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北京顺义站学习之旅

2016-05-30 18:34胡务娟
师道 2016年3期
关键词:讲座课文语文

胡务娟

十月的北京,到处流动着烂漫的色彩。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梧桐,还有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柿子香,一如我此刻的心情。第一次踏上北京,来到六环以外的顺义,是为了赶一趟“真语文”的精神盛宴。在短短四天的学习、观摩和培训中,我以一位朝圣者的姿态,走近“真语文”,聆听“真语文”,感受“真语文”带给我的思想启迪和心灵洗礼。

一、真讲:回归本体教学的专家讲座

在专家讲座环节,吴忠豪这位“真语文”研究专家围绕“从课程设计角度看真语文”的专题进行了近两小时的精彩讲座。“真语文”“用语文方法教语文”“用教材(课文)教语文”“把握住语文的本体与非本体”……讲座中出现的一个个新名词,体现了吴教授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的课堂改革注入了清正之风。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小学语文应该怎么教?……在吴教授的讲座中,这些迷惑、困顿我们一线老师的重重疑团终于拨开了雾霾,逐渐明朗起来,让我们在课改中找准了前行的方向,明确了语文教师的使命。原来,语文教学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吴教授还强调: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使学生善于读书、乐于读书、多读书。说到底,如果一位老师能让学生很会读书,读了很多书,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高吗?我觉得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本分。

除了吴忠豪教授的专题讲座,贾志敏老师的课后小讲座也让我们醍醐灌顶,获益良多。贾老师一上来就指出:语文课不需要精彩。精彩就是演戏,就是表演,语文课就是实实在在,就是“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这八个字。乍一听,觉得贾老师的话有些偏激,有些不可思议: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吗?可是,回顾一下课改十多年来各种展示课、比赛课、观摩课中那些“声、光、电”交织的多媒体课堂,以及个别名师课堂中那些游离于课堂、游离于学生的精彩桥段,还有普通一线老师对这些所谓的教学精彩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争相效仿的假语文、伪课堂的现象,又觉得贾老师的话很在理,给我们这些在课改路上追赶狂奔的年轻老师当头棒喝。贾志敏老师还指出:用好教材,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熟悉教材是备好课的第一步,他建议老师们要把每一篇课文都读得滚瓜烂熟,弄得明明白白,背下来最好。是啊,如果连课文都不熟悉就想着如何去钻研教法,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的。反思一下当下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又有几个在公开课、展示课上能把课文读通读熟读透,做到倒背如流,了然于心呢?扪心自问,我没有做到;但从这一刻开始,我会努力做到。

二、真教:扎实、灵动的名师课堂

讲座,让我们醍醐灌顶;观课,让我们如沐春风。这次,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李白坚这些名师的本色课堂。贾志敏老师身患绝症,却仍拖着孱弱之躯,拿起粉笔给孩子们上课。李白坚老师毫无大学教授的身份架子,仿若一个可爱的老顽童,引领孩子们在《珍珠鸟》的文字间快乐畅游,扎实表达……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语文情怀,无不令人折服膜拜。他们的课堂朴实而又厚实,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使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课堂上亮点频现。

让我有点相见恨晚的是李白坚教授的《珍珠鸟》,他的“生活语文”理念让我眼前一亮,为之惊叹。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课:学生可以随意在课室飞来飞去,可以如此自由自在、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纵观李教授的《珍珠鸟》一课,通过“听读猜词”“动态阅读”“改写课文”“自主出题”四个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推进听说读写的训练,带领孩子们尽情享受语文的乐趣。在“听读猜词”环节,李教授跟孩子们说:“同学们不要预习,听我读课文的时候,有些比较重要的字词,我不读出来,但会拍桌子,这时候你们就举手,说出该填什么字,拍一下填一个字,拍两下填两个字。”就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联系上下文,根据文意想到很多近义词,这不仅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也激发他们去思考。再如,在“动态阅读”环节,李老师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体验中品词悟情,感受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理解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环节简简单单却又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师: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 (拍一下桌子)出小脑袋瞅瞅我。

生1:冒。

生2:探。

生3:伸。

师:非常好,想到了三个近义词。现在我分别把“冒”“探”“伸”放入原文读出来,你们依次做做看,感受一下哪个字更合适,课桌就是温暖的巢,你们躲到里面去,我一读你们就出来。(学生依次做“冒”“探”“伸”的动作)

师:仔细想想做这三个动作的区别,他们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冒”的速度比较快,“探”是向前伸头的动作,“伸”字比较平和。

师:联系前文“渐渐地”三个字,用哪个更准确?

生:伸。

师:非常准确。

在课堂上,师生是如此的默契、和谐、融洽,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不知情者,还真以为彩排预演过。我想:这就是理想的语文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立足于语文之根,用最简单而又最扎实的方法,不刻意、不雕琢地渗透“字词句段,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学得积极,学得投入,学得有滋有味。可反观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老师们除了“灌”还是“灌”,除了“牵”还是“牵”,孩子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要么聆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课文分析,要么配合老师一厢情愿的连番提问,要么迎合老师低效高耗的小组学习……试问这样的语文课上,孩子的思维何以得到释放?主体地位何以体现?语文素养又从何培养呢?

三、真评:针针见血的互动评课

语文出版社社长、“真语文”倡导者王旭明多次指出: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评课也不例外,要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基准。本次观摩学习活动,王社长的课后测评是本次观课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真语文倡导的“真教、真学、真评”的理念。与会语文专家一针见血的点评,现场听课老师畅所欲言的议课也让我备受感动。特别是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中,王旭明社长的真评,评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在点评《乡愁》一文的“愁”字,他先从字的构造了解表面意思:秋天让人思绪万千,从心里愁出来呀!然后从诗人写作的背景切入,余光中身处台湾,无法回大陆探望老母亲,与家人团聚。只见王社长在“愁”周围画了一个圈、两个圈、三个圈……这乡愁重重叠叠,严严实实,一圈又一圈——化不开、解不开,让人无比揪心,无比痛苦。王社长还配乐深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我当即被深深地感染了,泪水竟无法抑制。这种课后测评、真评的做法很有效,可以直接、及时检测我们的教学是否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扎实、有效,也有利于授课老师更准确地反思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后来,我们在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也尝试采取了课后测评的做法,这不但考验测评者的教研水平,能进行测评说明对教材的解读有一定的深度,让更多一线教师明白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对授课者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真学:欲罢不能的观课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是边观边学,且听且思,积极参与到现场的互动交流中来。而从前的我,每每参加这样的观摩学习活动都习惯做一个听众,总觉得自己水平有限,底气不足,不敢发表个人见解。可来到“真语文”现场,我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我懂得了倾听,学会了思辨,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微信互动中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在听贾志敏老师讲《我的发现》一课时,我被贾老师那种善于躬身倾听,精于点拨引导的教学魅力所吸引,便深有感触地发了一条“能听懂学生的表达是我们老师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去表达是我们老师的功力”。由于积极参与微信互动,我还获得了大会赠送的精美小礼品。虽然礼品不贵重,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我学会了反思,尤其现在我任教一年级,一切都从零开始,我很欣赏贾志敏、李白坚老师简单平实的课堂教学,如日常聊天般随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和教育。

薛法根老师说:“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事,一切都需要用心体悟。”这次北京顺义的“真语文”学习之旅,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短短四天的头脑风暴,需要长时间的咀嚼反刍。以后,真要好好修炼内功,我也愿意追随“真语文”的足迹,一直前行。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讲座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