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雪 蔡心仪 刘艺程 彭凯思 四方 仝丹 王江 王欢 梁一壹 郑宇 胡雪巍
2015年,星斗更迭,人杰辈出。
他们在各自的舞台,循着自己的心路,走出自己的风采。
娱乐明星通过相机展示出银幕之外的另一面;
热爱影像的普通青年开始了内容创业;
国内外的影像艺术家努力把最好的理念带到中国;
那些思想独具一格的意见领袖,一直在为鼓励优秀的摄影师而努力;
还有执着于影像的手艺人,用时间与专注打磨出的相机与手柄,让拍摄与心的连接更近了一步。
2015年,也有几位摄影界的泰斗离我们而去。
他们是享誉全球的经典大师,为摄影史上留下了分量十足的印记,小小的篇幅谨代表我们的敬意!
2015年,有收获亦有遗憾。2016年,继续携手前行!
顾长卫
从电影摄影到当代艺术摄影,他在艺术领域让我们看到了全新的实践与探索
2015年,顾长卫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视介——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并参与第二届三影堂实验影像开放展,作品为《爷爷-2》。这一年的“视界”展览,让我们看到了他从电影摄影到当代艺术摄影的转化,同时,他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所呈现的摄影艺术。
将百元大钞做成展览,有人会觉得很世俗,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人民币本身无所谓雅俗,相反我觉得它是个窥探社会本质绝佳的介质。从被运出印钞厂的那一刻,它就走上了一条未知的路,经过无数双手阅尽世间百态,所以它可以代表很多东西,但同时,它又什么都不能代表,我觉得这就是它存在的最大价值。
聚焦百元纸币这个想法似乎酝酿了很多年,请问这个灵感一开始来自于何处呢?
我到现在仍然记得在计划经济时期,第一次在饭桌上听到香港商人高声谈论如何赚钱时的愕然。在那个人人信奉螺丝钉精神的时代,钱其
作为导演,你对画面的把控可谓炉火纯青,在从电影摄影到当代艺术摄影的转换过程中,你觉得两者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其实是有很多的。虽然一个是动态, 个是平面,但思维是样的。我用微距镜头去拍摄细节,让那些花纹、图形自己“发声”,但在聚焦的这个过程,却是动态的,我只不过是将动态换了一种方式去呈现。
除了摄影作品展览,在现场还用许多其他手段,比如视频、投影等,为什么会用这么多方式呢?
说是展览,其实更像我自己的次汇报演出,让大家尽可能的多层次看到我所想表达的东西。这些展现方式配合作品,能够多角度地让大家看到百元大钞的故事。呈现方式越丰富,也越能够令人印象深刻。
吴为山先生在展览前言中写道:“顾长卫先生本身是一位不善言辞的人,心里感受到的要比语言表达出来的丰富得多”,请问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呢?
我觉得我将自己的表达都融在了作品里,如果你愿意探求我作品背后的故事,也许你会发现我可以说的很少,我“说”出来的又很多。
高原
记录中国摇滚黄金时代影像的第一人
她是中国音乐类纪实摄影师,2015年出版记录中国摇滚黄金十年的摄影书《把青春唱完》;同时,在北京三里屯举办与书相关的《自在生长:中国摇滚与一个文化群体的生活影像》摄影展。书和展览配合着,为我们展现了1990-1999年摇滚十年中音乐人的真实生活。
很多人都说,这本书不仅是这些摇滚人的青春,也是他们的青春,那么在书中最能勾起你回忆的是哪些照片呢?
我拍摄了很多世人熟知的身影,就像唐朝乐队、黑豹乐队、窦睢、张楚、郑钧、许巍等人。在我眼里,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而他们留给我更多的是青春的活跃:踢球的窦唯、跳到讴歌身上的何勇、一副孩子模样的朴树……看到这些照片,脑子里就会展现当时的情形,似乎还能听到他们的笑声。
最初是怎么想到要出这本充满一代人回忆的书呢?
虽然我早就有想法出一本这样的书,但真的决定去做,是遇到法满之后。2013年,他向我约杂志的稿件,来我家本是准备挑选刊登在杂志上的照片,他却发现了我堆放胶卷的箱子。于是他就翻开了那些底片,他翻看了很久之后,跟我说:“这太牛了!这得出书啊!”而这个提议也跟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一样。
你与法满在甄选照片的时候,会有分歧吗?
会的。他是做新闻记者出身,钟情于充满戏剧性的照片;而我更喜欢那些安静又美好的照片,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摩擦。
之后还会拍摄这样的记录性作品吗?
这不是作品。可能在大众看来我是出了一本“作品”,但在我看来,这就是我的生活,其实每一张照片我都不舍得放弃。以后大概不会再拍了,因为那样的生活已经过去了。
制作这本书对你来说,可能更像是回忆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最触动记忆的是什么事?
为了确认版权和肖像,在出版之前,我会给每一位出现在照片里的朋友都打电话,甚至因为这件事联系到了很多已经很久不联系的朋友,我们一起回忆了很多事情,让人特别有想哭的冲动。
我们知道为了配合这本书的出版,还办了一个《自在生长》的影展,除了作为书的宣传活动,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
宣传书只能说是很小的一部分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能来参加这个聚会。这么多年,离开的朋友越来越多,我就想给留下的朋友以及自己,献上一份礼物。这也是一个聚会,想再把大家聚到一起。
黄渤
丰富的演绎经历之余,他用摄影充实自己的生活
2015年展露摄影才华,获得大众的注意。不仅是在演戏上赢得了各界的认可,去年在戛纳电影节上给陈坤、舒淇等人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也获得了好评。
作为艺人,丰富的职业经历让你早已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摄影是源于什么契机开始的?
