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伊宁
在过去三四十年间,摄影在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从一门技术院校中的业余教育项目转变为博士研究的科目;经过百年的演进,摄影已经成为人们交换各种兴趣和学科信息的平台:无论是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还是文化研究的学者,甚至哲学家,都纷纷将兴趣转向摄影,为它带来了更广义的解读;与此同时,那些活跃在艺术现场的摄影师也在不断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以实践来定义摄影的内涵,不断创造新的图像形式。
作为一篇针对英国高等摄影教育现状的导览,本文将首先针对千禧年之后,英国高校体系中摄影课程的开设情况、授课方式和教学特点进行概括,同时结合英国独特的社会和文化语境来思考摄影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接着,笔者将根据自己在伦敦传媒学院留学的经历,从近距离的角度去观看这门在欧洲大陆颇受赞誉的新闻和纪实课程是如何帮助摄影师走上职业发展道路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该课程仅为读者了解某一领域的摄影教学提供参考,却可以从中引申出英国高等摄影教育体系中的值得借鉴之处。
英国高等摄影教育的现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大学中开设摄影课程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伦敦的理工学院中开始出现了以技术为雏型的摄影课程,其中皇家理工学院(现威斯敏斯特大学)以及伦敦大学的档案中都有对早期摄影课程的记载。在离我们渐行渐远的20世纪,围绕着技术、商业应用和艺术创作所展开的英国摄影
教育通过与社会、经济和文化语境发生持续的对话,从而为现当代高等摄影教育奠定了基础。
在摄影术发明177年后的今天,英国有超过70多所高校,其中包括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科学院等都根据各自特点开设了不同层次的摄影课程。这些课程或遵循传统,或开拓创新,但无一例外地重视摄影所独具的媒介特性,从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展现出自身的特色。
21世纪,伴随着摄影文化与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不断加深,以及摄影、印刷、传播的数码化的普及,摄影表现的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这些扩展直接体现在英国高校摄影课程设置的多元性、专业性和跨学科性上。除了开设传统的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商业和时尚摄影的课程之外,英国高校中还有包括摄影史、摄影研究、摄影策展、摄影与海洋、摄影与都市文化、摄影书制作等硕士专业课程。于此同时,全球摄影产业的扩张和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对摄影艺术家、史论学者、批评家、策展人,还是杂志编辑、出版人来说,他们所面对的摄影都和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更加精英化的摄影教育则为不断前行中的摄影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了弥补传统摄影教育中的一些空缺,一系列全新的摄影课程在英国高校中诞生了。
例如,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所开设的“摄影:当代与历史硕士学位课程”(MA Photography: Contemporary & Historical )正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的摄影策展人、画廊主和拍卖专家所设立的。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研究摄影史、摄影在文化中的地位与批判性理论,以及摄影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社会、杂志、画廊、博物馆、商人、收藏者和市场从摄影出现之初到现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随着城市理论的兴起以及城市文化与空间表现方式的发展,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所开设了摄影与城市文化硕士学位课程,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通过参加一些提供实践机会的研究,了解文化及社会理论中的焦点问题。此外,法尔茅斯大学摄影学院(Falmouth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所开设的“海洋与自然历史摄影”[BA(Hons)Marine & Natural History Photography]学士学位课程为学生提供一流的自然历史摄影和保护知识,旨在培养专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和研究者。
在摄影的教学往更广阔方向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有关摄影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性探索也愈加地深入。英国高校摄影课程按照学历授予从低到高的等级,划分为本科预科课程、本科学位课程、硕士预科课程、硕士学位课程以及博士课程。自上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设立摄影博士学位课程的教学以来,越来越多的综合大学和艺术院校中开始授予摄影博士的学位,一来是培养更多具有坚实学术背景,且具有高度批判性的摄影实践者和学者,二来也是为了应对英国日益官僚化的教育和研究体系。英国摄影博士学位课程总体分为研究型摄影博士(PhD by Research)及实践性硕士(Practical based PhD)两个方向,前者以研究为主,而后者则是以实践为主,同时进行研究的课程。有些高校还专门成立了研究中心供博士及学者分享资源,例如伦敦艺术大学摄影及档案研究中(PARC)、南威尔士大学纽波特摄影研究欧洲中心(eCRP)以及普利茅斯大学土地/水与视觉研究中心(Land/Water and the Visual Arts Research Centre)等。
