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
4月的雅安,绿意盎然,白色的“鸽子花”漫坡而开,振翅欲飞。
2013年4月20日,一次地动山摇撕裂家乡;三年后的今天,满目疮痍的大地恢复生机勃勃,山河破碎的家园重现欣欣向荣。经过三年重建,昔日的灾区,一个个新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在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给城乡平添了几多田园风光、几多现代气息……
三年间,一场灾后重建的“国家实验”在雅安推进。震后,党中央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的同时,要探索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
为此,我省切实担负起重建组织领导责任,配套制定了11个专项规划,细化制定了34条财税、金融政策,先后出台三轮17项救助扶持政策,安排100亿元重建资金,选派一批有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经验的干部充实到雅安市、县领导班子,组织省内7个市对口援建雅安6个重灾县(区),从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为灾区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和强大“动能”。
为落实主体责任,我省将99%以上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下放到市、县,从审批源头上优化流程,探索并联评价、并联评审、并联审批新模式,审批时间平均缩短3/4。“生态是雅安最亮的底色”,结合这一优势,雅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初步建成茶叶、果药、果蔬三条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同时,创新引导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参与重建。
截至目前,雅安78792套重建农房全面入住;33696套重建城房全部交房并陆续开始装修入住;371所学校、76个医院、138个文化重建项目建成投用;232个新村聚居点建立了“1+N”公共服务中心……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
(文/本刊综合)
本欄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