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古建凝固的诗

2016-05-30 10:48
海峡摄影时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马头墙古建筑建筑

绵绵春雨中,古老的建筑展现出不一样的景色。撑着伞走在古城的老街上,也许更能唤起人们对历史上某种印记的记忆,也许可以探寻到比山水更能碰撞心灵的内容。

雨中老巷

雨中,能散发出那种幽静气息的,只属于江南的老巷。

清澈的流水穿梭在粉墙黛瓦的江南小镇之间,在一座座青石板桥下流淌。两岸的庭院都紧闭着深红色的大门,门外是几棵孤独的草木,庭院的每个角落都长着青苔,墙上有着一道道裂痕,那是岁月划下的痕迹。路边是一口青石砖围成的井。

在遥远的老巷另一头,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一位老伯的身影逐渐清晰。一根长长的扁担压在他的肩头,两头的水桶有节奏地晃来晃去,不时从里面晃出点水来。河面上漂来一只白篷船。岸边店铺上都打开了大门,迎接新的一天。这时路边那口井边多了许多笃定的老妇,有的正打着水,有的在洗菜,有的在洗着衣服,街旁还有几位老人操着方言开心地交谈。

雨水轻轻地滴在房顶的瓦片上,发出悦耳的“滴嗒”声。下雨时的天空带着几分灰暗,几分阴沉,雨中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时的树叶像一只只绿巴掌,拼命地鼓掌,向来自天地之间的这份洗礼致谢。这时候的水面上再也看不见几只船了,只留下顽皮的涟漪在水面上荡出一个个酒窝。岸边开出的一朵朵野花经过雨水的冲洗变得格外鲜艳。冷清的老巷里难得走过几个撑伞的路人。

文化脉络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了的诗,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积淀而来的人文情怀。任何建筑,反映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趣,立体地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古代帝王与宫殿的恢宏精致凸显了皇权的威严与伦理的咄咄逼人;陵墓与坛庙的庄严肃穆昭示着古人对“慎终追远”的重视;叠山理水的山庄、园林,把山、水、石、树融汇一体,又是中国文化追求适意自然与诗意自然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以建筑群体的和谐为至境,也是中国文化追求有序、和谐的绝佳体现。

人类的文明是以人们学会使用工具为起点的,从此之后,人们学会发明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

在不同的地域,由于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各种偶然或必然的事件的发生,形成了几乎全然不相同的技术,文化。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中国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三大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之一。

中国古建筑在其千年的发展史中,以中华文化为脉络,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系。可以说,中国古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徜徉,与古人进行着无言的交流,你会听到:几千年来,帝王权贵是如何展示自己的无上权威,富商大贾是如何追求自己的逸乐奢侈,布衣隐士又是怎样装饰自己的精深家园,平民百姓又是怎样营造自己的斗室蜗居……

中国烙印

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它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时候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显出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的寓意。

围合式院落

庭院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

围合,不仅指的是物理的保护,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桃花源古镇四合院那样典型的围合院落,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产生安全感与归宿感。围合也必然形成大间距,既保证了居民私密空间的距离,同时又扫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闭感,促成空气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局部气候条件。

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

朱红色,又称中国红,因为宫殿装修的主色调使用的是金黄色和朱红色,因此朱红色表示高贵与权威,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庄重。

单纯的高会给人压抑的感受,故而在围墙上又常镂空雕刻花窗,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雕葫芦、寿桃暗指“福禄寿全”,如马和猴者,则谐“马上封侯”,蝙蝠倒挂意指“福到”,这些图案不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具有采光通风、防尘、分割空间的功能,极力再创虚与实的对比。

石雕、木雕、砖雕

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

石雕、砖雕、木雕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坡屋顶

在中国,坡屋顶几乎是传统建筑的代名词,传统的坡屋顶造型设计,会使宫殿建筑产生雄浑挺拔、高崇飘逸的独特韵律,也会使民居建筑产生亲切、自然和温馨的感觉。

坡屋顶有许多优点,比如节能通风、调节室温、不积水、防水性能好。

飞檐

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飞檐是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飞檐设计构图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灵兽,寓意美好。

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桃花源古镇四合院强调居住空间的私密性,以北方四合院为基础,融合独特湖湘文化,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方便起居。

粉墙、青砖、黛瓦

江南民居青砖、粉墙、黛瓦,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屋盖是青瓦,外墙用砖砌,屋顶、屋檐、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的形体节奏和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

这八大古典元素相互融合,形成江南民居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

精神载体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古建筑质的特征,“简朴”这个词可以给中国古建筑,而“豪华”这个词可以给欧洲建筑。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单元是院落,所谓大户人家,不过是几个院落在平面上联系起来,加起来规模很大。如果讲一栋建筑,我们是上千平方米,欧洲是上万平方米。江南的园林,是把自然界中的山、水、林引入自家的庭院,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里,平添了许多自然情趣,美感仍然是自然的、清新的、简朴的。但是,你看看法国的凡尔赛宫,印度的泰姬陵,你很难用“自然”、“清新”、“简朴”这些词去描述,这些建筑给你的感觉是豪华的、厚重的、富贵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崇尚节俭不仅对建筑,对社会生活也是一种导向。

在讨论对于古城的保护问题上,大多评论文章都未涉及问题的实质。保护文物和古迹似乎一直是一种口号和宣言,没有人从理论上揭示保护文物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老的建筑呢?这些上了年代的老宅子对于今天有什么价值呢?查阅文章,仅看到这样的评论:“这些古迹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那么,对于这种所谓的价值,它到底是什么呢?历史价值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从理论出发,我们很难从字面上认识保护古迹和文物的真正目的。从实际出发,似乎这些文物的真正价值仅在于它们的市场价格和历史研究上的资料价值。

我们先来观察西方文化对古代建筑的态度。欧洲所有城市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们的古老和现代。那里有中世纪时期保留至今的城堡和最为前卫的当代建筑群。这样,记载历史和文化就存在两条并行的主线:一条是文字历史,一条是从古代到今天的建筑。它们相辅相成,时空对仗,雄辩清晰,浑然一体。于是,抽象的文字和直观的建筑就构成即可以思维想象也可以直接触摸的“文明史”。

人的心理坚韧程度正比于他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就会精神失落,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和自尊。从而也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正因为此,文化对于人类至关重要。文字的记载往往是抽象而具体的。但是建筑却可以盛载文化的灵魂。这是文字无法达到的。所以,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比如,到圣地的朝圣者必须依赖于建筑实体,而不是文字。犹太人去耶路撒冷,佛教徒去寺庙都是典型的例子。因为这些地方是他们所寻求的灵魂、精神的所在地。把这些圣地毁了,人们就失去了感知灵魂的地方。所以,人类懂得文化的意义,视任何盛载自己文化的建筑体为生命。他们深深知道,古典建筑是铭刻自己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有了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积累,万古长存。甚至还可以用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于是,他们倾其所有,保护历史遗迹中的一砖一瓦。

古建筑就是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和教堂。只有在这些圣殿面前,你才知道自己是谁。

猜你喜欢
马头墙古建筑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青砖小瓦马头墙
中国古建筑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