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
班主任包揽着学生在校的一切事务,班主任工作既是一份责任,又是一门艺术。
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要从“心”开始,班主任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学生就会对班主任有敬心、有依赖心、有信服心。这样的氛围是轻松愉悦的,教师乐教,学生愿学。刘儒德教授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心理效应的魅力,它使复杂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
其中,书中讲到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劲吹,可越刮越冷,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地吹着,暖暖的,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得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学生如“春风细雨”般和蔼,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那么也会让学生轻松地“脱掉大衣”;如果一味地严厉,用“高压政策”来掌控学生,只能让学生“紧紧地裹住大衣”,从而产生厌学甚至厌师的心理。
可是,刚参加工作时的那几年,面对班主任工作,我几乎是一头雾水,在管理学生时,我也像文中的北风一样,用错了方法。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被调到另一所学校,带了一个新的班级。其他老师说这个班的男生多,不好管教。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管好这个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可是,到了下午收拾宿舍时,我的宿舍门口站了一群男生,他们用不屑的眼光打量着我,其中有的人嘴里还叼着烟。我一出宿舍门,他们便一哄而散了。别的老师告诉我:“这就是你的学生。”什么?就是他们呀?竟然在学校里明目张胆地抽烟,这还了得?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管教他们。第二天正式上课时,我面色凝重地向他们宣布了几条新规定,却看见下面的学生一边用眼角扫着我,一边趴在桌上和同桌议论着什么。我顿时感到怒火中烧,用更加严厉的语气要求他们好好听。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是多么可笑,以为自己发火了,就可以管住学生了。由于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认同我,接下来,我和他们上演了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那段时间的我,只是想着如何让学生服从自己,却从来没有听过他们的内心想法,我的管理彻底失败了。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犯罪就会滋生,繁衍。而我当时的学生就是这样,从刚开始的几个为首的同学捣乱,看到老师制止不了他们,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如果你批评某个学生,他就会忿忿不平地说:“那个同学也是这样,你管不了他,也别管我。”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延续到了毕业考试。
我经常在想,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带那个班的学生,我一定会像寓言中的南风一样,主动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多与他们交流,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心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是如此。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心理效应,走进学生的内心,时时把学生装进心里。相信,我们的学生,推开学习这扇门,收获的满是阳光和鲜花,学习能够带给他们自信和快乐;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推开教育这扇门,得到的是笑声和满足!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