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木刻及日本浮世绘对比研究

2016-05-30 00:12曹显娜王婷婷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曹显娜 王婷婷

【摘要】:中国明清的木刻年画同日本的浮世绘都是最能代表大众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可复制性决定了它们成为实用目的很强的一门艺术。中国明清的木刻年画同日本的浮世绘就像花开两蒂,虽各放异彩,却有极深的渊源。

【关键词】:中国明清年画;日本浮世绘;差異

中国的木板年画与浮世绘都是根植于群众之间,在农村和城市都有广泛的爱好者。两者都是山巅水涯无不到,穷乡僻壤无不入,是流传最为深入普遍的艺术形式。盖因价格低廉,故能大量生产。历来的中国木刻画家与日本浮世绘师都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从没被当做过士大夫阶级的画家,制作浮世绘或者年画都有专门的组织和团体。 年画作坊经常都是整个村,整个乡,整个镇。它们的历史都有上百年之久。

一、中国明清木刻年画及日本浮世绘的共通性

中国木刻年画与日本浮世绘都是在宗教崇拜的思想下产生的。宗教崇拜中的“泛神信仰”就导致了年画中众多的神仙形象,如常见的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太上老君、八仙、门神、财神、关公、钟馗、灶神等等都源于此。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也是“泛神信仰”,精灵崇拜。早期的日本版画受我国影响,也是从宗教绘画开始的。只是到后期,因为儒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对世界的悲怜悯和及时享乐观才慢慢占据了日本版画的主流思想。这也是浮世绘想要表达的主题。这点与我国年画中的喜庆祥和的气氛形成了很大的对比。年画与浮世绘汲取营养的土壤是民间生活,市井文化。正因如此,它们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一种追求共性的画,不追求个性。追求周围人的认同,认同是共性的体现。任何能站住脚的民间艺术都是与当地人共同的人生向往、心理与审美长期磨合的结果。所以我国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最终体现的是民间文化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即地域性。浮世绘的风格就只能属于并只能产生于日本。中国地广,年画则形成多个地区的风格,如朱仙镇之豪放,桃花坞之精巧,武强之雄劲,杨柳青之雅致,绵竹之可爱,漳州之清疏。

二、中国明清木刻年画及日本浮世绘的差异性

(一)、中国明清木刻年画及日本浮世绘内容题材上的差异性

根据冯冀才先生在《中国木板年画代表作》中的研究。年画是中国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阶级的精神天地的可视呈现。它的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神佛类,古代中国,百姓精神世界里位置最高的是神灵,因而神像成为年画中的主项。如菩萨,财神,灶神等,这是在艺术欣赏的作用里带着实用宗教信仰的成分在内了。年画又是去人间生活的理想国。所以第二类年画是吉祥画,第三类是都市生活图。一种来自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如《百子图》《大庆丰年》《仙芝祝寿》。另一种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如《庆春楼》《万年桥》《三百六十行》。年画还是墙上的舞台,第四类题材是故事配图。如《武松打虎》《白蛇青蛇》这样的年画都是人民熟悉的,使他们如重温旧梦一般再次观赏一出喜闻乐见的戏曲演唱。年画还是大众的自我教材,这种教化题材的年画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这第五类年画内容包括人物画,风景画,动物花卉画,风俗生活画等等。年画的题材的广泛可以看出广大人民艺术趣味的广泛。但年画中还是以人物画为主,这点与日本浮世绘也是以人物画为主的特征不谋而和。但因为日本的民族性格和宗教观点不同,它们的浮世绘中充满的悲剧情节是不会在我国明清年画中找到的。年画的题材多是喜庆积极的,而浮世绘的题材多是颓废悲剧的。但它们都表示了两国各时代的当时社会实相,具有深刻的时代性与人民性。

(二)、中国明清木刻年画及日本浮世绘审美特质上的差异性

中国明清年画中对于民俗活动与场景情景的描绘占大多数,比如在苏州桃花坞模板年画中常可以看到春耕、叫卖、集会、灯会等客观场景。但画家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的作品很少见。浮世绘描绘的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多跟我们的年画类似。但是浮世绘中擅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内心的起伏是通过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的细节传达出来的。如东洲斋写乐的《第二代大谷鬼次之奴.江户兵卫》的表情动作都及其夸张,富有感染力。关于这一审美特质的差异研究在赵茂锦的《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的比较研究》中进行了探讨。

木板年画艺术有一个其他艺术没有的特性,那就是来自年俗的特定要求。为了满足殷实与丰足的年心理的需求,年画的构图总是很满,人物全含笑意,色彩浓艳异常。于是欢乐、祥瑞、红火、繁华、饱满和装饰性是年画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它独具感染力的一种美。中国木板年画是农耕社会民间立体影像,广角的社会与生活,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木板年画在田野中诞生,在乡土中成长。制作年画的艺人们身在天高地远的穷乡僻壤,与朝廷里的诡谲风波毫无关系。它们是农民的自娱自乐,嬉笑怒骂,一任自由。因此,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情态充满了农民的性格体态,虽然这些形象简单稚拙,但是有其他艺术模仿不来的朴直天真,乐观诙谐。这种乡土美包含着一种天性的自由和自然。我国的木刻年画也要分地域特征,每个地方的审美情趣也有所不同。桃花坞细腻柔美,这跟苏杭s世代乃繁华之地有关。山东杨家埠、河北武强都是身在绿林乡野之间,画面中的农民气质最为醇厚。河南朱仙镇身处中原腹地,带着特有的典雅大气。而天津杨柳青紧挨政治中心北京,为了顺应大户人家的审美需求,崇尚静雅华美。而浮世绘的审美特征用悲情艳丽,放荡雍容来形容不为过。总之,与我国明清年画的审美特质完全是两个极端。

三、结合对“依然活跃的浮世绘”研究探求如何将中国古版木刻年画留在大众视野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浮世绘不仅是一种美学图像,而且今天依然活跃在日本乃至世界人民的视线里。也因此继续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作为日本人身份与种族的象征。成为日本当代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当代的艺术工作者也常从浮世绘这门民族艺术中汲取养分。如大家熟知的日本品牌“无印良品”的总设计师原研哉就是将与浮世绘审美灵魂一脉相承的“虚空”审美观注入了无印良品品牌的设计中。

纵观国内目前的版画创作,作品中缺乏“民族性,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浮躁跃然纸上。但是中国艺术家们骨子里的那种民族审美细胞依然新鲜而活跃。我们的版画家,要熟悉传统文化,研究传统版画,分析传统美术中那些形成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各种因素,将这些因素用到当代的版画创作中去。在题材上多选贴近大众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时代风貌、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常任侠 《东瀛印象记》 商务印书馆 碎金文丛 2008年版

[2]王光普 《传世木版画 木雕精品》 甘肃民间美术 民俗与古文化丛书 2000年版

[3]顾炳收藏 《云台三十二将图》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4]《避暑山庄三十六景》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风景版画丛刊 1995年版

[5]郑振铎 《中国古代木刻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年版

[6]冯冀才 《中国木板年画代表作》 国家一级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2005年版

[7]《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明清版画审美特征之比较》 黄巍 徐程成 2006年第2期

[8]周亮 《明清戏曲版画》 安徽美术出版社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2009年版

[9]《古本戏曲版画录》 首都图书馆编辑 学苑出版社 2008年版

[10]《武林古版画》 周亮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年版

[11]赵茂锦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的比较研究》 2011年第1期

[12]王潇莎《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比较 》

[13]乔春梅在《我国传统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异同》

[14]沙舟在《浮世绘今日现状对年画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