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的反思

2016-05-28 20:15曹艳红
考试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误区习题学会

曹艳红

开学伊始,我们齐聚科教馆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经验交流会。经过两天的经验交流,以及组内成员的讨论交流,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组内讨论时各位老师都积极踊跃发言,提出了对这一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研讨之后我感到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现在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是压抑的、不知所措的一种被动的行为,正是“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把学习变成一件喜欢的事情,这样的转变教育工作者所愿意看到的。我愿意成为一位创造快乐的人,而不是毁掉学生天分的刽子手。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下面我分别就这四个环节加以反思:

一、设疑自探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看这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万事开头难”,这个头一定要开好,为本节课的成功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并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课前通过口头或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快营造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2.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确定自探问题。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点设置得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适当增减问题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实践发现,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能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时间,但学生的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部分支离破碎,教师就要引导归纳,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占据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如果课型允许,就应该先让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一切都把学生让在“前台”,让学生去“表演”。

3.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给学生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要充分肯定学生,告诉学生你们能行。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这一环节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不需要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自己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的情况下低效学习。教师要小心这些误区,不要“踩雷”。

二、 解疑合探

这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

1.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另外,评价还包括对评价的评价,评价最好能用有关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原来答错的学生,要让其倾听后找出错因,更新回答。

2. 讨论。通过检查,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教师就不需要在此着力,而应直接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检查,以免浪费时间。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

3. 讲解。如果通过讨论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就予以讲解。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不是优先“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的学生举手发言,掩盖了学情。四是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这些误区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学生的不了解和不信任造成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其实学生有着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潜质,只要我们挖掘就会发现令人惊喜的“宝藏”。

三、 质疑再探

这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质疑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质疑的某个问题很可能与本节学习目标无关,但我们应该明白,对于学生来说,质疑本身的意义就在于是学生主动发现了一个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了一个别人提出的问题。质疑再探之所以要作为课堂的一个固定环节,根本目的就是再次让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创新精神。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的完成情况进行引导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代替学生质疑,重新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被动思考,把“质疑再探”变成“设疑自探”的延伸。要想躲过这个误区,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哪个学生提出问题,就给予鼓励,可以小组加分。

四、运用拓展

这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在这一环节就可以编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填空题,先把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了,再逐步加大难度。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教师就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编题时,也可以借鉴平时习题的样题出题。容易出现的误区:学生编不出来习题,就照抄现成的习题,而老师不闻不问。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不动脑、不动手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误区,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认真检查他们的编题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加以解决,编得好的加以鼓励。

“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学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在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确实能彻底改变低效的学习现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摸索和运用这一模式,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的教学之路。

猜你喜欢
误区习题学会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学会分享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