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猛增:从单点突进到多点开花

2016-05-30 10:48梁振
E药经理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巨头制药交易

梁振

近两年对于中国创新药企来说,是与跨国药企许可交易集中爆发的年份。这些以中国为主战场的创新药企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累积期,踩对了全球研发领域出现的新节奏,集中爆发,水到渠成。

全球新药研发市场上,无论是在研品种交易,还是基于新药的并购都一直都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而在2014年后,部分疾病领域出现井喷的现象,比如大热的肿瘤免疫疗法,大额交易不断出现。2015年全球大型药品交易当中金额排名前三名全部被肿瘤药物占据TOP10中有6桩交易与肿瘤药物相关,前30位有15桩与肿瘤药物相关。这其中,参与者大多数以大型制药公司为买方,生物科技公司为卖方。

在2013年以后,尤其是2014到2016年,这一现象也开始集中出现在中国。

在汤森路透产品与解决方案专家周峰博士看来,这些交易凸显出全球药物研发正在发生的变化:对于大型制药公司来说,除了内部研发以外,合作研发已经成为又一种主要模式,“两条腿走路”是绝大多数大型制药公司的选择。而大药厂们已经成为交易当中的主要买方。从疾病领域来看,肿瘤、代谢、抗感染药物在全球合作中涉及最多,而其中肿瘤领域是绝对热门。这些领域研发进展较快,同时市场潜力也比较高。

而在中国集中出现的这些新药交易,其中变化也十分明显:曾经成立合资公司和进行专利许可是本土交易中更青睐方式,但由于中外双方在经营理念、文化和运营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在最近这几年已不多见。而以项目转让和买进为主要形式的交易则越发更加活跃起来,前几年尤以项目引进为主。

卖出项目

在逐渐增加的品种合作中,陆续出现本土药企将在研的新药授权给国际制药巨头这一新现象。

周峰说:“2014年之前,基本上是本土企业从国外拿项目;但之后,特别是2015年,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一年可以说是他们项目对外许可的‘丰收年。最典型的就是,生物药领域出现了恒瑞、信达、康方生物等把在研的肿瘤免疫类抗体药物许可给Incyte、礼来、默沙东等国际巨头的案例。”

一定程度上,这打破了之前对于国内医药研发主要以项目引进为主的现象。

现在,本土生物制药公司根据自身战略,整合和利用各自资源,筛选和开发出一些在研品种,保留中国区市场权益,将全球权益转让给国际公司。而其中重要的变化在于:首先是交易额度,至少是预估的总款项价值均大幅高于以往水平;第二,这说明国内的研发水平正在被国际同行认可和接受;第三,相较于之前基本以项目引进为主,2015年集中出现国内企业将在研品种,而且多数是生物药授权给了国际公司。

改变的背后

從全球角度来看,研发低效已经成为国际制药巨头们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而手握巨额资金的他们,一方面对于其内部研发部门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撤,保留核心疾病领域或者新的重点研发项目,另一方面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把目光聚焦在一众中小型生物公司。

“对大公司来说,要降低研发的费用和风险,其中有一个方式就是直接从生物公司获得项目,很多中小型研发机构的定位也与此匹配,把项目做到临床前阶段或者上临床的阶段,然后卖给大公司。这一点上,国内外是慢慢趋同的。”

促成这批合作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国际企业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与中国市场发生关联。“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了解他们的能力和寻找切入中国市场的更多机遇。虽然中国市场的权益仍由国内公司保留,但对于这些巨头型药企来说,后期合作和介入的机会和可能性都很大。”

国内企业也在越来越多的考虑合作开发这条道路,这就是两条腿走路。完全依靠自主研发,开发周期长,风险和对自身要求都很高。在研品种合作开发其实是一种双赢,各自在不同地区开展临床试验后,试验数据和共同开发都成为可能。而与国际制药巨头的合作,除了能带来加快品种研发进程,获得首付款及里程碑金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国内企业自身的一次整体提升。

在开展合作前,谈判和尽职调查是必经过程。这些全球制药巨头一定会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本土的合作企业。“从研发、生产、质量等各方面都要符合国际标准才跟你合作,这是合作的基础。”与国际公司的互动,对于提升本土企业自身整体的研发水平,可以起到直接的催化作用。这或许也是此类合作所带来的隐性价值。因为每个交易的达成都非易事,以信达为例,据其董事长俞德超介绍,与礼来的合作谈判时间近三年,期间针对信达的尽职调查进行过很多次。

另外,资本在背后的推动力量不可忽视。而把全球权益转让国外公司,也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制药企业目前还缺乏足够能力对品种进行全球布局和开发。国内如果出现一家像辉瑞、诺华、罗氏这样能够覆盖全球市场的制药企业,仍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和过程。

接轨的人脉和资源

国内企业在项目合作方面的案例可以追溯到2006年左右。以和记黄埔、先声药业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已经在做项目许可方面的尝试。以这两家企业为例,陆续合作过的全球制药企业包括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阿斯利康、礼来等等。

在这一批交易背后的国内公司发生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变化。他们有两个特点:第一,涌现出来的更多是初创型公司;第二,很多创始人及公司高层都有在国外制药巨头公司多年工作的经历,对于国内外研发形势非常了解。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的他们拥有更多与国际接轨人脉和资源。

对于这批初创型公司,在自主研发能力积累的过程中,通过合作的方式把项目引进来或者推出去,是比较稳妥和快速的方式。这也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和积极性去开展对外合作。

创业者手中的资源和人脉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了明显作用。“想要拿到项目或者找到合作方,首先要求本土企业要足够专业。从项目角度,除了从数据库里搜集信息外,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你所掌握的资源,比如人脉。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公司高层在外企工作了多年,再加上在整个制药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而且在同一时期,拥有更强资本实力的本土制药企业也在寻找另一种路径。已经不再满足于项目交易的他们,选择出海到国际市场挑选并购标的。本土药企出海买项目和公司这一现象在最近两年尤其明显,复星医药、人福医药、山东绿叶等就是其中代表。

而近两年进入公众视野的本土生物制药公司,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明显表露出要做全产业链布局的规划和野心。对于他们的未来,周峰说:“不管是化药还是生物药,我们都看到了热门靶点和热门药物多家‘扎堆申报的现实,未来项目同质化竞争的可能性很大,研发模式的多样性、项目层面的差异化以及打造优势产品链,是现在很多公司考虑的重点。对于公司而言,届时会是综合能力的考验,也会是市场选择的过程。这批企业之间,竞争不可避免,最后看的就是谁更快,谁更强。”

猜你喜欢
巨头制药交易
海里的巨头蝌蚪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石化巨头35年成长记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大宗交易榜中榜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