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世界大国中,在人口问题上最具优势的是美国。21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将重新在发达国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印度未来数十年劳动人口规模呈增长趋势,劣势在于“衰老”得太快。
今年3月底,美国人口调查局发布了一份名为《老龄化世界2015》的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之前,5岁及以下儿童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将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将是首次出现。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将攀升至15.6%,而5岁及以下儿童人口的占比会降至7.2%。很遗憾,这份报告的受关注度并不太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菲利普·泰特罗克,曾在其著作《专业政治判断:我们如何知道有多准确》中,讽刺专家们在预测未来趋势时,准确性并不比“猜”高多少。但人口问题是个例外。从罗马帝国的衰亡、玛雅文明的终结到西方殖民扩张,以及20世纪的动荡乃至21世纪初的阿拉伯变奏,都可以从人口变迁角度找到合理的解释。
撇开人口变迁趋势,去预测大国崛起或谈论权力转移,不会有太强的说服力。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有这样一个观点:规划未来数十年的国家战略,如果不考虑人口趋势问题,就像不带地图或指南针航行在汪洋大海上一样,那可能是命运多舛的航海。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因素就是21世纪的地缘政治“地图”。
规划未来数十年的国家战略,如果不考虑人口趋势问题,就像不带地图或指南针航行在汪洋大海上一样。
上述报告指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世界正在“衰老”。但世界“老”得并不均衡,有的国家几乎是“一夜苍老”,有的则“衰老”得相对缓慢。20世纪初,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1950年,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超过36岁。2015年,人口年龄中位数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都超过了43岁。2050年,这一数值将超过51岁。
这波世界人口老龄化浪潮,首先发端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和日本。1980年,西欧、日本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分别是34岁和33岁。到2030年,这个数据将增至47岁和52岁,远超那时的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33岁。
从另一个角度说,老龄化浪潮也由世界大国“引领”。如今称得上世界大国的8个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印度),人口都在迅速老龄化。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5》的数据,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在世界人口中占比是14%,上述8个国家除了印度,全部在这个比例以上。而且,这些国家“衰老”的步调也不一致(见图1)。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目前处于不太稳定或动荡区域的国家,老龄化程度普遍都较低(见图2)。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低的另一面是年轻人占比高。在人口学中有个叫“青年膨胀”的术语,指的就是年轻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高的现象。根据美国威尔逊中心学者伊丽萨白·麦德森的研究,30岁以下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超过60%的国家,出现内乱的可能性比人口年龄较为成熟的国家,会高出4倍。阿拉伯世界发生“造反”的,几乎都是较为“年轻”的国家。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生育率,生育率较高的国家老龄化相对较慢。从数据来看,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所谓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圈国家,生育率都相对较高。比如2010年至2015年,上述国家的生育率分别是1.89、1.92、1.92、2.05、1.61。美国的其他传统盟国,除了法国(2.00),德国(1.39)、日本(1.40)、意大利(1.43)、韩国(1.26),人口生育率都要低得多。从趋势上看,这些国家的总人口规模基本都处于萎缩状态。但有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5年,上述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圈国家,人口总数将增长10%。
世界大国中,在人口问题上最具优势的是美国。还以上述8个世界大国为例,根据联合国预测的数据,2000年至2050年,美国的劳动人口(15岁至64岁)将增长31%,增幅仅次于印度(71%)。其他国家中除了英国(6%)是正增长,中国(-3%)、法国(-6%)、德国(-20%)、日本(-34%)和俄罗斯(-34%),均是负增长。但印度的劣势在于“衰老”得太快。这一时段,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将从23.4岁增至38.7岁,增长15.3岁,是上述八国中增幅最大的国家,而美国是从35.3岁增至41.1岁,仅增长5.8岁,增幅仅高于英国(5.2岁)。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历史,人口的变化往往与帝国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孔子的“近者悦,远者来”,点出了人口增长对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性。17世纪法国军事学家塞巴斯蒂安·沃邦,甚至提出把臣民的数量作为衡量国王是否伟大的标准。如果简单地将这些视为农耕文明时代的过时理念,未免有失轻率。
从1700年到1900年,欧洲列强的人口及其所控制的殖民地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比例从20%猛增至40%。那个历史时段,也是欧洲的帝国巅峰时期。如今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人口数量从工业革命时开始快速增长。1820年,这些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17%,193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25%。此后这一比例长期保持相对稳定;1980年小幅降为24%,2010年降至18%。至少在趋势上,发达国家人口变化曲线与其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分量变迁基本吻合。
