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升嵩
青岛第一疗养院疗养三科(以下简称“三科”),地处美丽的太平角景区,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是一处疗养康复的胜地。20多年来,该科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受到了驻地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他们的事迹先后被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七套的《军事报道》、四套的《中国新闻》等栏目,《解放军报》《前卫报》《青岛日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及省、市级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1995年被山东省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2009年被山东省评为“双拥社会化工作示范单位”,2010年被山东省评为“省十佳双拥志愿者队伍”。
在游人如织的栈桥,坐在轮椅上的高振远老人异常激动,一个劲儿地说:“多亏了亲人解放军,要不然这辈子我是看不到栈桥和大海了。”居住在青岛市中山路的高振远老人,距离栈桥只有一公里多路,由于行动不便,几十年来都不曾去过栈桥。为了调节老人的精神生活,三科医生侯志峰、护士长马丽静等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推着老人来到了栈桥。
这是三科为百岁老人做精神保健,意在让他们在愉快、舒畅的心情下生活,从而保证健康长寿。这种疗法被称为景观治疗。
家住青岛市南区贵州路的万秀云,已经105岁了,三科医护人员为她检查身体时发现她血压很高,服用降压片治疗效果不佳。于是便采用精神疗法为老人治疗。护士姚金鑫、宋雪等人陪着老人到街上散步、逛公园,老人看着街上热闹的景象,看着公园里一群群活泼的孩子,心情非常愉快,一段时间后,老人的血压稳定了下来。之后,老人几乎每天都到户外或附近的公园转上几个小时,逢人就说:“解放军医生对我照顾得真好,我现在越活越年轻了。”
嘉定路28号刘桂珍老人已经85岁了,2002年因为脑血栓致使瘫痪在床,由于大小便不能自理,老人身上有一种难闻的味道。三科医护人员来到老人家,二话没说,立即为老人做心电图、量血压、听心肺,并对脑血栓的恢复情况进行了会诊,临走前,还给老人留下了药品,并嘱咐其家人:“老人家年龄大,容易出现突发性疾病,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有什么异常,马上与我们联系。”然后,留下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
三科义务服务照顾岛城百岁老人活动,是从1990年元旦开始的。三科从青岛市老龄委了解到,青岛市区当时有8位百岁老人,他们都是寻常百姓。由于这些老人各种生理器官衰竭变化得快,容易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病变,需要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做保障。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科成立了医疗小组,从军营走向社会为百岁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并根据百岁老人的地区分布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巡诊计划,定点、定人、定时为他们体检治病。百岁老人居住分散,有的居住地交通不便,三科医护人员就背着药箱器械,走家串户,有时一天要来回往返数十公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没有一名同志叫苦叫累。从1990年开始,三科医护人员先后为100多名百岁老人进行过义诊治疗,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百岁老人的保健医生”。
20多年来,三科的领导换了六任,科室的成员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学雷锋活动越搞越有特色,越搞越红火。“学雷锋做好事一直是部队的优良传统,为开展好这项活动,我们科室党支部始终坚持与驻地群众以‘共呼吸,同命运,心连心为宗旨,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党支部的议事日程,而且把其作为领导交接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传承。”科主任吴晓青说。
责任编辑 马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