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今年“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当下一个热词——“新乡贤文化”。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节里,有这样的表述:“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
回顾我国千年农耕文明,乡贤历来都是受社会民众普遍推崇与尊重的一个文化群体。他们是乡村道德教化的楷模,也是乡村建设的引领者与实践者。而乡贤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成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边缘化态势凸显,乡村治理与发展面临新挑战,急需新力量、寻求新突破。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现实中探索道路。在中央倡导下,当前我省各地十分注重挖掘和培育以退休官员、知识分子、返乡工商界人士等为代表的新乡贤群体,通过创新机制、畅通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新乡贤参与到社会治理与经济建设中来。
本刊记者观察发现,这些活躍在我省农村基层的本土精英,以道德文章滋润乡里,在基层社会治理、民族文化传承当中起着诗书传家、和睦相邻、稳定秩序的作用;他们有思路、有观念、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的短板,帮助村民发家致富,为乡村发展建设献计出力;同时,他们弘扬社会正气,热心公益,不计得失,树立了良好的乡村价值取向,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民生自治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