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物观象漫写曲 清庙朱弦自和韵

2016-05-30 10:48张诗扬
音乐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作曲音乐学院沈阳

张诗扬

刘晖教授,我国著名的青年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93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曹家韵教授;1997年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学位班就读,师从于叶小纲教授;200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意大利罗马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Santa Cecilia di ROMA),师从于江弗莱达(Gain Freda)教授学习作曲,2006年回校继续任教至今。曾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音乐创作奖,中国音协音乐创作“金钟奖”以及省内各项音乐创作大奖,创作过管弦乐、交响诗、室内乐、舞蹈、声乐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部分作品曾在国内及韩国等地上演。

精神邂逅出火花,唤起精纯的情感,艺术家通常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艺术个性,作曲家刘晖教授亦然。他的每一部音乐作品中都汇集着心灵的力量,成为音乐之美的捍卫者。音乐须言而有物,感而有发,刘晖教授采风时记录下的每一帧摄影作品,都蕴涵着他对大自然的挚爱。在他眼里,音乐是海之波澜,是山之巍峨,能写春花娇艳,能描冬雪婆娑。任性自然,探寻幽趣,方能以平凡之身感悟大音希声;心情淡泊,风度闲雅,方能于作曲之路上领略无限风华。

第一篇:童年的印迹

问:刘晖老师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音乐的,您的第一任音乐启蒙老师是谁?

答:第一任音乐启蒙教师是我的父亲。我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母亲是中学语文教师,父亲拉大提琴,他特别喜欢音乐,除了拉琴,业余时间还经常写歌,也获过奖。打一出生,我的耳畔就经常传来父亲和他学生悠扬的大提琴声,在音乐熏陶之下,很多大提琴乐曲我都能哼出旋律。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个连环画版式的《红小兵》期刊,上面有儿歌的歌词,父亲让我哼唱短小的乐句为歌词写曲子,这应该是我的第一次作曲体验吧!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大提琴声中度过的,父亲应该算是我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吧!

问:您什么时候正式开始学习乐器呢?

答:我是从上小学开始正式学习乐器的,当时学的是小提琴,后来长高一点儿又学习大提琴。当时没有教材,父亲借来教材为我亲手抄写乐谱和教材,但是我对弦乐始终不太感兴趣,不太喜欢拉琴。

直到初中一年级,才放下弦乐器,改学键盘乐器。我们家有个亲戚,是早年留学俄罗斯的手风琴教师,我跟她学了半年手风琴。直到1981年,家里才凑钱买了一架营口钢琴,启蒙老师是我父母的老师——卞玉珠老师。与弦乐器不同,我特别喜欢键盘乐器,也就是钢琴。

第二篇:踏上专业之路

问:您是什么时候走进专业的音乐殿堂呢?

答:那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报考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我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尤其是数学特别棒,学校很多数学竞赛都能拿到名次,所以我母亲不主张我走音乐的路,学校老师也觉得我不考普通大学很可惜,只有父亲全力支持我考沈音附中。

问:这么多人不支持,您怎么还义无反顾地选择学习音乐啊?

答:说起这个来还真有个故事。当时我有个发小。他爸爸与我父亲是非常好的朋友,是一位钢琴调律师,他的儿子当时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学习钢琴,他告诉我说附中每周六周日都休息,平时只有半天课,剩下的时候自己练琴学专业。当时普通中学的学习压力不是一般的大,附中这么轻松的学习,深深“诱惑”和“吸引”了我。

1985年附中考试的时候,我是以作曲专业成绩第一名被录取的。那年作曲专业招收四个学生,只有我一个是男生。姜盛林和隋立本两位老师是我附中时期的专业课老师,直到今天,还是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与指导。

高考的时候,我选择了报考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考试结束后,我回到大连,在我以前读书的中学补习高中文化课。所有的老师看到我的成绩都大吃一惊,我们初中成绩这么好的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怎么变成这样啦!一次地理考试,居然考到十几分。附中没有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文化课模拟考试之差可以想像到,才考了100多分,以至于我们老师拿我当做反面教材教育班里的其他同学。

第三篇:求学路上的痴迷与执着

问:您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五年大学生活中,结识了不少同学和朋友吧?能否谈谈您大学时代的良师益友们?