对我自己来说,拍照片其实是最不占时间的个兴趣爱好,因为拍戏的缘故可以去到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会见到各种奇妙的景色,在拍戏之余,拿出手机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拍到好玩的东西。
你似乎很喜欢用手机拍照,也会用手机修图吗?
对啊,手机是最简单的拍照工具。当你发现手机也能拍出些好玩的东西,这个兴趣培养了起来,自然而然地就越来越爱拍了。有些手机修图软件有很好看很有意思的滤镜,符合此时此景此境,稍微调调色,一张照片其实就会很有感觉,很有意思。
听说你在剧组的时候,不拍戏的时间就会四处寻找合适的题材进行拍照,那么你会和剧照摄影师切磋摄影技艺吗?
切磋不敢,是请教。他们都是这方面的老手儿了,我这种业余选手哪敢造次?在拍戏的间隙,还会和他们一起拍,看看他们拍的照片,自己也找找差距。
看到你在微博上发布的在戛纳期间给陈坤、舒淇、夏雨、Angelababy拍摄的黑白照片,又看到以往的一些作品多是黑白,是对黑白比较偏爱吗?
因为我是文艺青年啊。其实是因为单色可以遮盖很多的不足和缺憾,也可以突出另一种深邃的特质。《寻龙诀》剧组人员对我来说都是最好的模特,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最贵的模特吧!所以想在人人都认为浪漫的法国,拍出不同。
其实摄影才华也不是突然的,听说年少时候就已经有一些“艺术细菌”了,当时家里人对于你展露出的“艺术细菌”怎么看?
那时候对于父母来说,所有的这些显露出来的艺术性,真的是一种“细菌”。对他们来说是不好的东西,要清除掉,他们也一直为此而努力着。但是这个“细菌”太顽固,一直没有“治好”。
听说你曾拿针在香蕉上作画,感觉你的生活充满了艺术气息,这些对摄影会有影响和触动吗?
这就是一种生活情趣嘛,不然拍戏的时候那么长的候场等待时间,总不能浪费在玩手机上吧。这些小爱好和摄影是一样的,让生活变得不那么单调。
有没有想过在未来办—个属于自己的影展呢?
梦想总是要有的,我就把这个当做鞭策自己的一个目标吧,到时候别忘记来捧场。
江一燕
她用自己的摄影作品传递着公益爱心,引领我们关注缺乏爱的世界
2015年,江一燕在北京798举办了“LOVE公益摄影展”,同年也在广州举办了第二场。在去年,她还荣获了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华夏典藏奖”。
2015年9月我们看到了你的“LOVE公益摄影展”,你为这次展览筹划了多久呢?
我做事情一直都是比较随性,感觉缘分到了就会去做,想着做一件有意义的能给大家带去正能量的事情。能让大家看到山里的那些特别坚强乐观的孩子,这是我的一个心愿。
8月份的时候,恰好有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展厅,一栋红色的小房子还有一个小花园感觉非常温馨,我想如果可以在这么温馨的环境中让大家看到我的作品,就好了。
你是如何协调支教与拍摄之间的时间安排的呢?
其实我在山区的时候,并没有很多时、司好好去拍他们,更多的时候我在那里只是一个支教老师,所以每天我的课程安排得非常满。基本上每天都累得躺床上就睡,然后第二天一早五六点钟,小朋友就会来趴在你的窗口,希望你赶紧起床,所以很多时候我就是抓拍课余的一点点。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面对镜头都是羞赧的,你是怎样融入到他们之间,以最近的距离拍摄呢?
为了捕捉孩子们最自然的一面,很多时候我会在他们不注意的情况下抓拍。但是如果对方发现了你的镜头,我会首先考虑融入他们,让他们对你没有戒备的时候再去拍摄,这也是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的信任。
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和感受吗?
在山区时,有时候老乡会请我到家里去做客。一开始,我并没有拿出相机,当跟他们熟悉了之后,他们会主动跟我说:小江你要不要拍摄我的孩子在脸盆里洗澡的画面?那时很感动,我觉得他们无条件的信任你,愿意把家里日常生活中最私密的一面展现给你,因此我也觉得这是摄影者本身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记录最真实的拍摄对象。
以后还会办影展吗?如果办,又会以什么主题来开展呢?
我的影展暂时都是以公益为主题,作品的话也是要慢慢积累。通过这次展览,每个人看完之后都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也会在展地的留言墙给我留言,这样我也会更加了解自己作品在大众眼里是什么样,从而确定以后的方向。
沙小皮
从草根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执着走在新媒体行业刀锋上的“一个俗人”
微信公众号“视觉志”的创始人沙小皮经常用“一个俗人”来形容自己。2014年末,他毅然辞去国企的稳定工作,在没有融资的前提下创立了“青岛视觉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如今,“视觉志”已经是拥有超过三百万粉丝的超级自媒体账号。
你在做视觉志之前从事什么工作,给自己设定了怎样的人生?
之前我一直在山东烟台的龙口港工作,是一个稳定的国企,当时就希望自己能够平平淡淡、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一生。
那你是怎样想到做视觉志这样一个公众号的呢?起初就想通过它来盈利吗?
其实刚开始就是纯粹的个人爱好。当时自己喜欢找一些国外的文艺图片,再配上温暖人心的文字。发到公众号上是出于自己的一种分享欲吧,想要吸引些有共同爱好的读者。当时也没有想过可以通过运营公众号来养活自己,更别说养活—个公司了。
在视觉志的推广方面有什么秘籍吗,怎么可以做到吸引这么多粉丝?
我们开始真的没有任何推广的动作,就是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内容,也许是因为那时候互联网上正缺少这样的东西吧,我们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到后期的时候我们尝试过跟一些公众号进行互推,效果还不错。
辞掉国企的工作需要很大勇气吧?辞职的时候有犹豫过吗?
