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观

2016-05-30 04:58:11李堃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育

李堃燕

摘要:回望教育公平观念在我国的一个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早就提出“有教无类”的这种朴素教育公平观的思想。18世纪末左右,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已经就教育公平的思想转化为立法措施进行了努力,并在法律上确定了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本文主要分析教育公平问题突出的原因,比如人口的发展水平、经济水平发展、地域文化差异等,以及分析教育公平观的价值、特征,引导人们更客观理性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观;客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93-02

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一、教育公平问题突显的原因

在当代社会,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显现,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从社会生活角度考虑,教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着他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失去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其次,从个人角度,从苏格拉底开始,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认识你自己”的口号的提出,把哲学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到了对人的自身的研究。人的主体性作用越发的突出,人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性的动物,他认为人类应该不断地追求智慧,追求真理,而教育之过程正是这个追求过程,人的地位的提高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教育之地位。

二、教育公平观的提出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第一卷苏格拉底就提出了“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而“正义”问题也是整本书的主线。格劳孔在谈正义的起源的时候,谈到“正义的本质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这其中隐含着“正义”即利益的公平分配。那么“教育的正义”就是教育利益的平等分配。如何做到教育利益的平等分配?这种平等分配对于人意味着什么?由于自然环境、天然禀赋等的不同,个体差异的出现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而差异的出现就意味着矛盾冲突,而“正义”的出现就是为了调和这种冲突,使得人类社会达到一种内部和谐。教育公平观的出现源于教育利益的分配不均。我们在试图寻找一种“教育的正义”。我们似乎是在追随“理性”寻找“理性”,这是人类理性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从理性无条件接受本能支配的时代,到人们认识到真理的价值,对真理有了最高的爱好,逐步走向善的状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教育的发展训练人类理性,而人类理性的成熟促使人类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公平观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教育之所以得到全社会尊重,并非完全凭借其对人的知识的培养,而是因为其在负载人对理性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教育的公平”实则是一种“力量”的表现,从侧面展现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也展现人类精神的无限追求。

教育公平观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理性从动物的兽性状态的觉醒,标志着人类逐渐走出动物般的自然状态,而关注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正在摆脱自然状态的“自然存在”。这种从“自然”到“自我”的转变,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反思,是对自己行为的某种节制。人类对自我行为的节制,是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调节,为的是使整个社会趋于某种程度的公平。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是远古社会“公平观”的起源,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后果。远古社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小动物们的生存艰辛,僧多粥少,多数动物会为了少数资源而展开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生存竞争。亿万年来,环境是变化的,适应环境、在环境中占有优势的物种在历史进程中更容易生存下来,而相对较不适应于环境的物种则被自然选择淘汰。强者生存,弱者自然淘汰,这就是远古社会的公平。而进入现代社会,人类跨入文明的“门槛”,“公平观”进化到一种更文明的方式,我们会采取适当的方式,来限制强者对弱者的巧取豪夺,为弱者争取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使得人类社会内部趋于一个整体的和谐。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贫富差异,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使得社会能够稳定地向前发展。

三、“教育公平观”本身的价值

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就在于人的生命本身,表现了以人的利益为基础的“正义”。在《理想国》开篇第一卷,提出了当下比较流行的四种正义观:(一)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二)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三)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四)不正义比正义有利,即正义的人总是吃亏,不正义的人总是得利。最后都被苏格拉底运用反诘法加于驳斥,迫使提出观点者走到了论点的相反面。这四种观点都是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思索正义之“利”,而忽视了“正义”本身。正义之为正义在于其动机而非效用,它本应具有的动机,是超越了效用的普遍善良意志。康德说过,善的意志之为善,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教育公平观其价值不仅仅是在其能带来的结果,而在于这个追寻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类精神价值。

四、“教育公平观”的特征

1.教育公平观的非绝对性。教育公平观他自身价值的一个体现,包括其应然价值和实然价值,并不在于在实践中确实能够达到的结果或成就,而在于其自身之“美”。我们在对教育公平追求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人类自主性的一个体现,是自我要求进步的一个过程,是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远的追求。而这一追求,恰恰是我们当下教育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教育功利化追求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而忽视了对人的整全,对精神丰富的追求。所以说,教育公平观,这个公平是相对的,非绝对的。苏格拉底在探寻城邦的起源之初,“人活着有多方面的需求,需要粮食、衣服、住房”等等,唯独在这个“猪的城邦”没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每个人只是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一个人的一生集中精力专职一行。这也是我们当下教育的两种明显的潮流,一种是追求某一方面的特长的发展,另一种则是追求人的整体性发展,希望造就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当城邦扩大到一定的规模,护卫者出现之后,我们说护卫者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训练就是早期的教育。而教育公平观之初,也就是其起源,就体现在给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教育,这是那个时代的平等。这也说明了教育公平的相对性,这种公平是受条件制约的,随一定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不同的人对教育公平所能认识到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说不同事物之间其自身的存在就在于其差异性,这种差异本身并不涉及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2.教育公平观的情境性。对于任何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或教育事实,单把它提取出来,其本身并不存在公平与否的问题,只是当我们把其放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去,才会有一定的评判标准。所以说人们判断公平与否的依据并不是实时使用一个判断的标准。追溯到孔子时代,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正是教育公平原则的直接体现。孔子认为,只要你想学习,任何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的机会并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地位、财富等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也是关于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强调了教育公平观的情境性。因此,所谓教育公平的情境性是指在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判断评价时,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认定其是否公正公平合理,而是考虑具体的情境,来分析具体的问题。

3.教育公平观的发展性。公平本身是描述一个过程状态的概念,会因时间、空间、主体的不同而改变。教育公平观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由于教育公平属于人们精神层次上的需要,超越了单纯的肉体享受,所以无论人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一个如何的高度,对于教育公平这种精神上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乔萨托利说过:“平等是我们所有理想中最不知足的一个理想。其他种种努力都有可能达到一个饱和点,但是追求平等的历程几乎没有终点,这是因为,在某个方面实现的平等会在其他方面产生不平等。因此,如果说存在着一个使人踏上无尽历程的理想,那就是平等。”

我们不妨循着苏格拉底寻找“正义”的脚步去寻找“教育的正义”,教育的平等。苏格拉底在批驳了四种错误的正义观后,提出了自己关于正义的主张。他从城邦的起源说起,谈及国家的正义乃是每个人依自己的天赋原则做适合自己的事。个人的正义乃是心灵的三个部分,理性、欲望、激情在心灵里各起各的作用,领导的领导着,被领导的被领导着。无论国家的正义还是个人的正义,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一种内部的和谐。我们知道,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达到和谐之后的国家和个人,其发展的内部推动力是否就被消除?这是否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如果教育的正义是教育系统内部各个部分各司其职,达到一种内部和谐。那么“不正义”就是一种矛盾冲突,合理范围内的矛盾冲突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超出一定的限制,就会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因素。那么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这个“度”在哪儿。

对于教育公平的追求,将会是我们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这不仅仅是追求教育意义上的公平。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社会地位、生命价值等等。所以对于教育意义上的公平的追求,实则追求的是一种更全方位、全面意义上的追求。除却物质之外的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追求,是我们每个人对于生命价值的向往。但是绝对的公平又是不存在的,无论社会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达到一种绝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但是这种追求本身,将是推动我们社会前进发展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3.

[2]柏拉图.理想国[M].译林出版社,2012:374.

[3]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380.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车内教育
英语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教育心得
赢未来(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大建设(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8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