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お

2016-05-26 04:43余雪妹
中学物理·高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本学科物理

余雪妹

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实施细则《学考办法》)和《选考办法》于2014年11月正式发布.为了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我校物理组对物理课程进行了建设并予以实施,以学科特色彰显学校特色,进一步促进物理学科内涵的提升,给学生和教师构建一个健康、科学、和谐的个人成长空间.

1物理学科课程建设规划

1.1物理课程理念与目标

(1)学科定位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将继续学习基本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与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为此,我校把物理学科定位为“以物理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以物理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见物思理,学以致用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2)课程理念

①设计多样性、有特色的物理课程,为学生提供必备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②建立趣味性、选择性的物理课程,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需求,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③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④注重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和有效性,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课程目标

物理学科课程构建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学校实际,围绕学校特色,以“有用有趣的物理”为核心,努力开发“实验探究”、“科学探索”、“实用数字”等有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见物思理,学以致用”的物理学科综合素养.

1.2物理课程结构与规划

(1)课程结构

在学校的“植根式发展”课程顶层设计框架下,我校物理组根据自身的教学传统和学科的特点,以国家必修课程为基础,开发建设发展课程,打造特色课程,努力开发“实验探究” 、“科学探索”、“实用数字”三大特色课程群,建立相应的课程结构(如图1),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课程群规划

在浙江省学考课程和高考选考课程的基础上,我校开发并实施了发展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表1),彰显浙江省特色示范学校的特色.

1.3物理课程设置及安排

(1)学考、选考课程规划

根据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7个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LL]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考试时间是10月或4月,2015年10月开始实施.因此,我校对2014级高一学生(12个班级,480人)进行了选课意向问卷调查,对选课情况有一个了解.经统计,高一学生有215人只参加物理学考,有265人要参加物理选考,参加物理选考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5.2 %.2015年3月,我校根据大学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和本校的行政班级数,安排了8种选课方案让学生选择,进行分班教学.其中有物理选考的的班级有:物理/化学/生物3个班,物理/化学/政治 1个班,物理/化学/地理1个班,物理/生物/地理1个班.

2物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

2.1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

(1)编写学习导引,落实必修作业校本化

2012年暑假开始,我校物理组集中全组教师共同编写学习导引,编齐必修、选修学习导引和高三一轮复习导引.学习导引设计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典例解析”、“理解巩固”、“能力提升”和“选做题目”六个板块.2014学年开始,根据浙江省规范化办学要求,每门学科只能选择一套配套练习,物理组又将原来的学习导引和浙江省物理作业本进行整合优化,重新编写了一套新的学习导引.

(2)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必修课程校本化

我校物理组通过校本教研制度化、常态化、主题化、多样化、课题化,以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达成,同时促进必修课程校本化.

第一,调整知识的顺序.认真分析教材内容, 了解学生实际状况, 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与整合.如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七节中的《竖直上抛运动》移至第二章第六节之后,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连贯和联系.又如选修3-1与选修3-2第一章内容均为电磁学主要知识,放在一学期内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第二,拓展知识的深度.挖掘教材, 围绕某一重点知识点进行拓展,如位移-时间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等,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拓展实验的空间.将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整合和拓展.如,物理必修1的第一章第四节和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放在一起,连续开3节学生实验课,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效果;又如,教学中增加“借助传感器测速度”、“测量反应时间”、“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电梯里感受超重与失重”等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3)利用问题导学,打造物理教学特色化

根据我校“一组一特色”的要求,物理组开展了“五环节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五环节问题导学”,是指通过“发现问题→问题归类→解决问题→问题结果→问题拓展”的一种教学,以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实施的两种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①新课教学模式

②习题课教学模式

通过“五环节问题导学”新课教学模式和习题课教学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目标层次化,引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促进物理有效教学.

2.2选修课程校本化开发

(1)以兴趣为基点,注重课程资源的生活化

构建充满生活化的校本课程,是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本着“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将知识融入生活,体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如《生活中的物理》、《桥梁的研究》、《自行车中的力学研究》等课程,将理论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以活动为中心,注重课程资源的实践性

选修课程重视活动化教学方式,倡导“学中做”和“做中学”,学以致用.如开设《物理趣味实验》、《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家电维修基础》、《电子焊接》、《创新实验学与做》、《机械制图》等课程,将知识与活动实践紧密地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3)以科技为纽带,注重课程资源的实用性

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和现代科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HJ1.45mm]践能力.如开设《无线电通信技术》、《物理与现代科技》、《新能源发电技术与设计》等课程,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物理对生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3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

(1)必修课程的评价建议

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由模块修习过程和模块考试成绩两项构成.

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模块修习过程,包括作业与学习成果、交流合作与学生互评、学习态度与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各占10%,共占30%.每项分A、B、C、D四等,等级由任课老师考核提供.

学生的模块考试成绩,占70%.模块考试分阶段测试和终结测试,由学校组织,测试成绩各占20%和50%.

学分认定标准: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成绩达到60分视为合格,同意认定学分.

(2)选修课程的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将结合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评、互评等多维度评价.

评价结果分三档,优秀(20%)、合格、不合格(没有比例要求).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被评为优秀与合格的同学,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3物理课程建设反思

在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校物理组取得了一些经验.开发的选修课程《生活中的物理》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精品选修课程.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在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培训活动中,向与会教师展示了我校物理组开发的选修课程案例.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物理课程建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3.1成功之处

(1)提供丰富多样、富有特色的物理课程,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见物思理,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通过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校本化开发,积极发挥了教师个人的特长,实现“一专多能”发展,从而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选修课程教学能力.

(3)开发开设趣味性、实用性的课程,以“有趣有用的物理”为核心,突出学校“科学探索、实验探究、实用数字”特色,有利于学校特色化办学.

3.2不足之处

现行课改与高考模式还没有完全匹配,高考“7选3选课走班”教学经验远远不足.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让全体学生全面走班”的教学效果好?还是“先预设8-12个选课方案让学生选择其一走班”的教学效果好?是高一第二学期开始“选课走班”好?还是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后“选课走班”好?学生“7选3”选课之后物理师资力量又如何调配会更好?这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猜你喜欢
校本学科物理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留言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