的确需要很大勇气(笑)。在视觉志公众号刚刚申请的一段时间里,我坚持每天进行更新。有一次我生病了,晚上就没有更新,没想到第二天早晨起来,公众号的后台就炸锅了,都在问昨天为什么没更新之类的问题。那个时候我才感受到,原来这么多人都关注我们、需要我们,有一种被认同的满足感。差不多2014年底的时候,我觉得“视觉志”非常有希望,运营状况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辞职的时候没有犹豫过,当时已经感觉到起风了。
视觉志运营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期间有没有产生过后悔或是放弃的想法?
困难肯定是有的,比如转型,从草根号,到原创号再到品牌媒体。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个人单打独斗,没有融资,其中酸甜苦辣真的不是一言半语可以表达的。不过从来没有过后悔或者是放弃的想法,好在我们还是自己养活了自己。
既然经历这么多,能跟我们分享一些感受吗?
简单来说,我觉得可以归结到两点吧,学会选择,懂得坚持。我们做新媒体行业,选择尤为重要,一路会遇到无数的选择,许多人选错了,便也销声匿迹了。选平台,现在各种内容平台多到眼花缭乱,而且一个平台刚出来的时候你没办法确定它的未来会怎样;选内容方向,这个会影响一个品牌的价值。选择原创还是摘抄,这甚至会影响到一个账号的生死。每一步都选对,然后坚持下去,就有机会做起来。
吴欣鸿
美图的产品让没有专业摄影知识的人一样可以变得更美,它们改变了10亿人的自拍生活
美国公司2015年上线新APP“潮自拍”,使美颜软件的产品线布局更为全面。2015年,美国发布全球首款前置2100万像素的智能手机美国V4,同时还首次推出两款相机产品——美图SNAP1和美图BFl。
您如何看待当今大众中已形成的这种“自拍文化”
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当初自拍软件刚火的时候大家觉得滤镜很有范儿很文艺。但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单一的效果肯定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在同样变美的基础上,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我们正在做的基础工作。
您认为美图在引导着人们的美颜风格变化趋势吗?
美是没有标准的。用户这么多我们很高兴,但我们不想看到它成为一种标准,我们提供的只是工具。是美的潮流在推动我们,如果说是我们去改变潮流就太狂妄了,我们只是顺应潮流推出一些让大家简单上手的工具。我们希望看到干人干面,而不是干人一面。
您如何看待美图为用户创造出的这种与“现实世界”可能相去颇多的“虚拟世界”?会不会担心用户产生心理反差?
美图软件就相当于一面镜子。镜子一头是真实的你,而另一头的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里是更好的你。没有人不想变得更美,事实上人们也可以去成为更美的自己。而自信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用户对于“喜欢自己”这件事情是在意的,有这样的认知才会把自己变得更美好。
作为硬件软件相结合的美图手机,在市场和口碑上要如何与竟品们抗衡,有何突出优势?
我们的垂直客户群非常清晰,主力就是爱美的年轻女孩,所以并不特别看重其他厂商怎么样。其实我们作为互联网公司不可能疯狂地在传统广告上烧钱,但好的产品却能不断培养忠实用户,这些用户广泛的自发传播能力也正符合美图主打的口碑营销。
您认为美图手机将来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里?
我们有一个“M-LAB”影像实验室,长年累月进行一些比较前沿的图像技术研发,最后应用到产品上来。手机一代代越来越复杂,有些技术问题是从第一代开始就在逐渐解决的,当每款新品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很喜欢,也会发现很多的不足或者遗憾,到下一代时又会再去改进。我们希望产品变得更加聪明,它可以知道每一个用户的偏好,可以给出最适合这个用户的效果。
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不同的审美习惯,请问对开发海外用户这块的目标是什么?
目前美图还是立足大陆市场,港澳台做一些有计划的销售。海外是于2015年开始启动,更多的还是渠道合作以及内容产品的运营。我们希望先要把大陆市场做好,如果选中了新的市场,肯定是要在产品、营销、售后这些方丽做很周全的布局,才会敢去做。
菲利普斯
致力于将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向西方推荐,同时将西方成熟的影像市场生态引荐进中国
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作为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的策展人,2015年9月担任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总顾问,在规模与标准化方面为中国摄影市场提供了一个模板。2015年11月担作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总策展人,围绕城市化、移民、生态破坏以及文化交流冲突等尖锐的社会问题,汇集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摄影师们在全球化语境下各自的体验和思考。
是什么引起了你对中国的好奇心?
时光退回到1998年,我在纽约结识了年轻的北京摄影师邢丹文,她向我描绘了一个变化中的中国以及中国的当代艺术,这激发了我的向往。在这之后我每年都会来中国,并在这个过程中与荣荣、刘铮等中国当代的影像艺术家相识。
随着当代摄影作为纯艺术形式逐渐被认可,亚洲摄影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繁荣发展起来。去年,第二届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开幕,你担任此次活动的总顾问,选择上海作为举办地,是出予什么样的考量呢?
上海充斥着无限的可能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观念蓬发的最佳地点。同时上海人的好客及品位也为西方画廊扩大了亚洲的客源。
请你以总顾问的身份来评价一下此届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
上海此次展览充分展现了摄影艺术在中国市场的潜能,以及中国摄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前景。不过,中国的摄影市场还有待完善,摄影评论的空白、市场不够规范等都是中国当代影像市场面临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上海艺术影像展作为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影像领域的艺术博览会,在规模与标准化方面为处于起步期的中国影像市场提供一个成功的模版。
在上海展览成功举办之后,你叉担任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总策展人。
是的。早在2011年,段煜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监)就曾邀请我在连州策展。当时未能成行。不过我们一直保持联络,也很赞赏并相信彼此的眼光。所以今年我担任“扩张的地域”主题的总策展人,感觉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围绕这一主题外,您还从哪些方面去衡量选取参展作品呢?
