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楠
价值观是由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目标等具体内容构成的思想观念。信息是价值观的主要蕴含和传承载体,在信息网络化高歌猛进的今天,作为重要网络社交手段的微信,正日益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长驱直入人的价值世界。现在的基层领导干部,许多人也是微信的发烧友,微信对他们的价值观具体会产生如下一些重要影响。
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因素很多,除了社会存在、理论接受和学校教育等因素外,各种网络信息也是影响现代人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按照传统价值观生成理论,人的价值观通常在完成高等教育之前基本定格,形成包括人生和追求、婚姻和家庭、就业和工作、社交和爱好等在内的个人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基层领导干部来说,人生的价值观一般来说已经基本形成,大部分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但是,由于原来的学习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对正确价值观认识不深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有的价值观基础不够牢固。微信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如果领导干部接触的微信所蕴含的正能量较多,或者有些微信可以更新人的知识,加深领导干部对问题的理解,那么就会加固原来的信仰,坚定自身的追求,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反之则会弱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力。
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人的价值观也是一样,业已形成的价值观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甚至走向相反。一般来说,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是人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从而引发的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发生改变,再有就是新的系统性教育鞭辟入里,深刻触动了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发生价值观裂变,使人成为价值观“新人”。在网络化信息发展的今天,包括微信在内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使基层领导干部在网络信息面前发生价值观裂变成为可能,网络信息能够彻底改变人的价值观念,这绝不是杞人忧天或者耸人听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成为腐败分子,其中大部分原来都是好同志,也曾为党和人民付出了大量心血,只是由于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才发生从价值观扭曲到生活腐败的转变。加之现在西方一些居心叵测和对我国社会主义抱有敌意的人,就是看到了社交信息网络的这个功能,通过互联网和微博、微信向我国大力兜售他们的所谓普世价值,力图用一波接一波汹涌的价值观浪潮,冲击和破溃包括基层领导干部的原有价值体系大堤,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目前微信平台除了一对一的信息沟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交流信息的形式——朋友圈和微信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朋友圈,圈里圈外“息息相关”;每个人又参与若干“群”,像同学群、亲友群、师生群、同事群和业余爱好群等,群与群之间通过个人关系,也使信息相互交叉传播。由于个人之间、“圈子”内外、“群”之间的信息交流通畅便利,所传播微信的信息丰富多彩,图片、视频和艺术文字等方式不一而足,使人容易阅读和愿意阅读,远远超过人们对其他媒体的阅读量和点击率,因而由微信平台传播的信息,对基层领导干部价值观的影响绝不是微乎其微,而是日益呈现出“微言大义”的发展趋势。长此以往,对个人价值观就会产生迁移化再塑,即在个人原有价值体系中,受微信信息影响,价值观悄然地发生更加正面或愈加负面的变化。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所著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一书中就预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之后,信息将呈现“爆炸式”发展,届时人们在潮水般信息面前会无所适从和手足无措。时至今日,信息网络化发展印证了这种预言。以价值观为例,人们的价值观在日益膨胀、快速传播的信息面前,变得空前迷茫。比如,在微信平台上,今天一条信息是“喝牛奶壮大了一个民族”,明天又一条信息是“喝牛奶将毁灭人类”;这里是“转基因食品非常安全”,那里是“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如此各种科学与非科学、夸大与隐匿、事实与造谣等信息鱼龙混杂,使人难辨真伪。由于微信信息的相互矛盾,或者犬牙交错,加剧了基层领导干部对价值选择的不确定性和混乱程度。
信息对人的价值影响,首先需要愿意接受和入脑。而微信平台的信息,多数反映人们身边的具体生活,使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获取愈加演变成愉悦性视听消费,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界的理解,被诱导为对眼前活动本身的生活满足和游戏。它在形式上的便捷、海量、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等,容易触及人的心灵,通过直接改变人的生活感受方式,深刻地影响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态度和信仰追求,与人的观念产生自觉、深度的融合。必须指出,微信等微文化并不等于微影响,微信对于人的价值观影响具有“杠杆撬动”的效能,这本身符合人对生活实践积极审视与内在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时就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意不言而喻,贴近生活和“细、小、实”正是微信具有的特点之一。正是因为微信信息具有“贴心性”等感化作用,所以它所蕴含的价值观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在某些微信感动自己的时候,不仅是“点赞”,更要传播给辖区工作的对象,使更多人被感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们长期阅读微信信息,会形成一种非理性浏览方式,即有如过眼云烟,可以不必深入思考和认真辨识,形成“泛读”习惯。实际上,不管是“泛读”抑或“精读”,人们在微信信息浏览过程中都能使其内含的价值观“沉淀下来”。可以说,微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平衡格局,把越来越多的人带进一个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生态,这就有可能使个人价值观受大众文化影响居多,从而加大人们社会生活的“俗化”比重。微信让人分享生活,分享对自然、社会、思维认识成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人际关系。现在,在各种场合都能看到人们沉浸于微信之中,一些人钟爱微信、亲近微信胜过其他,“低头族”和熟人在一起各自玩微信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实质是人际关系生态的调整和变化。另外,由于日常生活可以被微信简化为瞬间性、规模化和具有直接消费功能的信息生产与传播,那么从美学的角度看,碎片化、即时化和草根化的生活微化实践,使人们以往普遍对生活审美的深度性和恒久性追求,逐渐被日常感受的平面性及低密度的价值满足所置换。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忙,没有更多时间集中精力阅读书籍,如果利用微信的便利性增加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阅读,就有助于弥补阅读不够的缺陷,整体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可见,微信所蕴含和传承的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微信与价值观的这种密切联系,发挥微信对基层领导干部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努力减少其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