答:1988年夏天,我参加了文化课高考,文化课分数在沈阳音乐学院那年的考生中排名第二,作曲专业课成绩第一名。那届作曲系招收5个人,4个作曲专业方向的,一个指挥专业方向的。

大学期间跟随曹家韵导师学习了5年专业课,除了曹老师,还非常感谢杨华、孙振兴、范哲明、徐占海等数位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上大学的时候,有几门课程成绩非常好。首先是复调课,当时杨华老师用的是俄罗斯体系的教材,很多东西需要计算,也许是跟数学有点关系吧,在没有刻意去追求的情况下学得很好,在前后几届学生中,复调考试我的成绩是最好的。

再者一直受到老师表扬的就是和声课。当时和声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孙振兴老师授课,孙先生认为我的和声色彩非常敏锐。在跟随孙老师学习和声之后,感觉附中时候学习的俄罗斯斯波索宾和声基础有些死板,孙老师在教学上延续了上音的和声体系,这使我觉得和声很自由,很好玩,和声色彩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孙老师批作业的时候不是在本子上批改,而是在钢琴上弹奏出来,很用心。孙老师给我打下的和声底子以及点滴中渗透的夸奖和鼓励,对我后续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受益匪浅。

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范哲明老师刚从美国学习归国,回到沈阳音乐学院教我们配器课。他非常敬业,为了讲课,甚至自己动手翻译教程。刚开始接触配器,那么大一个乐队,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同时出现,无法去想像那么多把小提琴同时演奏的声音是怎样的,同学们都觉得有点懵,我也不例外。好在有点弦乐的底子,所以在学习配器的时候,在声音上、理解能力上要好很多。

后来学到大乐队的时候,我对配器有点“痴迷”的意思。除了听很多东西之外,范老师要求我们去想这个乐队的音响是什么样的。晚上睡觉之前就想,弦乐队出来的是什么声音,往往在半梦半醒的时候,好像听到各个声部特别清晰好听,可是一清醒,想知道每个声部是什么样的。又不知道了。总之,就是非常用心地去琢磨配器。范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他进棚录音都带着我,要我帮他打下手。从作品录音角度来说,能够把握乐队,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已经可以帮老师做一些写乐队的活儿了,而且写得也不错。第四篇:不断学习的教师生涯

问: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那时候主要教什么课程?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有不适应的时候吗?

答:当时我们那几届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认为教学不是作曲的最终目的,更愿意去艺术院团搞创作,没有人愿意留校任教。我曾经想去北京发展,母亲比较保守,觉得儿子毕业没有工作,在北京漂着不靠谱,还是有一份正式的职业比较好,她希望我能留校任教,权衡之后,最终留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成为大学教师。

后来我才知道,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作曲系老师就把我当做留校青年教师来培养了。由于一些问题耽误了时间,真正办理留校手续的时候,招聘教师的正式流程已基本结束了。当年毕业生留校任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时的作曲系主任徐占海老师为了我,找到学校领导,特意开了绿灯。徐占海老师是以“复调教师”的名义留下我的,所以我开始做助教的时候,教的是复调课程。徐老师特别认真地指导我备课,把他多年积攒的授课经验和讲义等材料都传授给我。

由学生到老师,身份转变太快,心理上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刚留校的半年,觉得自己和学生没有什么差别,白天做助教,晚上和大学生们一起,还是住在作曲系学生宿舍。当学生的时候晚上总是熬夜写作品,养成了睡觉晚的习惯,以至于我人生的第一堂课就起来晚了,早上8点上课,9点才起来,赶紧跑到教室门口,发现徐占海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当时特别害怕,到系里等着徐老师,本想会挨骂,没想到徐老师说,就知道我有可能起得晚,所以他准时来到课堂上课。我特别不好意思,后来教课再也没有迟到过,有时候为了早上8点的课不迟到,干脆一晚上不睡,等10点钟上完课回去再睡。刚当老师的时候是这样,后来渐渐适应了这样的作息时间。

问:您留校任教后,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和意大利罗马音乐学院进修学习过,能谈谈两次外出学习对您专业发展的影响吗?