我倾向于挑选既关注本土问题,又兼具国际化视角的摄影师作品。我意图通过此次年展,突出关注城市化、移民、文化交流冲突、生态破坏等尖锐的社会问题,搜罗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摄影师们在全球化语境下各自的体验与思考,给中国的观众呈现更丰富的视角与维度。
这次年展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中国年轻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惊喜。
荣荣
致力于促进国际间的摄影对话交流,提升中国当代摄影的国际地位及影像力
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2015年,荣荣将阿尔勒和三影堂带到厦门,给南方的影像爱好者带来更近距离的影像交流和孵化平台。此外,三影堂还举办了三影堂摄影奖、实验影像开放展等一系列重要的摄影学术活动及大型展览。
作为一个摄影艺术家,你怎么会想做三影堂这样一个机构?
我们做这个空、司的初衷是想给更多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能多与社会产生互动。因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作品藏起来,或者只是拿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发出本土的声音,而三影堂就是这样个发声的平台。从现在看来,它也满足了部分人的需求,算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吧。
“集美X阿尔勒:东西方对话国际摄影季”可以说是三影堂2015年的收官之作,前三届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合作的项目都在北京草场地举办,为什么这次却选在了厦门集美?
在集美X阿尔勒摄影季开幕的同一天,三影堂的厦门中心也正式成立。对于我个人来说,能将自己创办的影像中心带回我的家乡,可以说是完成了这八年来的一个心愿。我们也希望藉此能给南方带来一个更近距离的影像交流平台。
目前中国摄影最大的问题在哪?该如何改变?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摄影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的缺失。摄影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没有一席之地,更别提画廊了。美国的画廊代理摄影作品后会做推广,这些作品除了被私人收藏,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博物馆收藏的。这些博物馆会拿一笔资金来收藏,这对画廊来说,就有存在的意义了。如果要让中国摄影繁荣起来的话,就必须要有中国摄影美术馆,最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学者去深入研究中西方的摄影历史,去传播给大众。三影堂摄影奖在今年已经迎来了第八届,成为
国内一个非常重要的摄影奖项。能谈谈它的发展情况吗?
一开始,我们设立三影堂摄影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年轻人,让更多热爱摄影艺术的人能在同一平台展现作品和互相交流。从第一届到现在,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慢慢地它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个风格。大部分艺术家都是在这个奖上初次露面,并开始被外界所关注,当然他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三影堂一直是你和你的妻子映里在运营,你们如何平衡工作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这是很难平衡的。我们每天都要将精力投入到三影堂的管理中,而创作则需要有一个单独的时间。所以在这两年里,我和映里做了一些改变。三影堂对我们当然很重要,但它会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成长,总有一天它需要独立,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空间而放弃创作,我和映里会重新出发,回归安静的生活状态,开始酝酿新的创作计划。
柴继军
提高公众的版权意识,为图片交易提供国际化平台
视觉中国执行董事、总编辑。经过15年的积累,柴继军与他的团队将视觉中国打造为A股唯一的互联网文化创意上市公司。在2015年,视觉中国与全球顶尖摄影师社区500px达成合作,建立视觉中国摄影师社区500px.me。2016年1月,视觉中国全新版权交易平台vcg.com正式上线,并收购了全球第二大图片供应商Corbis。
在2015年,视觉中国战略投资500px,这对视觉中国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意味着全球顶尖的摄影师社区500px将向视觉中国全面开放其技术平台、图片素材库、运营经验等资源,这是视觉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不仅如此,在2016年年初,视觉中国还收购了比尔-盖茨创建于1989年的全球第二大高端图片版权服务供应商Corbis Images。通过此次交易,Corbis Images优质的内容将大大丰富视觉中国的自有版权素材和高端内容,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标志着视觉中国迈向全球化的具有非凡意义的里程碑。Corbis Images拥有数千万张的珍贵历史档案图片,视觉中国有信心将这一人类影像宝库完好保存,继续为中国和全球用户提供顶尖的高端内容和专业的服务。
除此之外,视觉中国还做了哪些调整?
在2015年年末,我们将视觉中国已有的几个业务网站cfp.cn、gettyimages.cn整合为一个平台vcg.com,全新的网站不仅全面提升用户在视觉和交互上的体验,而且在产品和功能上也更加符合用户需求。。这一系列的调整动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视觉中国的服务能更加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在市场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删减多余环节、让用户获得更加优异的体验,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如何评价中国图片版权保护现状?
中国市场的独特之处在于,盗版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其实很多人不是恶意盗版,而是没有这个意识,以照片为例,很多使用人不认为用你一张照片还需要付费。视觉中国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对行业最大的贡献是让更多人了解了图片是有价值的。国家对于音乐和影视版权市场的整治,收获了良好的成效,国民的版权意识已经开始有所提升。但是从现实来看,图片版权的维权与侵权成本非常不成比例,如果对版权不重视的话,会极大地伤害这个产业,没有版权,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基础就不存在了。视觉中国集团将逐步完善个人签约供稿人版权服务流程,重点为独家签约供稿人提供更加完善的版权服务。
为了保护摄影师的图片版权,视觉中国还做了哪些措施?
视觉中国有国内行业内唯一的专业版权保护团队。团队通过图像识别比对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很专业的版权保护的发了手段,找到对图片有需求的但仍在盗版的机构。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是希望他们能通过正规授权形式成为我们长期用户。
李欣
通过推广影像艺术市场来促进摄影文化的发展
华辰拍卖常务副总经理,中国影像拍卖市场的开拓者。2015年,为了影像市场的稳固发展,李欣深入到各大艺术高校开设讲座、学术讨论,培养潜在人才,并远赴海外去发掘更多被历史忽略的摄影师,弥补摄影史空缺。
华辰拍卖作为一个交易平台,2015年却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讲座、学术讨论等,这是为什么?
