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唯物史观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必須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建设。但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因此更应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存在的变迁要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以及物质经济生活的条件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方式的变迁,生产方式的变迁是生产力、技术、市场三方面的合力作用。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对人道德的需求则表现在正方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良性变迁,需要与之匹配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生产方式变迁中的负面影响,需要理想信念来加以矫正。从积极层面来说,社会存在的变迁要求社会意识建设的跟进。从消极层面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生产方式的变迁有积极方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消极方面。因此,加强理想信念建设,能够缓解、解决生产方式变迁带来的负面效应。
第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要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观念、理念、情感上的反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思潮发展迅速,因此社会意识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这样的潮流中,有被国家和执政党认可的主流社会意识,也有不被国家和执政党认可的非主流社会意识。主流社会意识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非主流社会意识有: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因此,需要加强理想信念建设,用理想信念来约束大学生自身行为,切实践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三,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要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他们品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他们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社会管理者的参与者,必须提高自身素养。然而向何处转变?如何转变?正所谓“士有百行,以德为先”。2011年12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可见,“道德”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道德”是人所有能力的导向和根基,根基不稳则会摇摇欲坠,百尺高楼顷刻坍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执政者、管理者唯有以德为政,加强理想信念建设,通过施行德政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不仅是自身职业的要求,更是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唯物史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的关系
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准确地解释了宗教、道德与哲学等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本质性,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从而与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唯心史观做出了明确的划分。唯心史观掩盖历史发展的真相,代表着剥削阶级的利益,使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只是到了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唯物史观的创立才第一次把社会关系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在运用唯物史观原理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实践过程中,勾勒了对理想信念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个人”,这表明唯物史观关注的前提是人民及其物质生活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宗旨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势必要求将人民的利益作为理想信念建设的逻辑起点,要求我们全体人在践行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把“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标准。而在新时期大学生要更好地践行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建设
第一,必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建设。理论素养彰显着人的气质和风貌,是矢志不渝的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保障。因此理想信念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要研读马恩经典文本,从原著中去解读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其次,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总结概况出来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两个百年目标”具体理想相结合。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更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中,应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两个百年目标”具体理想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实际空谈共产主义。因此,“两个百年目标”的提出凝聚了全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提高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激情,也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提供了着力点。
第三,在课外的社会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西方价值观念渗透,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理想信念丢失,“不信马列信鬼神”,在面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挑衅面前,政治立场模糊,理想信念动摇,导致精神上缺“钙”;有的学生理想信念薄弱,毫无主人翁意识;有的学生科学文化素养薄弱,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直接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际成效。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作者简介:单连春,1969年1月,男,安徽天长人,汉族,副教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