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肢墙

2016-05-30 17:06刘萍昌
科技尚品 2016年8期

刘萍昌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宅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系的试验与研究,将该体系中短肢墙结构布置、及其转换结构采用宽梁方案,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并且提出了有关看法和设计建议。

关键词:短肢墙;内核心筒;宽梁转换结构

1 短肢墙的试验与受力分析

为了研究上述课题,由东南大学、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分院组成了专题科研小组,以广州某制药厂30层高层商住楼为原型,经适当简化,制作了1:20微粒混凝土整体模型,设防烈度按七度考虑,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国家重点试验时振动台试验室进行振动台试验。

本次试验主要研究抗震性能,找出结构破坏机理和薄弱环节,为今后同类工程解决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模型设计重点满足抗侧构件、梁、板、柱以及节点尺寸、配筋(按等强代换)相似关系,此外还附加质量的方法满足质量和活载相似关系。

试验选用3种抗震波即:E1-Centro波;Zk8363广州某大厦场地波。

试验结果表明:①平面结构布置合理,地震作用下扭转变形非常小。外围结构破坏较轻。七度多遇烈度作用下,最大加速度反应为0.118g;七度基本烈度作用下,最大加速度反应为0.320g;七度罕遇烈度作用下,最大加速度反应为0.565g。②内核心筒刚度大,承担了80%左右地震作用,由此可见短肢墙主要承担竖向荷载。③结构主频远离地震波主频,说明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体系抗侧刚度适中。④结构在E1-Centro波作用下地震反应最大。结构位移反应满足规范要求。模型结构位移反映呈弯剪型。⑤在七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与“L型”短肢墙相连的梁(净跨六米左右)端部出现裂缝形成梁铰,符合抗震设计强度弱梁原则。⑥值得注意的是:平面转角部位的Q2:“一字型”短肢墙出现了先于梁破坏的情况,抗震性能明显不如带翼缘的组合截面短肢墙,属于设计薄弱环节。⑦与“L型”短肢墙相连的楼板沿两肢端点四十五度方向,因短肢墙对该部位楼板的约束翘曲出现板角斜裂缝。

从上诉几点可以看出: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体系,只要设计合理,可以满足七度抗震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从结构变形特征看:短肢墙—内核心结构体系也可以近似认为是属于框一剪结构体系范畴,但位移体系有区别:前者是弯剪型,后者是剪弯型。我们知道开洞双肢剪力墙结构随着洞口尺寸扩大,墙肢刚度下降,连梁约束减弱,使得双肢剪力墙逐渐变成了壁式框架。短肢墙与其相连的梁在实际工程中净跨在4米~6米,因此,计算时不能假定为连梁,而应按壁式框架计算才符合实际受力情况。

笔者认为: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体系在电算分析时,结构类型建议取框—剪结构体系。组合短肢墙模型介于墙和柱模型之间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但按(等效)柱模型考虑偏于安全,而短肢墙之间的梁,按两端带钢域的壁式框架进行内力配筋计算。

2 短肢墙在实际工程中运用

2.1 工程概况

南雅大厦位于广州天河区广州大道西侧,是集商场、办公、住宅为一体的高层综合楼。其地上二十八层:首层为商场;二至四层为办公用途;五层架空兼结构转换层;六层以上为住宅。地下室两层:地下一层为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兼六级人防掩蔽所。

大厦总建筑面积56800m2,总高度93m,裙楼共四层,首层4.8m,二层4.2m,三层和四层均为4.0m,裙楼总高度17m;裙楼屋面以上架空层层高5m;高层住宅标准层层高2.9m。裙楼平面尺寸为36m×85m(局部切角),高层住宅为两个井字形钻石平面,其平面尺寸31m×35m。

根据地质报告和上部荷载情况,基础形式采用人工挖桩。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岩。

2.2 上部结构布置

为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要,本工程结构五层以下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五层以上住宅标准层采用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体系。考虑到在五层处,上、下层柱网和结构形式不一致,将该层作为结构转换层。短肢墙布置以“L型”、“T型”、“Y型”等异型组合截面为主,可增强肢墙抗扭和出平面稳定性,两个方向肢长基本相等刚度接近。墙肢宽为250,肢长1500左右。短肢墙间梁高不超过600。本建筑物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组成的内核心筒作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单元。短肢墙主要承担竖向荷载。为了保证其延性,控制轴压比不超过0.6.按照多道抗震防线原则,与核心筒相连的梁按强减弱弯原则进行设计。此外核心区内楼板适当加强,确保水平力可靠传递。对平面槽口敞开端每隔二至三层设置宽扁拉梁。

