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小水井村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2016-05-30 18:50张童朱婷段彤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东川区昆明市精准扶贫

张童 朱婷 段彤

【摘 要】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持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文章主要以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小水井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扶贫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昆明市;东川区;精准扶贫;路径

云南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特殊困难群体和区域脱贫进程持续加快。然而,云南省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深度贫困人口比重依然很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凸显,贫富差距扩大趋势依然持续,贫困问题仍旧是制约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瓶颈。

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位于东川区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96公里,辖区面积142.2平方公里。因民镇下辖红山、大箐、小水井等十三个村民委员会,通过入户调查和实地访谈,拿到了小水井村扶贫的一手资料,笔者选取此地作为调研对象,对其扶贫开发现状进行分析,阐述贫困特征和致贫原因,揭示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

一、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专项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异地搬迁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扶贫部门在“十五”时期,对本地区的贫困农民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结合实际编制了《云南省易地扶贫开发“十五”规划》,明确重点、确定数量、制定计划,逐步实施。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方案,致力于提高异地搬迁的数量和质量。

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有:(1)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是我国农村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供应到农村扶贫的各个方面。(2)扶贫信贷资金,主要是“农村资金互助社”或“扶贫互助组织”的贷款。(3)农民、农村小企业入“社”及村民入“组”缴纳的资金,即农民、农村小企业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所交的入股资金以及村民加入“扶贫互助组织”所缴纳的互助金。(4)社会捐赠资金,包括:个人捐赠的资金、企业捐赠的资金、福利彩票的扶贫资金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捐赠的对口帮扶资金等。

(二)教育投入不足

一方面,我们认为,脱贫的最优选择是要提高人口素质,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既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又能使自己获得收益,因此,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投资于教育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教育能够为他们带来较高的回报,“知识改变命运”,家庭投资于教育是理性的投资、追求最大化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教育致贫这一现实却导致了更深层次的贫困,教育之所以导致家庭贫困,是因为政府在教育上投资的严重不足,学校不得不收取学费以维持学校的运转,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因昂贵的学费而致贫。

(三)識别标准过于主观

建档立卡中大部分的识别工作是由村民代表、村委会成员及驻村工作队员完成的,但村民代表、村组干部的知识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对科学的识别方法和工作程序难以熟练掌握,尤其是对人均纯收入的核定,面临较大的技术难题,驻村工作队来自各行各业,在原行业、原单位可能是业务骨干和工作能手,但对于扶贫工作却大多是门外汉,并无扶贫工作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贫困程度进行评分,这些都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性,会对甄别结果造成极大影响。

(四)返贫现象

返贫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施反贫困战略过程中已经脱贫的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经济收入条件恶化而重新返回到贫困人口中去的现象。

在扶贫战略和政策方面,其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容易产生与计划经济相连的各种弊病,农村中贫困农民对扶贫的主动参与较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项制度建设,没有完善的社保体系作支撑,一旦受灾、生病、衰老,就会立即陷入贫困,加上一直以来,财政、税收严重偏向城市投资,农村医疗卫生、公共福利设施严重滞后,农村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而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使一部分农民难以摆脱贫困或暂时脱贫后又重新返贫。

二、因民镇精准扶贫对策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以村务监督为重点,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和民生改善。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和加强资金整合。为了更好的发挥财扶贫效果,政府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绩效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竞争分配机制。积极简政放权,加强对贫困户情况了解的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

(二)精确贫困识别标准,实行“靶向”扶贫

贫困对象识别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要改革从前模糊的贫困标准,进一步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第一放弃单一的收入标准而采用多维贫困的标准来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避免国家制定的标准与基层采用的标准完全脱节现象的发生。组建专门的识别认定部门,进入每家每户进行详细排查,目测观察农户的家庭房屋、居住环境、吃穿饮食情况,衡量其生活水平是否符合帮扶的条件和标准;听取农户周围的干部和村庄邻居的意见,从多个角度把握农户的生活情况;筹划和制定贴近实际、便于操作、短期内易见效的帮扶方案。根据每一个村、每一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等多种扶贫措施。

(三)重视职业培训,加大教育投入

职业教育是实现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和长久之计,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服务专项教育培训任重道远。实施就业培训到人工程,对贫困对象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扶贫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对贫困家庭“两后生”,要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开展助学就业,帮助他们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学到一门专业技术,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要大力实施就学保障到人工程,统筹发展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

(四)全方位实施扶贫,遏制停扶返贫

(1)突出产业发展“强支撑”。全面分析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云南贫困地区贫困状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形成“一县一策”或“一村一策”的扶贫开发理念。

(2)突出兜低保障“全覆盖”。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并强化低保、五保、新农保、临时救助等国家保障制度,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标准线,为其提供基本保障,确保“应保尽保”。

(3)突出基础设施“补短板”。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在水、电、路以及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抓紧建设一批项目,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贫困村通畅工程和农电改造、行政村卫生室改扩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以及贫困村通讯信号及网络信号的覆盖工作。

(4)突出易地搬迁“挪穷窝”。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资源负载过重、发展空间狭小等就地难以可持续解决温饱的地区,要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和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下,采取小规模集中、插花安置方式就近安置一部分,在城镇安置一部分。

三、扶贫路径选择

精准扶贫一方面是扶贫对象精准,让真正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另一方面在扶贫脱贫的过程中路径精准,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取得扶贫脱贫的路径。路径精准是精準扶贫的保障,要根据扶贫实践对贫困人口扶贫脱贫路径进行精准设计。

根据小水井村的实地调研情况,笔者设计出总体思路:一是通过精准扶贫与片区发展相结合的路径来实现脱贫任务的完成。即以片区规划和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相结合为主导,全面推进小水井村扶贫开发整体进程,通过强化精准扶贫,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确化资源配置,对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化扶持。明确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解决村、户致富面临的共同约束,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是易地搬迁。小水井村地处高海拔山地,交通及其不便利,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差,生存基础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又难以扶贫脱贫的贫困山村和生活极其困难的贫困人口,通过移民搬迁、易地搬迁等方式脱贫。像小水井村这种自然生态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异地搬迁是最佳脱贫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清荣,刘忠林.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2015(20).

[2] 周明富.片区精准扶贫的路径与选择以恩施州实践和探索为例[J].中国扶贫,2014(21).

[3] 吴敏.推进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多维路径[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05).

[4] 黄妮.妇联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03).

[5] 莫光辉,陈正文,王友俊.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精准扶贫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6(04).

猜你喜欢
东川区昆明市精准扶贫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云南东川区泥石流危害现状探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东川区总工会:全民读书活动启动
东川区一起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东川区天保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