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守则》激活学校德育的一池春水

2016-05-30 03:35苏坤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4期

苏坤

2015年暑期,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以下简称新版《守则》),共计9条,282字,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新版《守则》立足学生身心实际,通俗易懂,相比2004版《守则》,更具体验性和操作性。《守则》的实施,从教育理念、育人载体、途径方法等多个层面,激活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池春水。

一 刷新德育理念,德育定位更精准

首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当前学校德育因为种种原因被边缘化,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充斥,另一方面是因为德育内容的空洞、形式的单调、实施的说教造成的。此次新版《守则》的9条守则,不仅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更关注学生的认知、交际和人格等层面,指导学校德育从不同层面做好育人工作,核心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其次,学校德育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则》中“爱党爱国爱人民”“勤劳笃行乐奉献”“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明礼守法讲美德”等表述仅从字面上看,就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法治、文明”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且通过文字解释突出可操作性,更利于学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学校德育要紧扣时代脉搏。近年来,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智能手机、资源开发、低碳环保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因此,学校德育必须要适应当前社会,引领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新版《守则》的第七、九条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学校德育必须与时俱进。

二 丰富德育载体,德育内容更合理

一是生活育德。新版《守则》第3条“勤劳笃行乐奉献”、第4条“明理守法讲美德”、第5条“孝亲尊师善待人”、第9条“勤俭节约护家园”都把学校德育的课堂迁移到家庭和社会,让“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二是课堂育德。新版《守则》提出的“三爱(爱党爱国爱人民)”及道德、诚信、友善、生命、环保等多层次的德育内容,不仅要在学生心田和行为中生根,更是要通过细化的教育教学途径来落实,除了思品、语文、历史等学科,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在班队主题活动中要强化,实现课程育德。三是家庭育德。德育管理,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齐抓共管。如果忽略社会和家庭的育人职责,学校德育只会事倍功半,正负抵消。因此,新版《守则》涉及的“主动分担家务”“文明绿色上网”“不比吃喝穿戴”“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等方面,不仅针对学生,更要求家长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家庭变成孩子德育的课堂。

三 优化德育网络,德育体系更完善

相比2004版《中小学生守则》的育人体系,新版《守则》的最大特点是接地气。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校园的人和事、贴近学生的价值引领。因此,《守则》中9条内容,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认知、行为、道德、人际、人格等心理层面,更关注学习、劳动、环保、生命等行为层面,注意从传统的道德观上引导学生爱国爱党、孝亲敬老和诚信担当、自律向善的价值引领,所以,学校德育就要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进入社会,来到家庭,从而真正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营造完备的德育氛围,使立德树人有了抓手,学校德育从一元走向多元,学校德育的网络体系更加完善。

四 创新德育形式,德育表述更鲜活

一是表述更具体。许多教师、一线德育工作者都有感受,2004版《守则》有些内容太抽象,尤其是一些口号式的表述,学生理解有障碍,教师落实有难处,不便于操作和实施。新版《守则》围绕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表述上更加具体生动,既有利于德育落实,也能实现学生知行合一。二是语言更生动。因为《守则》的阅读识记对象首先是中小学生,因此,要能使学生轻松阅读,烂熟于胸,清晰理解和清楚记忆。而新版《守则》恰好适应了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表达上鲜活直观,朗朗上口,句式上整齐对仗,既提高了新版《守则》的可读性,也更便于学生入口入脑,内化于心,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学校德育,既关系到学生道德的价值引领,也是关乎学生素质形成的主要载体。相信在《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的指导下,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池春水必将被激活,进而折射出熠熠生辉的道德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