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的主体人的界定

2016-05-30 07:53刘恺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主体

刘恺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全球化问题都有着深入的研究。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在研究全球化对于人多维度的影响之前首先应该对作为全球化主体的人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力图对作为全球化主体的人进行哲学意义上的界定。

【关键词】: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主体

全球问题是人类社会在 20世纪,尤其是在二战后出现的问题 。它不是单纯地存在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具有全球性。[1]自20世纪末开始全球化的趋势越发的明显。这种趋势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都离不开人的推动,同样全球化对人的发展也产生着双重的性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全球化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全球化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问题,正视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生活实践的意义和影响 , 也许是我们从哲学层面思考和解读全球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人”

依照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观点,根据人的实践活动的范围与层次可以将人这一概念分为三个范畴即“人类”“群体”以及“个人”。

首先馬克思把“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前提[3]。马克思这里所强调的个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现实的个人”。人是以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的形式而存在,这种个体的存在方式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每一个个人都是其主体性的客观载体,都能够自由自觉的活动。

其次人还是类存在物,与其他存在物有本质的不同。人不是按照抽象同一类系归纳出来的物,而是在社会群体中通过改造自然与人类自身而逐渐形成的类。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个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同的类本质。人的存在不仅是个人个体的存在,同样也是以人类的形式而存在的。“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一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一这只是同一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一人把自己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4]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个人人必须实现其类特性才能真正称之为人。

再次马克思强调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群体,群体是出于个人与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集合。在个人与人类之间群体即是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又是人类范畴下每一个人的集合。群体将个人与人类连接在了一起,个人与人类之间的纽带。人在最初摆脱自然的过程中首先结成了群体,群体将个人力量扩大化,推动着人的发展。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人是类、群体、个体的辩证统一。

二、全球化视域下的主体“人”

全球化是一个多集合的概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维度。而人同样是一个多集合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依据人的实践范围将人分为了“人类”“群体”与“个人”。全球化视域下的人不仅由人这一概念所决定,同时还由全球化对人的发展所决定。全球化时代的人与人在自然依赖阶段所呈现出的同质化不同,在马克思所讲的人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的物质需要还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人的实践都是以满足物质需要为基础,因此人呈现的更多的是类特性。马克思指出“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只有到了十八世纪,才‘市民社会中,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只是表现为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5]真正具有独特性的个人在远古时代是不可能存在的,人所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自然属性。全球化时代处在人的发展的第二阶段,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使人呈现出“独立性”的一面。尽管这种独立性是以物的依赖为前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人更为重视的是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在追求群体利益的同时,每个人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人们渴望成为“具有自主个性的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6]因此全球化视域下的现实的人,应该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基础,通过对现实反观,明确全球化视域下的主体应以个体为出发点,在关注人的发展的同时,着重关注每一个个人的发展。

人的这一含义主要体现在人是精神和肉体合一的存在物。人的肉体决定了人外在的行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而精神则是人的主观世界。人的主观世界既决定着人的思想层面,又为人的行为提供了主观能动性。没有主观世界的人,与动物在物质存在层面上还没有区别。人也正是依靠着物质存在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连为一体,从而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的同时人也丰富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共同构成了每一个个人。

注释:

[1]杨鲜兰. 全球问题与人的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2006( 6 ).

[2]邹广文.全球化进程中的哲学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3 (6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9.

[6]丰子义.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天津行政学院院报,2004(4).

参考文献:

[1]杨鲜兰. 全球问题与人的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2006( 6 ).

[2]邹广文.全球化进程中的哲学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3 (6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9.

[6]丰子义.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天津行政学院院报,2004(4).

猜你喜欢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主体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全球化陷阱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