2.3 转换层设计

由于住宅标准层为钻石形平面存在斜向柱网,五层以下为正交柱网,两个柱网在结构转换层迭加比较复杂,转换层结构采用什么方案是本工程设计重点。在初步设计时曾考虑采用厚板方案。该方案虽然可以为钻石形平面短肢墙结构提供自由转换,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转换层结构自重大,对抗震不利;传力路径不明确,不能有效利结构材料;施工困难,不经济;是施工图阶段经过多方案比较,局部调整正交柱网,同时考虑住宅标准层存在“Y形”和带翼缘异型组合截面短肢墙特点,转换层结构采用宽梁方案。虽有些梁宽达到两米以上,但这样布置使得组合短肢墙沿各肢轴线方向,确保每个肢均在宽梁内。为了平衡和减少“Y型”墙墙底脚弯矩不平衡对宽梁产生扭转不利影响,沿该墙肢斜向轴线布置构造斜向梁,对于中部少量不便设转换梁的短肢墙,局部在其下布置了厚板。

显然,宽梁转换结构与厚板方案相比,结构受力明确,自重减小,便于施工、计算也简单。为了慎重对待转换宽梁设计,除了杆系模型分析外,还采用了有限元分析。

由于住宅标准层短肢墙刚度相对于转换层以下要大,为了保证竖向刚度不突变,在五层以下分散、均匀增设了剪力墙,以控制上下层刚度比不超过2。

2.4 结算结果

本工程电算分析分别采用薄壁杆件模型(TBSA)和墙元模型(SATWE)两种程序。按七度区抗震设计,考虑扭转耦连,裙楼连体儿住宅标准层为双塔,振型选用12个,II类场地土,结构抗震登记均为二级。修正后基本风压为0.5KN/M2。经比较两个程序结果接近。现将SATWE程序计算的周期和位移、基地剪力、基地弯矩分别列入表1和表2。

3 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体系设计建议

(1)高层点式住宅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体系适用于七度抗震区。其抗则构件布置要合理、对称、均匀。力求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基本重合,避免外围短肢墙发生扭转破坏。当需要设置转换结构,宜采用梁氏结构,且控制上下层刚度不超过2。

(2)主要抗侧结构内核心筒,要有足够的刚度,其平面尺寸不宜过小(一般8m×10m左右),内核心筒应承担80%以上地地震作用。为了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确保水平力可靠传递,核心区楼板适当加强。与核心筒相连的梁按强剪弱弯原则进行设计。短肢墙之间梁净跨不宜过小(通常为4~6m),使它具有一定耗能作用。

(3)短肢墙受力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承受水平荷载为辅。其截面尺寸选取要适当。肢墙宽在220~300为宜,肢长与肢宽比在6左右(肢长一般不超过2.0m)。短肢墙在组合内力作用下其轴压比控制在0.60范围内。

(4)短肢墙布置应以“L形”、“T形”、“Y形”等异型组合截面为主,可增强短肢墙抗扭和出面稳定性,短肢墙两个方向刚度力求接近,每片刚度要均匀、适中、在外墙转角处,要避免布置“一”字形短肢墙,当其在非转角处布置时须加强配筋并且设拉梁垂直于“一”字形短肢墙。

(5)短肢墙—内核心筒结构体系,电算分析力学模型建议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考虑,短肢墙之间的梁按壁式框架计算内力和配筋。短肢墙按柱模型计算偏于安全,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调整。

(6)由于短肢墙的肢墙宽度相对较小,为了防止局部承压和锚固破坏,墙肢两端或转角处应设置暗柱并配封闭箍沿全长加密,暗柱长度为1.5倍肢宽。墙肢纵筋应集中布置与暗柱内,并且每排钢不宜多于3根,必要时放两排。

(7)与“L形”短肢墙相连的楼板角部要配四十五度斜向加强筋。

参考文献

[1]曹万林,张建伟,黄选明,等.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及核心筒抗震研究与应用——第十四届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C].2005:72.

[2]李芳.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合理刚度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作者单位: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