在后工业时代,人口因素对国际权力格局的影响丝毫未减弱。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治学者杰克·戈尔斯通认为,无论我们看待美国或欧盟的治理问题,还是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事务上的影响,或者非洲、中东、拉美以及亚洲的治理和稳定问题,弄清人口因素带来的政治影响,都是不容回避的挑战。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理查德·杰克森,把人口变迁对经济和地缘政治权力的影响,比作流水击石,看似力量微不足道,但假以时日却能开山劈石。
经济和军事实力,被视为国家权力的双引擎,而人口则是这两个引擎的动力来源。人口的老龄化,将直接影响劳动人口的规模,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数十年劳动人口规模呈增长趋势的美国和印度,毫无疑问占有明显的优势。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中国,前景则不那么乐观。
不仅如此,老龄化还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对政府在发展经济和军事方面造成挤出效应。财政上养老支出增加,政府在如何分配预算上的腾挪空间就会缩小。美国杜肯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克·哈斯认为,人口老龄化对国际安全的主要影响,在于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会尽可能放弃与养老项目无关的大额支出,包括在科技和军事方面的投入。
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学者对部分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支出做过预测。如果要维持现有养老体系,2040年,日本、德国、法国、美国和英国的养老金支出,在GDP中的占比将会分别增长到27.0%、25.5%、29.3%、20.3%、17.6%。由此可见,在军费增长方面,日本、德国和法国,回旋余地比美国和英国明显要小。
人口老龄化对军费的构成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尽管1998年以来俄罗斯的军费都保持增长态势,但俄军费支出的很大比例用在了军队养老金上。目前俄军养老金在军费中占比高达12%,而美军这一比例仅为8%。从军队人员支出成本与武器采购和研发经费的比例来看,现阶段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分别是3.9:1、2.7:1、2.7:1、2.4:1。
中国2015年养老金支出约占GDP的7%,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15%。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养老体系的涵盖范围和完善程度,还远不及发达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军费未来的增长,自由度不会比美国大。如果考虑到军费基数与美国的巨大差异,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几个大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实质性缩小与美国军事实力的差距,可能性并不高。加拿大皇家战争学院学者克里斯蒂安·勒普莱希特认为,中国和俄罗斯面临的严峻的人口挑战,使它们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越来越不太可能。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1993年在谈及“美国例外主义”时曾说,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果说当初她这句话是携冷战胜利余威表现出的傲慢的话,那么在人口问题上,美国的“例外主义”却是真实存在的。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1950至2050年这一百年里,美国人口规模一直保持世界第三。中国人口将在2025年减少,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也将让给印度。但无论中国还是印度,在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上,都没有美国那样的优势。
近两百年来,美国人口在发达国家人口中的占比,从1820年的6%,增长到2005年的34%,2050年将进一步升至54%。这一人口变化曲线,与美国经济总量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占比可谓完美契合。1980年代初,美国与西欧经济总量基本相当,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占比均为约37%。2050年,美国占比将上升到54%,人口萎缩的西欧与日本,将分别降至23%和8%。有美国学者注意到,21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将重新在发达国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正好是二战结束之初1950年的历史重现。
正是基于这一趋势,有美国学者认为未来百年依然是美国世纪。在马克·哈斯看来,全球人口老龄化不仅可能延续美国的霸权,因为其他主要大国都缺乏超越美国经济和军事优势的资源。由于其他大国与美国的差距可能继续拉大,这一趋势还会得到加深。他认为,尽管国际学术界与决策圈有诸多关于未来数十年中国将平衡美国权力的讨论,但社会老龄化及其对经济和军事的影响,使这种结果不可能出现。
不过,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即便2050年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重回1950年那样的绝对主导地位,但2050年的世界格局,与1950年肯定大不一样。根据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项预测,G7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排名前20的国家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将从2009年的72%下滑至2050年的40%。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整体上呈下滑趋势,只不过美国比其盟友滑落得慢一些。
未来数十年,或许不会出现美国世纪的“第二春”,但美国依然会是全球举足轻重的国家,其权力仍将进一步扩张。值得注意的是,从人口变化趋势来看,美国未来的盟友清单必将进行调整。比如,德国、法国等西欧传统盟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力不从心,美国很可能更加重视“盎格鲁-撒克逊同盟”。讲英语的“年轻”印度,取代日渐“老去”的日本,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