在教育这块,2015年我们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艺术高校开设了一系列关于影像收藏的讲座和学术讨论。同时,华辰拍卖的人才成长计划也在这一年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馈,这个计划是为了培养愿意从事摄影史及摄影文化研究的人才而开设的。我们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却承担了一部分教育的职责,是因为这个领域在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其实是缺失的。所以我希望今后能帮他们开设一门关于摄影市场管理方面的课程,从根源入手,在年轻学子中间就开始推广影像收藏与鉴赏的概念。
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压力?
在做这方面工作时,无形中会给自己增加很多责任感。因为有些事情是需要为社会做的,比如说教育和学术方面,我们目前都还没有一本完整的中国摄影史、没有一个健全的中国摄影博物馆,我们也缺乏在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人才。诸多因素导致我们的摄影还处在一个待兴起的阶段,因为我们欠缺的还太多。
2015年华辰影像秋拍的“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书和手工书”专题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会做这么一个专题?
近几年来,华辰影像一直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内部结构。老照片、纪实摄影以及当代摄影,一直以来都是华辰影像拍卖的三大主体。我常常比喻这三类照片就像昨天、今天和未来,三者缺一不可。包括手工书,也是从历史到今天到未来,这一条线是不能断掉的。这个书的专题拍卖整体收效很出乎我们的预料,这些展示年轻人思想的手工书很受关注。手工书所具备一定的唯一性,也是受这个市场所喜欢的。
你认为2015年的影像市场和藏家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从2015年就能看出来与影像收藏相关的摄影节、博览会层出不穷,影像收藏的概念与理念也能够传播到更多人的心中。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之下,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藏家的群体中来。藏家的数量在大幅度递增,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海归”学子带着在西方教育中获得的鉴赏眼光回到国内,他们的加入让中国影像收藏群体的结构与层次更加丰富。
2016年将迎来华辰影像拍卖的十周年,有什么重点计划吗?
我们计划出版几本书,一方面补白摄影史的空缺,一方面则继续普及影像收藏文化。为了更好地应对逐步上升的摄影收藏市场以及今天的传媒环境,我也在带着团队开始打造线上交易平台,让影像拍卖更便捷,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进来。
严明
从照片到文字,他对体验与表达的那份痴迷还是没有改变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奖得主。2015年出版《大国志》系列图文本和画册,继2014年出版的《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之后再次以文字的形式面向大众,而他的文章和摄影一样都有着“严明式”的印记。
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有出书计划的?关于《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和《大国志》这两本书和一本图册。
在2014年时我接到了理想国的出书邀约,开始以为可以出摄影集了,但没想到编辑居然要我写本书,也没料到反响还挺好,多次加印。所以出版社随后也增强了信心吧,当年就与我签下了出摄影集的合同。《大国志》还分为图文版和纯画册版本,投入很大,印刷也非常精心,我很满意。毕竟是摄影师,算是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交代。
在计划出书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情吗?这又促成了什么结果?
最令我感动的是理想国的编辑在制作上的认真与专业,他们给了理想以极大的尊重。出版社邀请了设计大师陆智昌先生设计画册,陆老师精益求精,几易其稿,画册最后交由雅昌印刷,为的是得到最好的呈现效果。在这过程中我也两次飞赴北京,在印刷前和印刷期间去与编辑和技术人员一起确定印制方案,并亲自监督了印刷全过程。其实这就跟做摄影一样,大家用心付出,全力冲击了一个极限。而正是这样《大国志》逐渐从“理想”变为两本实实在在的书。
因为你要经常出去拍照,这两本书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写的?会边走边拍边写吗?
其实我平时没有写作习惯,拍照期间偶尔会写日记,内容主要是记账。这两本书分别在2014和2015年春节期间集中写出的。
有特别喜欢的文学作品,或是作者吗?给了你怎样的影响?
我几乎不看纯文学类的书,平时爱看历史、访谈类的书,喜欢在这样的书里面看到世事人情,以及洞察它们的智慧。
大家对你的印象一直是“摄影诗人”,欣赏您照片中的浪漫、荒诞、感伤和那一股诗意。但许多人固有观念是摄影师拍的好不一定写得好,一个摄影师出书是否意味着他在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完成了跨界?
就像我们每天都思考、讲话一样,每人每天都在“跨界”。欧美、日本的很多摄影师都出书,他们也在自然地“跨界”,我们也可以或者说也应该跨一步。其实生活本身没有界,在艺术里,唯有体验和表达是不变的。写作、出书虽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改变,但人的每一次改变都不知会走多远,但当时有颗痴迷的心,就够了。
傅佣军
让影像充满新意,让摄影变得有趣,并致力于让更多人体会到其中的温暖
快拍快拍网创始人,摄影师,策展人。2015年策划“村庄里的中国”深度影调查计划。2015年丽水国际摄影节上发起人人都可参与的1㎡摄影展。2015年快拍快拍新版App上线,致力于打造一个有人情味的App,一个可以帮你实现摄影梦想的App。
当我们看到“淘宝”和“摄影”的结合,想到最多的应该就是长腿妹子展示的爆款服装。是什么让你想到发起“村庄里的中国影像调查计划”的?
在发起这个项目之前,我自己一直在关注农村,毫无疑问中国农村特别值得摄影人去记录。2015年阿里巴巴投资100亿发展农村淘宝,中国农村也许会因为电商的进入发生深刻改变。对农民来说不仅仅是购物方便了,更是打开了大门,开扩了眼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这个节点深入进行影像调查,显得特别有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快拍快拍网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一拍即合,旨在给当下中国农村做次系统性的影像调查。
在“村庄里的中国”的拍摄和展览过程中,有什么事情是最打动你的?
