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艳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任何理科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如物理、化学的有关公式的计算,微积分的数值计算,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生有益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有效性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计算教学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老师总是在感叹计算太难教了,计算的正确率太低了,学生的计算水平愈来愈差了。其实,只要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多动脑、多思考、多想办法,学生的计算水平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增强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的应用
为了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在四年级教学了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多数孩子对于简便运算的题,都能掌握了。如计算 430 ×25 ×4,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出 430 ×(25 ×4)。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恕不知孩子是不会将这些运算定律,计算技巧加以应用的。例如,到了五年级下学期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当孩子们用短除法得出 16 和 20 的最小公倍数为 2 ×2 ×4× 5 时,眼看就要成功了,许多孩子却在计算着几个数的积时出现了错误。又如,4 ×4 ×5,很多孩子算成 90,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除了计算不过关,更重要的是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学以致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联系,知识无法得到迁移和应用。实际上,这两个连乘用乘法结合律再简单不过了。孩子们只要是题里说要简便计算的都会简便计算,但在其他的时候就不会想到,更不会用到简便方法。
三、加强口算训练,使之常规化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混合运用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可见,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口算能力的实际意义之深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每节课花 3~5 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
四、教学中明确算法,重视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学生明确了算理,掌握了法则的基础上适当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算理,在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法则的情况下,不宜做错例分析,以免混淆。
五、培养思维能力,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提倡独立思考。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維潜能作基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要给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的机会。要舍得放手,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坍台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
2.注重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大多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鼓励算法多样化能让我们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一,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要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怎样,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第二,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