在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之下,英国高等院校针对摄影专业其授课方式却具有普遍的一致性,通常包括授课、讲座、研讨会、互评、小组或一对一讨论等形式。虽然每个院校的摄影课程设置都不同,但宗旨便是培养学生在摄影实践创作中的相关技能,同时涉及摄影创作与传播中的社会、文化与经济问题,并希望通过调研、分析、辩论、写作及个性化视角与创作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小组或一对一的讨论形式是英国高等院校中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方式,往往由一位导师带领三到五人为一组,通过在小组内展示并互相评论的方式来推动项目的进程。互评则是小组讨论中经常遇到的,对自己以及其他小组成员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提出质疑。创作者一方面可以博取各家所长,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建立批判性思维,无论对于今后的创作还是图像的观看都有着很好的帮助。
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笔者曾在伦敦传媒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研读新闻与纪实摄影的硕士课程。和大多数9月开学的硕士课程设置不同,这门课程在每年一月开学,年底结课,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导师所开设,教授从史论到实践的不同模块。针对此课程中大多数学生非摄影专业毕业的事实,课程的第一阶段集中在对新闻和纪实历史及理论的梳理,追溯及分析新闻和纪实摄影的发展和历史背景,主要的新闻从业者及新闻运动,尤其是方法论的讨论。
担任模块教学的珍妮弗·古德(Jennifer Good)博士是一位相当年轻的学者,她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图像的特权所展开,在为期三个月的模块教学中,我们每周针对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包括记录者(The Recorder)、观察者(The Observer)、叙事者(The Storyteller)、见证人(The Witness)以及倡导者(The Advocate)等等,每节课上除了有对摄影史中重要事件和摄影师的梳理,还涉及包括摄影与霸权、凝视、后殖民等跨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乃至哲学理论,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研究兴趣。除此之外,这个模块的学习还将当代新闻摄影的产生、发展以及认可过程容纳在社会、政治及文化和经济这些因素的历史框架中进行研究。而在此三个月中同时进行的新闻摄影实践单元则意在考察学生的理论、方法论及实际应用框架,帮助学生探索图片故事的技术、美学、新闻内涵,包括创意的产生、研究过程、拍摄环节、图片编辑和标题撰写。
在学年的第二个阶段,课程开设了两个重点学习模块,分别是新闻及纪实摄影中的批判性视角以及纪实实践单元。在新闻及纪实摄影中的批判性视角的单元中,我们会探索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和种族问题,以及摄影和更广阔的世界的关系,如新闻发表问题、法律、伦理和商业环境。这个单元里也涉及到新闻摄影的背景,包括媒体所有权、业务方式和市场等。而作为课程重点的纪实摄影实践单元,旨在丰富学生对于纪实及新闻摄影作品创作方法论的知识,以创作出大型图片故事。此环节强调研究原则、策略和方法以及它们在新闻和纪实摄影中的应用。在第二个阶段完成之后,学生被认为是不仅仅能够完成各种新闻报道的工作者,而是能够挖掘并展开完整图片故事的摄影师,而前两个阶段的教学成果将在毕业创作中展现出来。
硕士课程最后一个阶段要求我们完成毕业创作,对已经完成的单元进行巩固。这个阶段将包括完成纪实和新闻摄影的毕业创作以及一篇5000字的自我反思、评判及评估。学生的毕业创作需要有详细的开题报告,解释作品背后用到的原理及其目标观众,还要有详细的预算和时间安排,完整的图片说明及支持性的文字也是必要的。作品的最终成品形式自由,虽然很多学生会展示一份图像作品集及其打印稿,还有一些学生使用多媒体展示,其他一些学生则通过摄影书或展览品的形式展示其作品。相关的报告作品必须反映学术严谨性、批判性和学术性方法途径。
毕业在即,每位学生都需要交上一套完整的作品和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项目报告。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摄影书、多媒体作品或是展览方案。每个学生在第二学期结束之前便已经有所了解,并根据各自所擅长的内容进行选择。重要的一点是,该课程的毕业创作不作为评分的标准,也就是说毕业的评分在年终展览开幕之前便已经评定完成,而展览只是学校组织学生展示并推广作品的一个媒介而已。就此,学时为一年的新闻与纪实摄影硕士课程全部结束,有些同学重新回到了他们原先的岗位,而更多的则是通过在这一年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展开新的生活。
英国经验的果实
回顾笔者在英国留学的经验,以及经过长时间调研并历时两年撰写和编辑《英国摄影教室》一书的感受,在此概括出以下四点尤其值得中国高校借鉴:
第一,英国摄影教育强调摄影史的学习,以及理论之于实践的指导性价值。英国现代摄影教育的先锋们真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观念艺术实践中获得启发,强调摄影的意义往往产生于其所处的语境当中。因而这里的理论支撑主要是美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和其他文化理论。通过对大量摄影史以及各类理论文本的阅读,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创作所立足的根基和传统,以及有待开拓的边界。
正如现任英国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 Wales) 纽波特分校纪实摄影硕士学位课程负责人马克·德登(Mark Durden)所言:“我们重视历史和理论,因为如果这两门课程教得好,学生就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考和评论,也让他们掌握当代摄影中的新技能。技术只能带领学生走有限的一段路,我们培养的是更有思想的摄影师。我们还让学生对艺术和电影进行讨论,摄影不再像从前一样被独立出来,而是与其他文化元素紧密相关的。”
第二,英国高等摄影教育强调学生将调研作为实践的一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具备在技术层面的技能,更重要的则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观念和形式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而这正是通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调研能力所实现的。在展开一个拍摄项目之前,学生需要在导师的协助下进行长时间针对拍摄主题或者概念进行延续的调研,这个过程可以在图书馆或是屏幕前完成,也可以是实地的观察和拍摄。如果在这里将摄影创作比作一个正在成熟的胎儿,那么调研的过程便好比是躯体内不断发育的骨骼和器官,支撑着胎儿的健康成长。
