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探析

2016-05-30 10:48夏昕
大东方 2016年4期
关键词:影响

夏昕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涌进。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提高了我国城镇化率的同时,也在农村社会引起了诸多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对我国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据此,本文意图探究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我国农村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

关键词:城乡二元;农村空心化;原因;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空心化问题愈演愈烈,在我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最终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比第五次人口(2000年)普查在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上多了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十年间我国约有一千七百多万人口从农村人变为城镇人。农村空心化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农村社会产生的农村社会功能衰竭和退化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于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继而由人口的空心化引起土地资源、社会组织、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空心化。其本质是农村资源向城镇转移,农村社会共同体的逐渐瓦解,社会组织功能趋于弱化,农村社会进入个体化时代。

二、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

1.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是基础

(1)现代化历程中社会流动加快,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增多。以下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我国自2008年至2014年七年的农民工外出数量:2008年为14041万人,2009年为14533万人,2010年为15335万人,2011年为15863万人,2012年为16336万人,2013年为16610万人,2014年为16821万。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外出农民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11月18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

(2)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欠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不平等也是造成农村空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看,城镇社会大体已经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个人儲蓄保险等,这些社会保障政策基本能够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则采取了“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相互结合、互补的社会保障体系,包含基本养老、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除此之外,住房保障、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很少或基本没有。

(3)城乡收入差距大。根据测算,除政府的种粮补贴外,农民一般的种地收益在7.5元/亩(袁隆平,2012)。1978~201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78年的2.57∶1扩大到2009年的3.33∶1,其间经历了“两降、两升”的过程,其中,1984年为近36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最低点,收入比为1.84∶1;2009年收入差距达到最大,收入比为3.33∶1。从2010年起,城乡收入比出现连续4年缩小的趋势,到2014年为2.9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城镇居民约比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多出约2.7倍。

如此明显的收入差距,促使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农业从业者多为老一代农民工(①老一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在中西部地区,80%的农业从业者为50~70岁的中老年留守人员,他们或身有疾病无法外出,或为了在家照看留守儿童。

(4)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脚投票的结果。市场经济具有趋利性,这种性质加快了社会资源的流动。农村的空心化,与市场经济的调节不无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撂荒田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生活条件差的农村走向较好的城镇,从社会资源缺乏的地区走向丰裕的地区等,这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2.其他因素

(1)熟人社会关系的带动。在交通及其发达的当今社会,“没有去不了的地方,只有不想去的地方”,再加上当今社会获取信息方便快捷,身在农村的农民若获知有收入高于农业生产的岗位,入职便成为可能。《央行对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的调查》数据指出,农民务工以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得到工作的占66.5%。通过熟人介绍工作的方式,既不需要提供中介费,也能提高就业成功率,最重要的是得到的工作与自身能力较为吻合。

(2)学生群体人力资本的提高。农村大学生从农村走向城市上完学后在外定居也是农村空心化现象的一个原因。由于农村职业的可选择性极其之小,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高考是农村大学生走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农村大学生在城市求学后,见证了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城市充裕的工作机会以及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再者大学生群体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培训,提高了自身的人力资本,获得了可向社会高层攀爬的资格——大学文凭,在受完教育后极有可能在城市求职并留居。

(3)推拉理论。西方古典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由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工资差别引起的,现代推拉理论则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在我国当前的二元社会结构中,可以从宏观的层面看出,我国农村社会的推力和城市社会的拉力共同构成了我国人口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迁移。

三、农村空心化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现象既是我国社会需面对的一种挑战,也是重新构建社会结构、解决社会积弊的良好契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空心化的影响进行过探析,不同的观点,是因为对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基于此,以下,笔者将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来探讨农村空心化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农民社会资本的提高。社会资本是指一个人在其所属的场域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在其所属的社会结构中可获取的信任、资源等。农民在农村所处的场域,社会阶层分化较小,社会身份及职业单一,社会关系网有限。而当农民走进城市社会后,社会结构较分化,场域扩大。如据报道,在2013年过去的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有的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的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

(2)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一书中曾说到,农村人口外流是农业进步的必要条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农生产依然是为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小农经济生产率低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且产量低下,是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瓶颈。而农村空心化正好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化提供可能。农民大量外溢,撂荒土地数量增加。而以此为契机政府可将撂荒土地回收进行统一分配种植,以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将科技运用到粮食生产中,提高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出效率。以日本为例,在1955至1975年近二十年的时间,农民减少了一半,而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量大幅度提高。

(3)加速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流动处于封闭状态,由此引起农村社会代际流动率小,往往是子继父业,且由于场域社会网单一及地域封闭,代内流动率也极小。因而人们很难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种现状既不利于社会人才的发掘,也不利于我国我国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近些年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打破了原来城乡之间的封闭状态,有极少数的农民在城市社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逐渐流向社会高层,由此农民的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率提高,有利于加速我国的社会变迁。

2.消极影响

(1)农村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城市文化相较于农村文化来说更加文明,对于年轻一代的农民工有更大的吸引力,由于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城市化,农民工会有意识无意识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淡化甚至摒弃乡村文化,而这种同化现象在农民工子女身上表现更为显著。对农村传统文化的破坏主要表现在:首先,农村传统人情社会瓦解。由于农民进城务工后,少者半载,多者长年不归乡,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骤然减少,关系淡化,信任度降低,带来农村传统人情社会瓦解;其次,农村非物质传统文化的湮没危机。由于年轻一代农民大量外流且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掌握在年长者手中的农村非物质传统文化无人接替,面临灭绝的危险。

(2)农村人口结构失衡。根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中统计出的年龄及性别数据,全部农民工中年龄16~20岁占3.5%,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41~50岁占26.4%,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从2010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性别结构中则是男性占67.0%,女性占33.0%。从农民工年龄及性别结构中可以看出,农民工大多以青壮年和男性为主,这就造成农村社会人口比例的失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组成人口。其次,女性务工人员为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不愿意回到农村,因而造成农村社会男女比例失衡。综上,农村社会的老人赡养,留守儿童的安全以及男性适龄青年的择偶问题成为农村新的社会问题。

(3)农村基础设施的匮乏。随着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无人问津,由基础设施的匮乏引起农村道路的硬化问题,房屋修建问题,生活环境等诸多问题。基础设施及其匮乏,年轻人趋向在城镇买房不愿回村,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村落的终结”。

四、结语

乡村社会是我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社会的繁荣抑或衰竭对我国社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农村空心化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能一言以蔽之,其根源是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条件下的产物,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比之后,其积极影响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其消极影响。在面对这一复杂矛盾时,我们需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国家统计局.2015,4.

[2]中国统计年鉴(2013)[R].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甘灿业.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J].经济资源,2013.

[4]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国家统计局.2014,5.

[5]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6.

[6]陈池波.农民职业化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學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猜你喜欢
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