答:留校任教以后,一直想考中央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于是就往返于北京学习专业课,还没等考试,计划就被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机会打乱了。徐占海老师当时正在创作歌剧《苍原》,作为徐老师的助教,我需要帮助他写乐队,一写就是三个多月。歌剧《苍原》获得过大小很多奖项,1996年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音乐创作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歌剧调演一等奖,2000年赴台湾、澳门等地演出。这大半年写歌剧很累,《苍原》完成以后,觉得特别想休息一下,就把考硕士研究生的事情放了下来。

直到1995年,中央音乐学院有一个进修学习的机会叫“研究生同等学力”的课程,学校鼓励年轻老师去考这个研究生进修班。那年本来是要考中央音乐学院的配器专业,赶巧那年没有配器老师招生,所以最终我学的是作曲。现在看来,学习作曲是对的,对我的创作帮助很大。1996年我考到中央音乐学院以后,跟随作曲系叶小纲教授学习作曲研究生课程。在这三年中,叶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是在美国留学过的,带给我很多创新的思维和意识,作曲技术和写作上的眼界更开阔,接触到了很多自己想不到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写法。这个时期,在专业课程创作的同时,又跟着叶老师写了很多其他形式的作品,其中包括很多影视音乐、舞剧音乐之类。那时候除了上课,都是在搞创作。

毕业的时候叶老师几次挽留我,让我在北京找一个艺术团体留下,搞搞创作。叶老师自己还有一个工作室,可以和他一起多写东西。但是我在去北京之前,当时的作曲系主任范哲明教授单独找到我吃了一顿饭,和我约定,保证学习之后要回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可能是不希望作曲系的青年老师离开。就这样,我守约又回到了沈音。

回到沈音之后开始教配器,一直到现在。直到2004年的时候,国家留学基金委有外出留学的机会,我先报的是俄罗斯访问学者,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批下来。一个同学告诉我,可以补报欧洲一些国家的访问学者,我在很多国家中选择了意大利的罗马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Santa Cecilia di ROMA),阴差阳错地就到了意大利读访问学者。在北京培训了一年意大利语后,2005年来到罗马音乐学院,跟导师江弗莱达(Gain Freda)学习。我的导师是罗马音乐学院的系主任,是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师。在意大利,我感受到欧洲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和创作思维和国内的不同,眼界开阔了,通过一年的学习,了解了意大利以及欧洲音乐院校作曲学习和创作方式、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等。

问:在您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涉及到很多音乐体裁。能不能介绍一些您的音乐作品呢?

答:在我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与作曲系二年级的郭鸣同学合作,举办了一场小型室内乐作品音乐会,这是“文革”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第一次开作品音乐会。我的大学毕业作品是交响诗《九拍》——为大型交响乐队而作,当时在沈音音乐厅开了现场音乐会。这部作品在1993年曾获辽宁省第二届交响乐作品比赛第一名。记得大学时期,我们班虽然人很少,但实力很雄厚,我们是“文革”以后沈音作曲系第一届开毕业作品音乐会的班级,又创造了一个沈音作曲系历史上的第一次。

在协助徐占海老师一起创作歌剧《苍原》的时候,徐老师非常信任我,他写声乐部分,我配乐队,一起熬了好几个月。徐老师对我帮助特别大,像父亲一样护着我,遇到一些反对的声音,坚定不移地认为我的乐队写作没有问题,实际上也的确没有问题。被称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的歌剧《苍原》在1996年获得文华奖,我是1996年之前全国文华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2004年,我创作了板胡协奏曲《戏恋》,由著名二胡演奏家赵夺良老师亲自演奏。这部曲子2004年10月获2004沈阳音乐学院音乐作品比赛(民族器乐)大型作品一等奖。此外,我为箜篌专业写的作品《和鸣》——为七架箜篌而作,在2007年12月荣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评奖优秀奖。

