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兴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春节期间,正是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的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好时机。然而,教育应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创新地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用孩子们能够接受并乐意做的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要共同行动,利用现在学生们普遍爱玩手机的习惯,把“低头族”和“作业帮”动员起来,用手机生动地记录春节中的点点滴滴,真正做到“我的春节我做主”。只有孩子“走出去”,才会更好地融进春节的传统文化氛围当中。
首先,从准备过年的活动开始,让孩子们参与置办年货的过程,如,去市场买烟花爆竹,走进春联集市,读对联、选对联,欣赏书法文化,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编写对联就更有意义。买好食材,在过年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包饺子等活,家长可以帮助用手机纪录,一家人快快快乐乐地围坐在一起,不再是以往那种父母在厨房的油烟里忙前忙后,孩子在安静的书房里我行我素,而是,你擀着皮儿,我包着饺子!从中让孩子体验和家团圆的氛围和意义。
其次,可以用手机镜头纪录走亲访友活动,亲友圈不仅能丰富独生子女们的精神世界,而且“孝道、尊老爱幼、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能“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孩子的心田,让镜头记录下这一个个温馨的瞬间,给孩子留下一个值得回味的童年记忆。另外,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白天看看社火,晚上猜猜灯谜,难得的亲子时光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又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有道是:“身教胜于言传。”
最后,当我们用手机记录下这些温馨的场景后,教师或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们,让这些美好的瞬间变成永恒,精选一些照片、编写一段文字,制作成“我的春节纪录片”,把这些美好记忆保存下来,或发送到朋友圈中,暖暖的亲情、稳稳的幸福、厚重的传统静静地在亲朋好友间流淌,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传统文化就会在悄无声息间传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