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给农村党员补好“钙”、加足“油”,内江市在抓好“三会一课”等“常规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开展学习教育“自选动作”,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
巧借互联网创办微党课、依托新农村建设开办农村党员身边的党校、把握返乡创业大势引领党员致富能人当好带头人……在内江农村地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以各种清新朴实的方式全面深入推进,既接地气又有创意。在“学”“做”结合的实践中,不仅提升了农村党员综合素质,丰富了农村党员精神文化生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还完善和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四“微”一体 激发新活力
端午节来临,微信群都热闹起来。6月8日一大早,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党总支书记邓利军的手机提示音就响了起来。点开一看,原来是本村流动党员郑红鑫发来的“党员必看!22个问题理清‘两学一做脉络”。
杨岭村共有50名党员,其中12名流动党员,主要集中在成都,去年4月杨岭村流动党支部成立,郑红鑫当选为流动党支部书记。今年5月,一方面为解决流动党员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创新学习教育形式,村党总支建立了“杨岭村共产党员学习交流微信群”,开创了“微党课”,以“微演讲”“微图说”“微讨论”等鲜活的互联网方法与形式,促进了学习教育经常性和及时性。
学习交流群的建立,为党组织和党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让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组织生活中。全村党员每天都能在群里看到“两学一做”学习信息,参与群里的学习讨论,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掌握学习内容。
几天前,微信群里就进行了关于准时交纳党费重要性的激烈讨论。流动党员郑祥燕发送微信说道:“按月交纳党费可以帮助我们党员唤醒党员意识,时刻提醒我们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村党员陈克连接着说道:“交纳党费是一个党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是一个合格党员觉悟的体现,也是对党组织的忠诚表达。”
党员们在微信群中,你一句,我一言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不仅将党员更好地联系了在一起,也增强了学习效果和感染力。
不仅如此,在推进“两学一做”中,杨岭村坚持“学”“做”结合,从“微党课”受到启发,又相继启动了“微承诺”“微心愿”“微行动”。
自从在学习教育中承诺为村环境卫生服务后,在村党员何国春每天都定时负责清理村文化广场的垃圾,帮助“五保”老人做家务;村里的预备党员、养殖大户何强主动送技术上门,帮助村里的两户困难群众发展养殖,实现早日脱贫的心愿;今年60岁的老党员何国志也站了出来,为抽不开身的村民承担起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工作。“虽然我年龄大了,但这些事我还是力所能及,能帮一点就算一点。”
如今,杨岭村形成了“四‘微一体”,力促“两学一做”的新格局,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呈现出新常态,激发出农村党员新活力。
村级党校接地气
走进资中县银山镇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3层楼高、囊括了25个功能的村民服务中心。今年3月,依托村民服务中心,平安寨村级党校正式建立,辐射了包括平安寨在内的周边7个村。
县委组织部讲授“两学一做”主要内容、镇党委书记讲党课、镇纪委书记讲纪检廉政建设……在党校大门前,依次排开的课程表显示,虽然这所党校刚成立不久,但已成为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最近一堂课的讲课人是银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锡宏,主要内容是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农村“三资”管理、低保户评定等廉政风险点,曾锡宏从大量实际案例入手,给农村党员干部“敲了警钟”。
为什么要在农村建党校?内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莫冬虎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做到全覆盖,农村存在困难,主要是没有教育平台。同时要进行系统培训,村上没能力,镇上没条件,市里党校又缺少名额。“农村党校有效填补了农村党员教育空白,激活了农村党员教育的‘神经末梢。”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村级党校除了采取上下结合,即上级组织、纪委、联系单位的帮扶与本镇资源相结合;远近结合,即远程教育与当面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还创造性地探索集散结合,即村“两委”班子集中学习与送课上门相结合,由村班子成员、党小组长包人包户,通过党校集中学习后,把知识送到农村院落,传到田间地头,确保农村党员学习教育不留死角。
面对村级党校党课如何讲的问题,党校也在经几个月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农村党校必须接地气,除了党课外,还给农民讲些实用技能。”平安寨党支部副书记刘基健说,在县委组织部帮助下,党校与涉农科局联系,邀请农业专家授课。
“既讲政治,又学经济,收获很大!”平安寨一组党员尹素容说,农业专家告诉村民如何打药,很实用。这样的党课不仅吸引了广大党员,还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
返乡归雁变头雁
今年3月,内江市市中区成功获批了全国首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市中区结合试点内容,紧抓“双创”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势,发挥返乡创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他们有见识、懂技术、善管理的优势,带领当地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在标准化的养鸡场里,一位皮肤黝黑的农妇,左手提桶,右手拿瓢,轻轻地敲击着桶壁,伴随着“铿铿”的声响,鸡群闻声而来,随着农妇的手势“起舞”觅食,场面极其壮观。
农妇名叫梁谋素,是一名返乡创业党员。她在市中区凤鸣镇龙洞村投资780万元办起了养鸡场,并成立了专合社。目前,鸡禽存栏6万多只,日产鸡蛋3000公斤,年创收益100多万元。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梁谋素在村党组织的号召下站了出来,以“专合社+农户寄养”的方式,向村民统一提供鸡苗、饲料、防疫药品和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商品鸡并结算。这样下来,村民只需出劳力和场地,养殖风险大大减小了。而梁谋素也时常主动深入养殖户家中,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还在专合社办起了培训中心,请专家或是亲身上阵,为村民开展免费培训。
在她的带动下,当地有156户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产业,村民们纷纷自建起了小型养鸡场与专合社展开合作,“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的纯收入,比外出打工划算。”村民李红说。
梁谋素说,作为一名党员,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理所当然,再加上她与村民之间还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没有村民们的支持,我也办不起这个养鸡场。”
原来,当初梁谋素返乡创业时,因养鸡场修建的场地问题找了好几个村都没结果。后来,还是龙洞村党组织出面,将她与村民拉在一起沟通协调,养鸡场才最终落地。“大家支持我建好了这座鸡场,我也理所当然通过鸡场来帮助大家,这就是龙洞村的共享发展。”
责编: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