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将每年降2%至3%
在日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發布会上,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城六区常住人口将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到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左右。届时,全市常住人口将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这也是本市首次公布人口控制的分年度计划。
2020年本市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千亿元
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日前,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底,要建成全市大数据汇聚中心,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单位覆盖率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届时,以数据服务为代表的相关业态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力争实现收入1000亿元,将本市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高地。
本市首个物业标准化试点启动
近日,石景山区首个国家级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启动。据了解,全市共有八大处公园、雍和宫等约40家单位参与试点。本次标准化试点项目包括: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物业服务标准实施、开展标准宣传培训、开展标准实施评价、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和创建行业品牌等。此次试点以“政府购买服务”选择项目,主要针对政府机关单位如委办局、学校、公园等,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环境、人员管理、内部信息化管理等标准体系,组织物业服务标准实施等,以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本市推进54项养老服务行动应对老龄化
本市户籍人口老龄比例在全国排第二,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并且仍在快速增长,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据预计,2030年北京将达到重度老龄化,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随后达到超老龄化社会,这一高比例将持续50年以上。在2016年“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第6场报告会上,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现在正从10个方面开展54项工作,未来将“做强养老服务业,实现老有所养”。
本市国有林场纳入公益事业单位
本市国有林场改革正在进行。按照改革方案,全市34家国有林场将全部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再搞经营行为。5月底前,各个林场的改革方案将编制完成。本市现共有国有林场34个,森林面积达95万亩,是全市生态区位最重要、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核心生态区。
京津冀演艺联盟打造区域演出小循环
在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的共同推动下,京津冀演艺联盟日前正式成立。作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盟将发挥平台作用,统筹三地演艺资源,打破三地地域限制,培育统一开放的区域演出。三地剧场、剧目、演艺机构等资源将最大程度实现区域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