,史称“京师震恐”,连主将谢玄都很紧张,入内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作为战争一方的统帅,谢安“夷然无惧色”、照样围棋赌别墅的惊人镇定,作用很大:一方面稳住了我方阵脚,团结内外,坚决抗敌;一方面击破前秦符坚的心理战线,引起敌方君臣将相的不和与内讧。试想,谢安虽然也有点紧张,但作为主帅,如果在谢玄诸人面前显得内心慌乱,谢玄等将领不是更加紧张慌乱吗?一个将领若内怀怯惧,外露慌乱,又将如何率军攻敌破阵夺取胜利呢?
因此,面对百万敌军,谢安“故作镇定”,确实显示出他宽阔的宰相胸怀,而实际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战略效果。
大战之前,指挥若定
当时,朝廷倚为柱石的有二人:一是荆州刺史桓冲,一是内相谢安,二人同心,将相和睦。
不过,桓冲在淝水之战前,因为过高估计敌人,心理过分紧张,匆忙从西线部队调遣三千精锐赴援京都。谢安则认为三千人不足为损益,而欲外示闲暇,他听说援军要来,制止道:“朝廷处分已定,兵革无阙,西藩宜以为防。”
在这件事上,桓冲以为谢安“不闲将略”,并对他示人闲暇的镇静方略持批评态度:“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桓冲尚且如此,可见当时东晋朝廷人心是何等的浮动慌乱!如果谢安不是故作镇静、示人闲暇,又将如何收拾战局呢?
即使从军事角度看,谢安辞谢桓冲西线三千精锐也是正确的。西线荆襄重镇同样备受强敌压迫,桓冲多有败绩。而且,两军一旦在淝水进行主力决战,面对敌人百万铁骑,如果别无良策,区区三千又何足道哉!而桓冲若加强了西部防线,则可牵制敌人部分兵力,以减轻东线主力的压力。于此可见,谢安的这一处置,无论是从心理战线,还是从具体战略攻防上,均可说是一举两得的全面规划。
深谋远虑,布置得当
如战前谢安推荐谢玄任兖州刺史,训练了一支军纪严明、布阵整齐的精锐北府兵,就是准备迎敌的一着好棋。玄为安侄,作为宰辅,谢安举贤不避亲,是公忠朝廷、为国负责的一个积极措施。时人或不以为然。但是,谢安政敌中书郎郗超却闻而叹美道:“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事实证明,谢玄具有军事天才,堪为前锋都督之任。发现天才,正确使用,为未来的胜利创造条件,说来容易,真正实行却很难很难。因为宰相之职,必须照顾各种关系,往往因瞻前顾后而处理失当。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当时前秦大军号称百万,但不过是符坚以武力削平北方各民族的反抗而一时建立起来的武装,其内部的各族部队既不团结,也很难协调一致,再加上民族仇恨,许多部队都伺机反目。平阳公符融曾在战前忠谏符坚曰:“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诸畿甸……今倾国而去,如有风尘之变者,其如宗庙何?……鲜卑、羌、羯,攒聚如林,此皆国贼也,我之仇也。”这些实情,降官细作早已报知谢安。百万大军,其内部许多力量彼此提防,相互抵耗。一旦了解内情,就知这是泥足巨人,并不可怕。
另外,前秦部队中有许多汉官汉兵,他们思念东晋故国,暗中通消息,定计划,从内部杀出,是更为厉害的一招。如降官朱序,在前秦任尚书,受命南下劝降谢石、谢玄等,但朱序却私下为东晋出谋划策。谢玄等采用了朱序的计策,一战而胜;而朱序也在秦军移阵后退之时,大呼“秦兵败矣”,从心理上摧毁了秦军的防线,造成秦军的大溃败。
作为东晋军队的主帅和朝廷丞相,类似情况,谢安了若指掌,可称得上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因此,胜负结局早在其意料之中。他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刻,能够示人闲暇,这份镇静并非全是矫情镇物,而是工作的需要和自信的表现。至于胜利之后,过门槛折断屐齿,是欢喜已极之内在心理的自然流露,这说明作为统帅和丞相的谢安,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
闲暇镇静和屐齿折断,表面看来是相反之事,却实为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合而观之,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