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中国梦的提出奏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全国人民正在凝心聚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昂首迈进。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人才是实现中国梦最可依靠的力量,在逐梦的征程上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而高校既是人才的聚集地,同时也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调动一切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校只有实行党管人才,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制定出符合高等学校人才成长、流动、增值等规律的人才政策措施,才能形成努力消除制约人才成长、聚集的体制和制度性因素,从而形成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的社会氛围和人才生长机制。
1.只有坚持党管人才,才能保证高校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的方向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高校管理人才方面,首先自己要有思想的坚守,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当前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各类人才培养成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的人才“不仅具备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需要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价值观,只有坚持党管人才,才能始终保持人才的政治方向。“党管人才的政治意义就在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科学领导人才发展,始终用党的先进性确保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始终用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始终用党的方针政策激励和保障广大人才的创造活力。”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
2.只有坚持党管人才,才能使高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所需的人才。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阶段,在我国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中,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既有来自国内高校的,也有来自国外高校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高等教育发展人数供给不可能大规模提升的前提下,各高校都在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这个发展的基本问题,以期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样,人才竞争在高校竞争中也起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各高校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苦练内功,提升内涵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而这一切必须有人才为保障。高校如果没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是不可能的。只有保持优势、形成特色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而这一切都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高校在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党管人才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人才的成长,从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制约因素。
1.高校在坚持党管人才管理中存在重引进、轻管理的倾向。目前不少高校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中,存在着重人才引进而轻视管理的倾向。许多高校不是通过提升内涵建设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是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所谓人才的“高端”,为此,不顾人力、物力、财力状况,通过砸钱的方式,承诺用房子和资金,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吸引人才的目的往往只是用来作为装饰门面的,是为争取申请国家资助资金、科研项目,申请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增加自己的筹码。这些本无可厚非,高端人才是高校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必要条件,然而不少高校的做法,以为引进了人才就“OK”了,至于他们能否发挥作用,发挥多大作用,怎么管理,则不太重视或者重视不够。殊不知,“引进”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如何发挥引进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如何将他们个人的事业与高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他们有足够的适合个人发展的空间,这才是关键,这就要靠管理。如果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那就会影响他们梦想的实现。
2.高校在人才管理的目标上存在同质化的倾向。不少高校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没有完全彰显自己的特色,却盲目模仿其他学校,放弃了特色,以致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日常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日趋同质。不少高校甚至脱离了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高大上”,不顾自己学校的类型、层次,普遍把追求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作为目标。在办学层次上,专科的想升本科,本科的想上硕士点,有硕士点的想上博士点,有博士点的想多上博士后流动站;在办学规模上,规模越大越好、专业越多越好。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造成了各高校在人才管理上存在引进和培养目标的同质化问题,具体表现在招聘和引进人才时无论院校、专业一律要求都是“985”“211”高校毕业,博士、博士后、教授、院士等,出现了不少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同质化的培养目标培养了同质化的人,过多人才的同质化,势必引起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人才得不到满足,从而制约中国梦的实现。
3.高校在人才管理方面制定的措施多,但执行的力度和协调性不够。各高校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工作机制等制定了关于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等措施。措施不可谓不多,方案不可谓不详,但普遍存在着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的问题,使党管人才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变成流于形式。
同时,虽然党管人才中党管的是“人”,但是党委不管“财权”,在经济手段上受制于行政,因此,“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第一要素。另外目前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的只是原则性规定多,操作层面的内容较少,而高校关于人才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则更少,一些影响高校人才发展的因素迫切需要用法律形式加以规范。除此之外,不少高校存在着行政主导的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党政机关的运作模式,不少党管人才的执行者有很强的“官本位”意识,他们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条块分割,缺乏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沟通。
1.党管人才就要管高校人才发展软环境的营造,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首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学术环境。要尊重学术发展的规律,不唯论文、科研立项等学术GDP论英雄,要根据学校、学科的差异,建立一个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学术评价标准。人才既要有核心价值的坚守,又要有自己人格的独立、学术的自由;既要有对学术成果正向的评价,又要有对学术失败的宽容,只有这样人才才能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从容地耕耘,才能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指高校人才生长发展的相关的政策总和,高校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的竞争态势,制定出关于人才的鼓励、支持、保护、限制等倾向性的政策。政策在人才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政策要体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人才政策“既要考虑大多数、普遍性的要求,也要考虑重点领域、特殊部门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才能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同样,高校的治理也要靠良法。要健全法律法规,使高校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使人才本身有法律意识,不抄袭、不剽窃其他人才的成果,自觉抵制这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予以坚决的维护,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环境,他们才能一心一意地为学校谋发展,才能使他们免于无休止的争论中而牵扯自己的精力,限制他们能力的发挥。
2.党管人才就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使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虽然是针对院士说的,但是同样适用高校人才成长的规律。高校实施党管人才原则,党委要与时俱进,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个人的梦。在梦想的舞台上,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就要按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从宏观的角度统筹规划,对不同类别的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既要考虑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个体的特殊要求;高校人才既要考虑党政管理人才,也要考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既要考虑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一般层次人才的要求,使每个人在高校都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3.党管人才就要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实施党管人才原则,除了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外,还必须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只有机制健全完善了,才能保证人才在梦想的道路上自由的驰骋。
第一,建立党管人才的领导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实施领导的根本制度,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是学校的领导核心。高校要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在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给高校人才发展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委作为实施党管人才原则的第一责任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人才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建立党管人才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院系职能处室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第二,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必要的条件。激励机制不应只注重 “人”的外在属性诸如毕业院校、职称、学历等,而应更重“才”的方面,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书育人、科研状况以及对学校发展、专业建设等方面贡献的大小。激励机制既要有物质的奖励,也要有精神的奖励,既要有短期的激励也要有长效的激励,同时根据人才的类别,激励还要兼顾学校高层次人才与一般人才。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形成人尽其才的局面。
第三,建立相应的人才使用机制。党管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好如何合理使用好人才资源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提高人才使用的绩效,实现人才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建立什么样的人才使用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种机制要能够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选用人才时要做到选人才的标准是“不拘一格”,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在使用上要用其所长,也就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把人才放到最适合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王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