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包”式养育危害多

2016-05-30 10:48:04许圣义
心理与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养育调皮蜡烛

许圣义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但3岁亮亮的“远行”却是要打引号的。每天早上送亮亮进入幼儿园,妈妈都久久不肯离去,因为亮亮刚刚入园不久,暂时没有适应新生活,见到老师会哭,妈妈心疼不已,每次都急忙上前哄亮亮。即使被丈夫拉出幼儿园大门,她还是不放心,贴着墙壁、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

母親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如果家长不反思自己爱的限度和方式,“任性地爱”,很可能造成养育中“限制有余,放手不足”的现象,其中最典型的当数“蜡烛包”式的养育。

过去的新生儿不仅要用几层包被紧紧裹住,大人还必须把他的四肢放直,用布带在包外“五花大绑”,形成一个僵硬挺直的小“蜡烛包”,这使婴儿的身体没有任何自由活动与伸展的可能。这种“蜡烛包”仅是一个象征,它内蕴着一整套文化和价值观念,反映出家长们试图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以及如何塑造后代的意向。

父母们多喜欢孩子乖、顺从,不喜欢孩子调皮、不听话。常从孩子婴儿起就想方设法限制他们的活动,期冀孩子成年后有强烈的自控能力。在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当孩子主动伸出手去试探什么时,马上会听到成人“别动”的阻止声;热衷于游戏和户外活动的儿童也被看作贪玩的野孩子;不少儿童多是在祖辈、父辈和保姆的怀抱中长大,甚至有的孩子快3岁了,仍很少有机会下地独立活动;有些独生子女很难与同龄小朋友交流,因为家长生怕放手让孩子走向群体后,孩子会吃亏、受气。

其实,好动、好奇、好问、好与小朋友交往是幼儿的特点,但不少家长却把好动当成调皮,嫌好奇心强的孩子太淘气,讨厌孩子刨根问底,更把孩子丰富的想象当成异想天开,认为贪玩是天大的毛病,认为孩子只会瞎胡闹。

岂不知,“蜡烛包”式的捆绑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孩子刚刚萌发的好奇心、探究欲、丰富的想象力及独立精神,致使孩子形成拘谨、顺从、安分守己、缺乏信心和畏缩等性格特征。

世易时移,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养育水平,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探索自由,要使孩子从小具有进取心和独立自主精神,在行为上变静态取向为主动求变,乐于挑战创新。温室的花朵难见风霜雨雪,襁褓中的孩子恐难自立行走,孩子有孩子的世界,父母最好不要过多干预。

幼儿从小就该有机会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与经验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革新者。为此,无论在肉体还是精神上,父母都应放弃对于子女“蜡烛包”式的捆绑,使孩子的发展获得充分解放。

猜你喜欢
养育调皮蜡烛
浇不灭的蜡烛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幸福(2019年21期)2019-08-20 05:39:12
调皮的风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46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中华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32
调皮的“手”字
神奇蜡烛
调皮的雨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