第三,英国高等摄影教育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导师不会教给学生必须去这样拍,或者那样拍,而是通过不断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从而推动项目进程。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互评同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需要在同学和导师面前针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表意见和建议,甚至提出质疑。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研究硕士学位课程负责人大卫·贝特(David Bate)所总结的,“英国蓬勃的教育体系依赖于它的一个特殊制度,这便是让学生与教师们进行沟通,而不是简单地被告知该怎么做。虽然我们还能在一些守旧的学术体系中发现老师用自己思维方式将知识传授学生。然而新式的教学方法也更加常见,教师要求学生去思考自己在做什么,讨论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并如何去实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创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针对自己想法和实践、想法和兴趣进行交流和辩论。”
第四,英国高校为学生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扶持体系和平台,帮助摄影专业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便可与同行业内部的专家进行最大程度的对话。在本科或硕士课程的进程中,各个高校的导师会倾尽全力邀请来自英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摄影师、艺术家、策展人、学者、编辑、出版人以及其他行业精英来到课堂,与年轻的学生进行实践以及学术上的沟通。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与那些被邀请来的历届毕业生以更轻松的方式去交流。除此之外,有些课程导师还会将自己的资源分享给学生,通过合作项目、安排实习等方式帮助他们在同行业建立有效的联系。
英国针对摄影专业学生搭建的扶持平台不单单贯穿整个教育实践,同时延伸到整个行业领域。英国的摄影生态在过去20年间已逐渐形成相对有机的体系,行业中很多针对在校或毕业生所开展的摄影奖、项目基金、线上线下的展示平台以及出版物,而在摄影圈中享有话语权的策展人、编辑和出版人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资源,也不会漏掉优秀的年轻摄影人才。
从个体到群体的留学潮
然而,大多数摄影专业的毕业生都相信的一点是,摄影是学不会的。因此,除了具备相当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之外,学生个人的天赋、经历和付出度等才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英国摄影教育最自由和繁荣的时代,最早赴英国留学摄影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例如现任德国哈内姆勒亚太区总裁吴汉霖,台湾影像评论家、学者郭力昕都曾留学英国摄影专业,后者曾在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体与传播系获得博士学位。
在2000年之后,开始陆续有中国学生在英国的艺术院校和大学的艺术学院攻读摄影的课程,摄影学者赵刚曾在2002年赴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攻读摄影硕士课程,他于2006年出版的《留学摄影》一书更是影响了新一代的摄影师远赴英国学习摄影。近些年来,随着英国高校的扩招和信息的畅通,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或本科毕业生追寻着梦想去往英国,足迹遍布伦敦及各个城市。
然而,正如笔者在不久前一篇针对某高校的展评中所提到的,美术院校作为艺术世界的孵化器,通过设置系统的教学模块、倡导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来培育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家的同时,也一次次地向这些想在艺术圈大施拳脚的年轻人们敲响警钟。尤其在英国高校疯狂扩招背后,在个别资源集中的院校中看到一个班级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来自中国大陆,而这些原本具有相当优势的课程本身也不免沦为院校吸金的工具。
那么,在如今复杂的情况下,申请者们需要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喜欢摄影,想利用摄影来干什么,做好可能这些都会随着课程的深入而发出变化的准备。不要随大流,学校的名气往往是综合的参考,但课程的核心永远在人,所以在申请前应该对这些课程老师做深入的调研,如果他/她是艺术家,那么研究他/她的作品和展览,如果他/她是学者,查查他/她都出过哪些书,这些都会对未来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已进入英国的高校学习摄影,那么请抱着开放的态度,学会接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同时学会批判性的思考和调研的能力无论对于今后的学习或是独立创作都非常有用。最后,摄影永远是课堂之外的东西,知识的积累和用心体验永远是帮助你前进的动力。
注:本文的一些段落出现在拙作《英国摄影教室》一书导论中。该书由笔者历时两年撰写和编辑完成,包含了笔者对20位活跃在英国摄影教坛上的学者、批评家和实践者的访谈,以及笔者与22位英国摄影院系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对话及近期作品展示,书中还附有有关英国摄影及其教育领域的大量资讯。该书审视了摄影高等教育在英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对英国当代摄影教育较为全面的观察。该书作为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海岸线”丛书中的第一册,已于2016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