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多摄影师的支持,让我很感动,也推着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踏实。后来名为“村庄里的中国”的深度影像计划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反响很好。观众和业内人士都给出了肯定。
关注到“首届村子专题摄影比赛”在快拍快拍网站上仍有作品在持续上传更新,请问你对这个“村赛”有什么期待和规划吗?
我们的“村赛”计划,其实就是以农村为样本的一个大型摄影项目,主要由“农村淘宝”深度影像计划以及首届村子专题摄影比赛两大活动构成,分别从专业深度和大众参与两个维度推进。接下来一些摄影师会继续把这个项目坚持10年,还会将这个项目结集出版。
在“丽水国际摄影节”上发起的【1㎡摄影展】非常有趣,请问你当时是出于什么想法来做这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影展”呢?
丽水摄影节消息发布之后,很多快拍小友来打听。既然有那么多人想去,何不大家一起来玩?群展或者联展已经不新鲜,于是发起来【1㎡摄影展】,给每个人一个平方,你想怎么搞都可以,一张照片或几张组合只要有看点有设计,我们负责打印输出制作。
【1㎡摄影展】的布展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参与感”从头到尾都贯穿其中。布展那天,大家在一起搞了一个通宵,完成后大家在展厅里手舞足蹈,很欢乐!我们把整个空间,地上墙上能贴照片的地方都贴满了照片,观众看展需要脱鞋子进场观看。这个展览的照片刷满了朋友圈。
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摄影中来,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活那么多样,照片就更应该多样少拍照片多阅读,看书看展看人。
赵迎新
出版高质量影像图书,让读者更深入了解摄影
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2015年,赵迎新带领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萨尔加多、布列松等摄影大师的优质图书,并策展《触摸经典:中国当代100——靳宏伟收藏原作展》等图书线下展览。
在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图书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
我印象最深的是《传奇布列松》的出版,这可以说是个机缘巧合,原本我是为了再版我们2010年出版的《珍藏布列松》,而去与布列松基金会洽谈版权的问题。没想到却被拒绝了,原因是他们将要出版本以全新视角解读布列松的书,内含他大量的照片、素描、电影以及从未发表过的作品,这正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奇布列松》。
《传奇布列松》原本的定价是498元,最终却降至298元上市,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由于布列松基金会对图片质量的严格要求,除了版权以外,这本书印刷成本也非常高。但我们最终将它的定价改为298元,正是因为考虑到读者。虽然从《珍藏布列松》的销量就能看出读者强大的购买力,但是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读者知道布列松一生的经历,知道他的政治、美学观点是如何去成就他的艺术的,而不只是片名的理解。
除了引入国外摄影大师的书以外,您在北京国际摄影展期间,还为华人收藏家靳宏伟策了一个当代摄影原作的展览,除此以外,中国摄影出版社对中国摄影师还做了哪些梳理?
这个《触摸经典:中国当代100——靳宏伟收藏原作展》是一个同名书籍的线下展览,我们向大家呈现了35位中国摄影师的100幅当代摄影原作,勾勒出中国当代摄影的轮廓。在2016年,中国摄影出版社还将出版一本梳理中国摄影大师的书,大概会收录10到15位早期摄影师的作品,其中包括郎静山、吴印咸等,希望借此把优秀的中国摄影师推向海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本土摄影史的发展,并扩大影响。
在数字化的时代,摄影出版行业面临了怎样的压力?
从整个摄影出版市场看来,有一部分在萎缩,最明显的是摄影技巧、技法类的书籍,由于移动终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这种资讯性、技巧性的内容都能很便捷地获取。面对出版市场整体的下行形势,压力还是很大的。但对于图书这个文化精神产品,我们作为生产者有更大的责任,我们需要做出层次更加丰富的知识给读者。对于目前市场的压力,找到哪些突破点了吗?书业利润薄,不好做,但是我们要尝试失败,不断改变。这是生活的节奏,在我们的骄傲之外是恐惧,恐惧之外是更清晰的视野和全新的希望,而在希望之外则是进步。在过去的这一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在对外联络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以往都是我们的编辑去找国外的机构谈版权合作,但在8月底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过后,有许多国外的出版社和摄影机构都主动地来谈合作,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一个很大突破。目前中国摄影出版社已经与上百家国外机构达成合作,包括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在新媒体方面,做了哪些改变?
我们做了一系列微信号,用户可以随时咨询关于摄影器材、技巧等问题,专家会随时去回答。2016年,我们会推出各种课程来跟读者互动,并根据图书数据库制作了一个摄影知识库,同时,通过新媒体做一些线上线下的互动,更加贴近读者。
严志刚×翟红刚
以“师傅”的角度出发,向少年传递影像精神
严志刚,前任新浪图片总监,现任图虫网高级运营总监。“拍照吧,少年”活动创办人,带领大家成功做完2014年及2015年两季活动。
翟红刚,新浪图片总监,“拍照吧,少年”活动执行者,2016年时将把“拍照吧,少年”活动继续下去。
“拍照吧,少年”活动,是一个以推动青年摄影师为己任的项目,它的出现不仅在微博上吸引了过亿点击量,也让更多年轻影像创作者有了坚定自己对影像信仰的理由。
为什么大家叫你“严师傅”?
严:“师傅”所寄托的是影像承袭之意,国内不乏优秀的摄影师,却缺少日本手工匠人般专注一门手艺、不惧辛劳,能以“师傅”的姿态传递影像精神的人,让更多人能够跟随其言传身教投身于影像创作。我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到图虫工作,也在做关于年轻摄影师的挖掘工作,这与“拍照吧,少年”这个活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你当时到新浪之后开辟了图片品牌“有温度的视觉”,同时举办两次“报道摄影师大典”,为什么想到创办“拍照吧,少年”这个活动?