我的歌曲创作比较少。2007年接到任务要为《仰望星空》这首诗谱曲,完成后由刘辉院长演唱。正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想找一首歌曲作为学校校歌,听到我的曲子之后觉得很合适,最后我将抒情性的音乐改编为进行曲,《仰望星空》正式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这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声乐作品。

去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对大型经典歌剧《星星之火》进行改编创新。我带领作曲系创作团队改编歌剧《星星之火》。该剧2015年10月25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进行首演。11月4日,作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的重要演出剧目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赢得所有专家的好评。改编的歌剧《星星之火》,一半是运用劫夫先生原来的旋律,一半是我和我们团队重新创作的音乐。作品更注重音乐的剧目,十几首歌曲都是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旋律编排。目前歌剧《星星之火》申请了国家舞台艺术基金,今年还要演出多场,6月份还会在沈阳盛京大剧院上演。

问:您现在是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能谈谈沈音作曲系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理念吗?

答:先来谈谈实践与教学的问题。我们平时搞创作,和乐队有很大关联,我是教作曲和配器的,有了平时写作品的经验,授课时会觉得得心应手。实践和教学是一体的,对于作曲系的专业课程来说,没有创作实践的纯理论显得有些苍白。

我作为作曲系主任,非常尊重老一辈,尊重前辈们的教学和理念。也特别喜欢和年轻的老师、刚毕业任教的博士、硕士们一起交流。作曲系是一个团体,它不应该是零散的,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一个整体。譬如这次歌剧《星星之火》的复排,有资历的老教授、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等青年教师,甚至一些研究生都参与进来,只有把人才综合起来,才能带动整个团队进发出力量。作为系主任,我尽可能为青年教师多创造机会,希望他们得到更多锻炼。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采访小记:刘晖老师的艺术创作是成功的,他的艺术风度在采访过程中逐渐彰显出来,那是自然而平和的气息、敏锐的艺术灵感、平易近人的人生态度、教学的严谨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音符在他手中和心中获得灵动之气,唤起深层的情感寄托与精神触动。音乐是高于自然而源于心灵的,一路走来,他用言行、感悟、思索、发现,用心提炼音乐艺术精神。用高格而成良品,愿刘晖教授在未来之路上创作出更多兼具艺术内涵与审美价值的优秀音乐作品。

刘晖部分音乐作品列表:

1993-1999年:

管弦乐《舞蹈序曲》获“黑龙杯”全国首届管弦乐作曲大赛创作奖;

交响诗《九拍》获辽宁省第二届交响乐作品比赛第一名;

管弦乐《风》首演于沈阳音乐学院;

歌剧《苍原》(与他人合作)1996年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音乐创作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歌剧调演一等奖,2000年赴台湾、澳门等地演出;

《暗焰——为五位演奏者而作的嬉游曲》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沈阳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小型器乐作品比赛优秀奖;

大型室内乐《域外的日子》。

2000-2010年:

室内乐《复杂的简洁》;

室内乐《七个瞬间》;

舞蹈《辽河情愫》2001年获辽宁省第四届艺术节舞蹈音乐作品一等奖:

《酒狂》——为箜篌与弦乐队而作,2002年首演于沈阳音乐学院;

《开幕曲》获2002年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舞蹈音乐作品一等奖;

板胡协奏曲《戏恋》获2004年沈阳音乐学院音乐作品比赛(民族器乐)大型作品一等奖;

大型民族管弦乐《解》(2005);

《和鸣》——为七架箜篌而作荣获2007年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评奖优秀奖;

《六州歌头——送友远征》获2007年辽宁中部城市“新人新作”音乐(原创歌曲)大赛一等奖;

舞蹈诗《大辽西》(与他人合作)2010年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优秀作曲奖。

(责任编辑 姜楠)

猜你喜欢
作曲音乐学院沈阳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George Gersh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