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2016-05-30 22:44冯亮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问题

冯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具有潜伏性、滞后性的特点,通过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以其中一些典型为例一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66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学中不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这些或是因为学科本身的特点,或是因为外部教学环境的影响,或是因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方式不当。对于不同的问题,我们要深入剖析,找出其原因,找到解决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的发展。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素质教育缺失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综合了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精髓,语文学习不仅是简单的完成知识进修,更是自身内涵素质的提升和丰富。语文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才是真正的学习意义所在,学生对语文字词知识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到文字的内涵中来。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使其把握知识内涵,掌握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表达,我们称之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逐渐出现了素质教育缺失的情况,只注重知识表面,生搬硬套框架结构,不注重对知识内外的探究,以死记硬背的方法代替理解。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来自于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如何提高考试成绩成为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和路径,相对于花时间去理解,用标准化的、框架式的答案去套要简单省时得多。例如阅读文章,提出的问题无非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段落结构是什么,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方式是什么等这样的问题,即使学生对文章内涵并不十分了解,一知半解也可以得出答案,所以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都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参与教学、学习。

(二)解决方法

素质教育缺失主要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心态,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态度。我们会发现,即使是一个学生把这样的形式化、公式话的答案背得再熟,也不如一个善于理解思考的学生,这是因为语文成绩的好坏来自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其让学生在复习上努力不如花时间在平时的学习中思考和积累。另外教师也不能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带而过,要多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无限延伸,由书本看到其内涵本质,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教学与生活脱节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学数学做什么,我难道上街卖菜要算函数吗?我学英语做什么,我又不出国,我学语文做什么,我又不说文言文……”这些说法有些偏激和极端,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学与生活脱轨。书本和生活似乎是两个不相干的世界,这与教学的初衷是不符的,艺术文学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事物总结而出,是人们的思想结晶,通过教育是希望把这种思想和精神传播下去,同时希望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思考,以成熟的眼光来看待个人、社会、世界,即由艺术回归生活。

(一)产生的原因

教学与生活脱节主要在于学生对知识的发散运用不足。从知识来源来说,它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并非空想主义,但是由于文学作品诞生的独特时代背景,很难让当代的学生产生共鸣。

(二)解决方法

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似的时代背景情境,采取类比的方式,提出当今为大众熟知的事件与历史事件相对比,让同学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作者表达的思想相对比。作者以他的眼光看当时,学生以自己的眼光看如今,其中的相似之处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共鸣。

三、注重“主导”忽略“主体”

教师主导课堂,填鸭式灌输教学,忽略学生的自主体验是我国教学中的通病。在语文教学中这种“病症”表现为老师读课文,让同学们思考回答问题,但是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问题只能这样理解;作文只能这样写;文章重点是这一段……这是老师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作出的经验之谈,是对学习中共性的总结,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或许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都被扼杀了。

(一)产生的原因

我国存在着尊师重道的教育传统,因此教师的观点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另外由于处于应试的压力下,老师专注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用趋向于“标准”的要求来教学,对于学生的观点很少采纳,因此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二)解决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现今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多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以鼓励代替强制,不以固定的标准来作约束;另一方面,把文章学习作为课题,交给学生去教学,让学生去阅读、思考、总结、收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课时分配不均

教学课时分配不均不是指资源在学生中的分配,而是教学课时在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分配不均。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基础字词句知识,古诗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和应用写作,每一部分在语文学习中都占有很重的分量。但是语文课程的安排却没有明确的区分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安排上课,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讲,而不是分不同的学习内容来讲,所以导致不同内容的学习时间的差异。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上,对于基础字词、作文的练习少之又少,所以这往往成为许多学生学习的短板。

(一)产生的原因

课时在教学内容上分配不均,这与教材结构的缺陷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材的板块安排是不均匀的,对于写作方法的编排很少。但是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上,对于教材上的写作、字词部分都是粗略地了解学习。

(二)解决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各个学习内容的教学时间,增加学习资料弥补教材的不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课堂分为不同的学习板块,例如古文阅读课、现代文阅读课、写作课,在各个课堂上专门就某一学习内容讲方法、做练习。

教学一直在实践中前进,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笔者所举出的四点只是部分典例,分析了不同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的建议。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法,才能让教学保持其实践性和先进性。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