严:就像刚才说到的“师傅”的含义,这些热爱摄影,想学习的青年,缺少一个能给予他们正确引导的平台。我从长沙来到北京,来到新浪其实距离我上一次在北京工作已经过去近二十年了,但忘不了以前刚成为摄影记者时,我的“师傅”对我的信任与肯定,让我能有一个成长的空间。现在的年轻人拍的比我那时候拍的好多啦,而现在我有了一些能够帮助他们进步的资源,于是就想召集与我有相同想法的人,我们在一起利用手上的平台和资源为那些有梦想有坚持的年轻人创造机会,转化为他们的“师傅”,让他们收获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同时,新浪是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大家都看到这些优秀的年轻人。而且虽然两季的征集时间都差不多是短短的一个月,但我始终相信需要的学生自然会叩响这扇大门。
作为“拍照吧,少年”活动的亲历者,活动的宣传以及视频的高传播度,使其成为了一个品牌影响力和营销价值俱佳的项目,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有网友认为这是“摄影真人秀”,老师怎么看?
严:充分利用手头资源去让观众了解这个活动,这些年轻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而这些东西也需要被传播。
翟:“拍照吧,少年”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并不冲突,当一个公益性的活动拥有高度社会影响力时往往也能产生商业价值。
“拍照吧,少年”在2016年会有什么新动态吗?
翟:2016年是奥运年,活动将结合这个主题,并计划邀请一些与奥运相关人物一起参与。如果条件允许,还会吸纳优秀学员成为新浪奥运报道团成员。我们希望坚持初心,和年轻的摄影师们一起成长。
任悦
致力于影像文化的传播,关注年轻摄影师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知名影像博客1416教室博主。9年来,100万多字的写作,让任悦的“1416教室”成为影像爱好者的网络课堂,而在2015年,这其中的38万字精华被集结成厚厚的一本《1416摄影辞典》,变为可随身携带的摄影教室。
您在2015出版的《1416摄影辞典》获得了很好地反响,能否谈一下为何会在这一年将自己的成果汇总出版?
书的出版没有特别的计划,主要受中国摄影出版社和晋永权的邀请,2014年底就开始做整理了。印刷版的“教室”与网络版还是不一样——这些字都被郑重地印出来,篇章又有新的整合,并在做书的过程中又有新的思想的碰撞,这是吸引我做这本书的动因以及做这本书的目标。这本书还凝聚着一个社群的记忆,是在数字时代的开端,由于“外来者”的入侵而导致的某种觉醒,对摄影的一些新的盼望。这大概这也是《1416摄影辞典》引起很多人共鸣的原因。
您的工作坊和沙龙一直很受年轻摄影师的喜欢,在2015年您的沙龙活动进行得怎样?方式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我自己仍然在做“还乡计划”,这种微型的,切入点很小,跨界的工作坊仍然是我最青睐的。如果可能,在建筑、社会学领域,有人想要做摄影工作坊,希望能够找到我。
在与年轻摄影师的交流中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今年和年轻摄影师交流不多。大家似乎都很忙,我觉得反而应该有一个停留下来思考和反思的阶段。不只是年轻人,整个社会似乎都是这样,太多的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行为。
你对过去一年影像行业(或者报道摄影,专题摄影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样的个人总结呢?
影像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需求也很大,但影像生产者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弱了。在报道摄影领域,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从单一技能到多种技能,包括视频、新技术工具的运用,文字写作等能力都是媒体实践所需。
那你觉得报道摄影领域在过去一年里遇到什么困境吗?
就报道摄影领域而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本身就不高,又面临新的专业要求,与此同时,大多数媒体都并未对在职摄影记者展开相应的培训,仅仅期待一两个新人解决问题,媒体视觉部门存在新老交替系统更迭的困境。
你觉得影像行业在2016年会有什么样的新机遇吗?
影像的机遇应在影像之外。我指的是影像与影像的联结,影像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联结,影像与人的联结,等等,在这些关联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
言由
摄影领域的独立出版先锋,不断开拓影像在纸上呈现的更多可能性
假杂志社创办人。在2015年,言由出版了四本摄影书,开始了他的“假杂志发行计划”,将更多优秀的独立出版物带给读者,并参加了纽约书市、东京书市和巴黎书市,开始走入国际视野。
“假杂志”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
我从2006年开始写博客,我的目标是要做一本自己的纸质杂志,而这个博客是为纸质杂志做准备的。因为我当时挺固执地觉得真杂志就应该是纸杂志,所以后来将博客名字定为“假杂志”。2009年,我申请了独立域名的假杂志。而那个独立域名的博客,关注点基本都放在了摄影和独立出版上。
从2011年至今,您凭借一人之力已经出版了14本书,你是如何选择要与哪些艺术家合作的呢?
最开始在2011年的时候,是在博客和豆瓣等网络平台上找到的摄影师,从网友开始慢慢认识、了解之后,我会主动表达出版意愿。当然,最主要还是挑选自己欣赏的摄影师进行合作。
2015年假杂志出版的《双喜》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在做这本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这本书是从托马斯·苏文的“北京银矿”项目中挑选了在婚礼上敬烟的老照片,所以我们把它印成很小的尺寸,装在一个真正的“双喜牌”烟盒里。本来我是打算定做一些烟盒的,但很多印厂都不敢接,怕我做假烟。最后我用“以烟换书”的众筹方式在网络上征集整条的“双喜牌”硬壳香烟,并在《双喜》的首发会上邀请大家来抽烟。没想到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卖完了,所以我不得不加印第二版。最让我惊喜的是,《双喜》还入围了美国摄影书店photo-eye的2015年度摄影书榜单!
作为摄影领域的独立出版人,你的理念是什么?
我的理念就是好好做书。曾经我希望自己是一座桥,让大家走出去,让新的观念走进来。现在我希望我是一艘船,和大家一起出去,和新的观念一起回来。
您在2015年带着“假杂志”参加了世界最大的纽约书市,对此您有什么感受?
