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蓝生
“语言生活”这个概念虽然早就出现,但是它的内涵却一直比较模糊。早在1981年,吕叔湘先生为《语言研究》创刊号题词,就已经涉及语言生活的内容:“语言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也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研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997年,眸子(李宇明)为“语言生活”下了定义:运用和应用语言文字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可以概括为语言生活(《语言生活与精神文明》,《语文建设》第1期)。其后这个定义得到一些社会语言学家的认可和沿用。根据这个定义,人类的一切社会生活无不跟语言生活相融、相连、相关;更进一步说,社会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语言生活,语言生活是社会生活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言生活”这个学术术语的定义不长,然而其内涵却极为丰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国家、社会对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和语言文字应用方式手段的现代化,它所包括的内容将会越来越丰富、越广阔。我们可喜地看到,最近十年来在政府指导引领下,社会语言学界密切关注我国现实的语言生活,在语言生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方面勇于进取,进行了有顶层设计的持续不断的跟踪调查,发表了一批有事实、有数据、有分析又有对策建议的丰硕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年始)这部书中。十年来,该语言国情绿皮书的面世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关注,成为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力推手,也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门类的健康发展,理论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方法,意义重大。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对语言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的认识,需要从理论上深刻阐述国家语言政策、语言能力与国家安全、国家软实力的密切关系,同时在学术上也要厘清语言生活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在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的位置,厘清相关的术语、概念的准确内涵,这些都是学术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要求。另一方面,许多语言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应该怎样看待、怎样解决,背后也都包含着各种理论问题,需要加强理论支撑,不仅是语言学方面的理论,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理论的综合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同样是认识和解决语言生活各种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武器,学会运用它来认识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我们这个充满改革生机的时代,在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世界隔绝的开放的时代,语言生活无比精彩,也无比复杂多样。无论我们如何睁大眼睛,都有些应接不暇。试想,这些年来,语言生活热点不断,甚至还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语言事件,如简繁之争、字母词、英语热、方言保护、地方命名更名、濒危语言、网络语言、汉字书写危机等。当今中国,有多少语言生活的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啊!例如保护和开发语言资源的问题,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网络世界语言生活问题,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双言双语生活及其政策问题,国家外语能力提升问题,提高全社会语言意识问题,等等,这些语言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实践问题对于语言研究者和工作者来说,都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因为直面现实的语言生活,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因为直面现实的语言生活,也更能激发出创新思维和智慧火花。让我们一起探寻语言文字规范与发展规律,为营造美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多做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