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2016-05-30 10:48
中国摄影 2016年4期
关键词:摄影术盖尔摄影家

总有一些人,在最为严寒的时日畅想花开。

2015年11月,北京飘下这一年的第一场雪。周末,《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部会议室内,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关自摄影术发明以降、中国出国研习摄影人员的专题,还有展览计划,以及项目支持等事宜。那一天,片片雪花砸落在玻璃窗上,急促而又悄无声响。眼前的城市正在改变模样。

每个人都很兴奋,一口口热腾腾的古茶汤,一杯杯同样热腾腾的陈年老酒,事后,有人说像在做梦一样。

本期“海外摄影留学教育”大型专题,邀请了近期曾在英、法、德、美、日五个国家留学的摄影师、学者以自己的留学生涯为主线介绍这几个国家的摄影教育状况,并配以10位年轻摄影师的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学者周彩玲的《近代留学生与摄影术在中国的传播》一文,系统研究了中国早期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摄影发展的巨大作用。此研究填补了空白。石志民先生的《留学往事》回忆了他1980年代的美国留学经历,顾铮先生的《摄影留学之我见》对摄影留学给中国的摄影生态的推进做了宏观的阐述。这个专题力图勾勒出100多年来中国摄影留学历史的大体轮廓。虽经三四个月的努力,但还是感到时间仓促,相信还有不少人还未进入我们的视野;也有一些重要的话题,如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摄影人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等,还没有展开。

出去的,进来的。本期还推出被称为“海外民国摄影家”——美国人约翰·詹布鲁恩以及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三次来华的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的相关报道,两个人都与中国机缘很深,把他们有关中国的照片结合起来看,颇有意味。与上述专题结合起来看,更能衍生出新的话题来。

这一期,还约请了原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官员、摄影家王卫光先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萨尔加多。王先生是萨尔加多家的常客,与其夫妇交往甚多,可以说是所有华人中最为接近、了解他们的人。大师是人,不是神。王先生拉家常一般娓娓道来,相信读者能从他的文字与图片中,读到诸多接地气的信息。

本刊2016年第二期“视点”栏目《摄影200年》一文,介绍了摄影史上那些最重要的发明。其实,尼埃普斯与达盖尔之间还有一些纠葛不为人知,若非偶然原因走到一起,摄影术的发明与全球推广不知要延迟多少年,整个摄影史也会改写。为了弄清楚尼埃普斯与达盖尔的那些是是非非,本刊邀请旅法摄影史学者吴钢先生专门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撰写了《摄影名利场——尼埃普斯与达盖尔的那些纠结事》一文。

关于摄影的名与利,挑开了说,又如何?

《中国摄影》编辑部

猜你喜欢
摄影术盖尔摄影家
母亲的影子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迷雾中的盖尔玛
暴力之旅——伊恩·麦克盖尔访谈录
从自拍到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