2015年我们先后参加了纽约、东京和巴黎书市。这是假杂志走出国门的第一年,也是在世界语境下认清自己位置的一年。更加确信,我要做的是合适的书,适合传播的书,而非表面上精美无缺的书。相信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可以在今后的出版物制作上有所体现。
李北辰
将自己爱好的手作发展为一种坚持和一份对摄影爱好者的责任
网名风火球球,专门为富士、索尼、徕卡等微单相机用户提供木质手工手柄,他的手作改变了人们对微单握感不好的困扰。2015年,他凭借自己高质量的手作正式进驻富士数码影像体验店。
你喜欢摆弄木头?什么契机使你开始自己制作木质手柄的?
其实我这人平时特别喜欢玩这些东西,比如手串。但说起手柄还得退回以前,我喜欢摄影,没事自己就背着相机拍照,直到2012年,微单火了,它小巧又方便,比起单反更适合像我这样背着到处去玩的人使用,但是微单有一点让我很困扰,因为我手大,握着很不舒服!于是当时就索性拿起瑞士军刀削了一个手柄,初步试验觉得很成功,就又自己抛光打磨做些细微调整后发到当时的影友论坛上嘚瑟,没想到好评如潮,因为大家和我有一样的困扰。后来很多网友也想要,于是就索性尝试一下开淘宝店,也方便大家买。
你之前是从事IT行业的,怎么下的转行决心?刚开始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
一开始就是抱着一个“玩”的心态,生产的也很少。但是后来发现大家需求越来越多,如果自己只用业余时间做的话很难满足。而且我发现这种需求其实是很持久的,因为每个人对相机的握感都有所要求。正好这是我喜欢的东西,所以2014年就决定辞职。说到困难,就是我要从一个“门外汉”到一个真正了解木头特性的专业制作者的过程。没人教,就自己一点点的学,把能尝试的木头都试一遍,凭自己的一腔热血。
2015年你的手作正式进驻富士数码影像体验店了是吗?
对,如果富士出新机型我就可以第一时间试用了。与此同时,我还和索尼、奥林巴斯都有合作。
感觉你做这件事时整个人状态很好。
其实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住,爱玩!我六、七岁的时候就曾给自己的小狗织毛衣,大学毕业后又爱上户外,游遍全国,现在我又迷上了潜水,制作手柄也是我的爱好之一。
在全心投入做手柄的时候受到过别人的质疑吗?
有人说木头笨重而且制作很费时间,为什么不用别的材质,利润还高。但我不是为了图多大的利益,首先这个东西必须实用,并且是有质感的。木头这个东西就像玉石,用久了会和自己产生情感,并且手感越来越好。我并不是想让它有收藏意义,只是想让使用者在拿到它时有一分惊喜,在用过一阵后仍觉的它好。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最起码要对得起我对每一个手柄所下的功夫。
于翔
2015年,于翔带着他的沙慕尼进入第十个年头
作为沙慕尼(Chamonix)的发明者、设计者、拥有者,2015年于翔与沙慕尼一起走入第十个年头,无论是从沙慕尼相机本身,还是品牌的发展路线,乃至他个人的人生经历,都符合一位摄影艺术家对自己的要求,不骄不躁、坚韧执着。
你之前一直是“全职摄影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设计并生产“沙慕尼”的?
2000年从西藏回来,因为我拍山岳,总是需要带着器材登高,所以需要一台既轻便又兼具高画质的相机。没有哪个厂愿意专门为我一个摄影师做一台相机,那干脆我就自己设计吧。其实开始决定只花12个月的时间,但是后来相机开发计划变成了24个月,然后又变成48个月,因为我自己做的相机比较成功,我的十个好友就让我帮他们再做十台,后来这些相机很成功,朋友们就建议我可以专门做这样的专业相机,于是就这样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
到2015年,你作为沙慕尼的发明者、设计者、拥有者,这十年中你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其实要是几年前这么介绍,我会很反感,我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位摄影师。然而使我心态发生转变的事件其实也很偶然。我到布拉格电影学院学习摄影理论一年多了,终于有了全身心回归到摄影的实感,课后闲暇之余,我会带着手机到伏尔塔瓦河岸边散步。偶然的一天一位白人和他的大画幅进入了我的视线,他用的是沙慕尼,我没有上去打扰他,而是选择静静地在旁边看,过了一会儿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做的东西正被全世界的摄影师使用!这种感觉比自己用这个东西拍出好照片还要好。那个时刻,在远离家乡的欧洲大陆上,终于感觉到自豪不已。现在我可以也愿意得意洋洋地介绍自己,我是于翔,我认认真真地做了一台照相机。
沙慕尼其实很少有广告,它是如何从一台你为自己设计的相机发展成为一个品牌的?
沙慕尼在设计之初,就得到了北京大画幅圈十位知名摄影师的认可,然后靠着口口相传,订单就越来越多。2007年,沙慕尼进入美国,也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市场得到检验;2015年,又在4x5、5x7、8x10_个大画幅相机规格上推出了最新机型,其中045F1机型搭载了国内第一次在便携式轻量型相机上使用的后组非对称俯仰式技术,这是大大提高调节焦平面便利性的重要功能。
随着产品线愈来愈长、专利逐年增多,销量也稳定增长,如今,沙慕尼的产能达到每年五六百台,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木制相机品牌。
你对沙慕尼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还记得陈长芬老师(著名摄影家)曾拍着我的肩膀说,翔子,感谢你为国内摄影做出的贡献,要不是你,国内不会有那么多的大画幅用户。相机制造的拾遗补缺是非常漫长的,林哈夫做了100年,莲花只有4个工人还在坚持,沙慕尼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即使只有一位用户,也会为他定制一台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