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 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2016-05-28 18:25郭步山
考试周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刚毅告子大丈夫

郭步山

摘 要: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为战国中期儒家的大师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所著,对后世中国人的思想与人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孟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儒家大师孟轲的治国理念、教育理念及人格理念,孟子的人格理念中的精华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施仁政、王道,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产生重要影响。孟子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理论贡献尤为突出,他的性善说、养气说、舍生取义说、大丈夫说等观点,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孟子的人性说与当代大学生向善人格的养成

先秦诸子对于人性的本质有不同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人性本善是孟子人格思想的重要理论根基。在《孟子·告子上》篇中,针对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观点,孟子提出:“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认为,人性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正是仁义礼智的根源、是人性中固有的、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如果一个人后来成为坏人,则并不是人性的问题,而是后天演变的结果。

我们姑且不论孟子人性本善的理论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但孟子的人性说客观上起到了引导人们积极向善,为善人,做善事,促进人们向善人格养成的作用。孟子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观点,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的贤人、好人,只要他朝着向善的方向努力,因为人性本善。孟子的人性说对于当代大学生乐于助人、积极向善的人格养成具有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思潮影响着大学生,其中不乏宣扬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当的错误思想,如果任由这些思想泛滥,那么青年一代势必会走入歧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当代雷锋精神的弘扬。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子以性善论为内涵的人性说,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的道德品质,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素养,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氛围,从而形成向善人格,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二、孟子的养气说对当代大学生正义人格培养的意义

在先秦诸子中,孟子是最强调义的,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著名观点。孟子的为人也是充满正义感,充满一腔正气。他在与齐宣王等统治者对话时,总是非常自信,毫无畏惧感。这种自信,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治国理念的正义感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人格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身上的一腔正气。孟子还提出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观点,指导世人如何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在《孟子》一书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的一段对话,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在对话中向他的弟子公孙丑阐述了浩然之气的内在含义及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浩然之气,还需要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获取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

孟子的养气说对于当代大学生正义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一个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内在的浩然正气,并在道德和行为上持久地加以践行,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是一个有正义人格的大写的人,一个能够直面社会和人生的勇敢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和影响周围人的有号召力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正能量的人,因此,学习和借鉴孟子的养气说,将会有力促进当代大学生正义人格的形成。

三、孟子的舍生取义说对于当代大学生奉献人格的启迪

与孔子强调仁相对应,孟子更强调义。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著名观点,对后世中国历代仁人志士影响极其深远。所谓舍生取义,就是要求人们为了正义事业有不怕牺牲的勇气,在《孟子·告子上》篇中,孟子阐述了舍生取义的内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在这里,孟子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的关系,孟子指出,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兼得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如果我所喜爱的东西还有胜过生命的,我宁可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如果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超过死亡的,有的灾祸我宁可不躲避。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正义事业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这一大义,年轻人应该具有如孟子提出的勇于奉献的精神,要勇于担当,敢于取舍,要具有一种英雄情怀,为了民族大义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时刻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从这个意义上讲,孟子的舍生取义说对于当代大学生奉献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四、孟子的大丈夫说对于当代大学生刚毅人格的塑造

孟子为人正直刚毅,充满自信,面对权贵,他敢于直言,丝毫不畏统治者的淫威,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他也不为所动,内心的信念无比坚定。孟子的为人及他的大丈夫的人格理念不仅给儒家思想增添了一股刚毅之气,而且激励和引导了无数国人不畏邪恶实力,保持了自身人格的独立。孟子慨然以天下自任,具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孟子提出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应该是行正道,为民谋福利的仁人志士,同时必须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刚毅之气。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独生子女身份,以及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往往缺乏一种刚毅之气,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邪恶势力,可能会出现意志软弱、容易动摇等现象。因此,如果对当代大学生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以孟子的大丈夫的理念教育和引导他们,则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他们人格之中的刚毅之气,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使他们具有更多的担当精神。

总之,《孟子》作为影响深远的儒家经典著作,书中所蕴含的孟子关于人性和人格的种种积极思想和理念,值得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教育工作中学习和借鉴。它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争取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孟子思想中的精华,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成为综合素质高、对社会充满正能量辐射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2]苗润田.儒学的现代性与东亚文化[J].东疆学刊,2010(1).

猜你喜欢
刚毅告子大丈夫
浩然之气
A Drop in the Bucket杯水车薪
山水布依
告子眼里的人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盘古传下的家园
职场“性福”指数
New auto color correction algorithm for microscopic imaging system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