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斌
【摘 要】由于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远离学生实际,师生的教与学都是条条款款,使其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也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老师。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趣味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16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两个老师”教学法
平时的课堂都是一个老师一堂课,但我们却是两个老师一堂课,另外一个老师就是“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学生关注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思想政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教法单一、课堂缺乏生机,侧重点是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受,加上政治学科理论的抽象性,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为了改变这种不良情况,从教学方法的转变入手,有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快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三、妙解生动教学法
每一课的课题都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因此要使学生对讲课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就要巧妙地对所讲的课进行形象化的演绎、阐述,避免平铺直叙,使学生在耐人寻味中进入题境,尽可能地做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令学生产生共鸣和思索。如讲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时,我这样开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爱人民不如‘爱人民币;有人视金钱如粪土。那么,纸币是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不是它本身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魔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揭开金钱的神秘面纱吧!”这样导课,引人入胜,充满着情趣魅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
四、运用漫画教学法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能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用漫画印证教材内容的正确性,直观而形象,便于学生加深对教材中基本概念观点的理解,同时对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例如,学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整体”时,出示一幅“飞机”的漫画,以飞机的机身代表“一个中心”,两翼代表“两个基本点”。我国正是由于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而使中国经济腾飞起来。漫画形象地说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三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五、融入情感教学法
情感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与情感。师生关系密切,其乐融融,学生就会乐不知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俗话说,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促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政治课的美,要营造这样一种气氛。第一,要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民主平等,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上课时,老师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尽量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走到学生中去,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二,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感兴趣,如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或在学生生病时送给他们一张慰问卡,都能显示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第三,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给学生太大的掌握知识方面的压力,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六、比喻形象教学法
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脚,把生产关系比作鞋,并说明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脚长了,鞋也得跟着变化。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样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
七、典故故事教学法
在我国,有许多成语典故言简意赅,有着深刻的哲理而且千古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用典故,使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既能催人深思,给人启发,又不失为一种活的兴趣材料。如在讲矛盾这一概念时,我先请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然后让学生回答:“矛与盾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矛,盾有存在的意义吗?”这样很轻松地引出哲学上矛盾概念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着力改革政治课堂教学,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只有既注重政治教学的科学性,又注重政治教学的艺术性,创设一种优美动人的教学氛围,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使课堂真正变为学生快乐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